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家人子  拼音:jiā rén zǐ
1.平民子女?!妒酚?。卷一○二。張釋之馮唐列傳。馮唐》:「夫士卒盡家人子,起田中從軍,安知尺藉伍符?!?br />2.漢宮人的名稱?!稘h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序》:「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視有秩斗食云?!固?。顏師古。注:「家人子者,言采擇良家子以入宮,未有職號,但稱家人子也?!埂稘h書。卷九八。元后傳》:「欲順適其意,乃令皇后擇后宮家人子可以虞侍太子者?!?/div>
《漢語大詞典》:家生子
舊稱奴婢在主家所生的子女。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內(nèi)監(jiān)·鎮(zhèn)滇二內(nèi)臣:“ 寧 初名 福寧兒 者是也, 云南 李巡檢 之家生子。”紅樓夢第十九回:“ 襲人 道:‘這話奇了!我又比不得是這里的家生子兒,我們一家子都在別處,獨我一個人在這里,怎么是個了手呢?’”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原來這 趕露兒 也是個家生子兒?!?/div>
《國語辭典》:傅父  拼音:fù fù
師長。漢。枚乘 七發(fā):「今夫貴人之子,必宮居而閨處,內(nèi)有保母,外有傅父,雖交無所?!?/div>
《漢語大詞典》:逆種(逆種)
(1).詈詞。稱不孝的子女。《醒世恒言·李玉英獄中訟冤》:“ 焦氏 大怒道:‘你這逆種!’”《照世杯·掘新坑慳鬼成財主》:“太公怒道:‘你這不孝的逆種,難道日記故事上 黃香 扇枕那一段,先生不曾講與你聽么?’”
(2).憎稱奸賊的子女。《蕩寇志》第七二回:“我怕不認(rèn)識 高俅 的逆種……待我結(jié)果了他,為大家除害?!?br />(3).叛逆的族類,叛臣的后裔。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補遺·內(nèi)監(jiān)·閹幼童:“用兵誅叛,翦其逆種也。”
《漢語大詞典》:開光明(開光明)
(1).即開光。 元 鄭廷玉《看錢奴》第三折:“[ 賈仁 云:]你那里知道,畫匠開光明,又要喜錢?!眳⒁姟?開光 ”。
(2).舊俗在蓋棺之前,子女用棉花蘸水揩拭死者的眼睛。《金瓶梅詞話》第六三回:“ 西門慶 要親與他開光明,強著 陳經(jīng)濟 做孝子,與他抿了目?!?/div>
《國語辭典》:開光(開光)  拼音:kāi guāng
1.佛像或龍舟完成后,擇日開始供奉或下水的典禮。也稱為「開眼」。
2.習(xí)俗上在喪禮大殮蓋棺未合前,子女將棉醮水擦拭死者的雙眼,稱為「開光」。
3.裝飾的方法之一,常用于景泰藍(lán)、雕漆、陶瓷器皿上。
《國語辭典》:內(nèi)孫(內(nèi)孫)  拼音:nèi sūn
稱謂:(1)兒子的子女的稱呼。如:「小明是我所有內(nèi)孫中年紀(jì)最長的?!?2)對兒子的兒子的稱呼。如:「這是我內(nèi)孫,剛剛退伍,請各位多關(guān)照。」
《漢語大詞典》:慈淚(慈淚)
父母哀痛子女所流的眼淚。 唐 白居易 《病中哭金鑾子》詩:“慈淚隨聲迸,悲腸遇物牽。”
《國語辭典》:孽根  拼音:niè gēn
禍種、禍根。《紅樓夢》第三回:「我有一個孽根禍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廟里還愿去了,尚未回來,晚間你看見便知了?!?/div>
《漢語大詞典》:媬傅
古代保育、輔導(dǎo)貴族子女的老年男女。媬,保母;傅,傅父。 唐 柳宗元 《亡妻弘農(nóng)楊氏志》:“五歲,屬先妣之忌,飯僧於仁祠,就問其故。媬傅以告,遂號泣不食?!?/div>
《漢語大詞典》:拿周(拿週)
抓周。舊俗,父母在子女周歲時,陳列各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物品,任憑其抓取,用以預(yù)測其志向愛好。《英烈傳》第五回:“一日兩,兩日三,早已是滿月兒、百祿兒、拿週兒?!眳⒁姟?抓週 ”。
《國語辭典》:抓周(抓週)  拼音:zhuā zhōu
舊時于小孩滿周歲時,長輩將書本、算盤、筆墨等各種物品擺在孩子面前,讓他隨意抓取,藉此預(yù)測其未來志向和性情的一種習(xí)俗?!秲号⑿蹅鳌返谝痪呕兀骸赣衷趶R上買了許多耍貨,邀我進(jìn)去,一同看你抓周兒。」也稱為「試周」、「試晬」、「試兒」。
《漢語大詞典》:暮鷚(暮鷚)
晚年所生的子女。鷚,小雞。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一:“ 沈永之 與余同榜,年五十官 云南 驛鹽道,乞病歸,途中信來,道生一女;適余生 阿遲 。念二人俱是么豚暮鷚,遂相訂為婚。”
《國語辭典》:兩姨親(兩姨親)  拼音:liǎng yí qīn
姊妹所生子女間的姨表親屬關(guān)系。
《國語辭典》:領(lǐng)養(yǎng)(領(lǐng)養(yǎng))  拼音:lǐng yǎng
收養(yǎng)、認(rèn)養(yǎng)。如:「領(lǐng)養(yǎng)孤兒」、「領(lǐng)養(yǎng)棄嬰」。
《國語辭典》:平表  拼音:píng biǎo
本人與父親姊妹或母親兄弟姊妹的子女間的親屬關(guān)系,稱為「平表」。
《漢語大詞典》:牛折齒(牛折齒)
喻過分溺愛子女。典出左傳·哀公六年:“ 鮑子 曰:‘女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杜預(yù) 注:“孺子, 荼 也。 景公 嘗銜繩為牛,使 荼 牽之, 荼 頓地,故折其齒。” 清 黃遵憲 《長子履端生》詩:“剛是花生日,春風(fēng)藹一廬。愛防牛折齒,慚詠《鳳將雛》?!?/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