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寡鵠(寡鵠)  拼音:guǎ hú
喪偶的天鵝。比喻失偶的婦人。唐。李商隱 圣女祠詩:「寡鵠迷蒼壑,羈凰怨翠梧;惟應(yīng)碧桃下,方朔是狂夫。」
《國語辭典》:國喪(國喪)  拼音:guó sāng
舊日稱帝后之喪,現(xiàn)多指國家元首或副元首之喪。《書經(jīng)??低踔a》漢。孔安國。傳:「臣衛(wèi)來朝而遇國喪,遂因見新王。」
《國語辭典》:擇吉(擇吉)  拼音:zé jí
選擇吉日?!段簳?。卷九。肅宗紀》:「有司可豫繕國學,圖飾圣賢,置官簡牲,擇吉備禮?!埂度龂萘x》第一六回:「即便送女到壽春,另居別館,然后擇吉成親?!?/div>
《國語辭典》:喜花  拼音:xǐ huā
1.貼于婚嫁物品上的花樣剪紙。
2.倒酒時,酒面上所冒起的泡沫?!段饔斡洝返诎硕兀骸腹徽迤鹩幸粋€喜花兒,行者變作個蟭蟟蟲兒,輕輕的飛入喜花之下。」
《國語辭典》:雁幣(雁幣)  拼音:yàn bì
聘金、聘禮?!对娊?jīng)。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惡無禮也」句下漢。鄭玄。箋:「無禮者,為不由媒妁,雁幣不至,劫脅以成?!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404' target='_blank'>楊衡 〈夷陵郡內(nèi)敘別〉詩:「雁幣任野薄,恩愛緣義深?!?/div>
《國語辭典》:陰禮(陰禮)  拼音:yīn lǐ
1.婦人之禮。《周禮。天官。內(nèi)宰》:「以陰禮教六宮?!?br />2.男女婚嫁之禮?!吨芏Y。地官。大司徒》:「以陰禮教親,則民不怨?!?/div>
《漢語大詞典》:主令
(1).古代王室婚嫁時的主持者。《左傳·桓公八年》“遂逆王后于 紀 ” 唐 孔穎達 疏:“凡昏姻皆賓主敵體相對行禮。天子嫁女於諸侯,使諸侯為主令……天子聘后於諸侯,亦使諸侯為主令?!?br />(2).猶主使。《漢書·梁懷王劉揖傳》:“王陽病抵讕,置辭驕嫚,不首主令,與背畔亡異?!?王先謙 補注:“主令猶言主使?!?br />(3).主持政令。 宋 葉適 《終論三》:“ 阿骨打 死, 吳乞買 立,不能主令?!?/div>
《國語辭典》:兒女債(兒女債)  拼音:ér nǚ zhài
指所承擔的有關(guān)兒女的教養(yǎng)婚嫁等事。因無可避免,有如負債,故稱。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六出:「婚姻事,須要早諧。勸相公早畢兒女之債?!?/div>
《漢語大詞典》:喜期
婚嫁的日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六五回:“匆匆過了喜期, 繼之 和我商量道:‘我要先回 上海 去了?!?張?zhí)煲?《兒女們》三:“喜期是下月初八, 小銀兒 是找不回來的了?!?/div>
分類:婚嫁日期
《漢語大詞典》:四禮(四禮)
(1).古代加冠、婚嫁、治喪、祭祀儀式的合稱。 隋 王通 中說·關(guān)朗:“正家以四禮,冠婚喪祭?!?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紺珠·人倫·四禮》“冠昏喪祭”明 毛晉 注:“ 文中子 弟 凝 正家以四禮?!?br />(2).舊時婦女侍奉丈夫的四項準則。 漢 班固 《白虎通·嫁娶》:“婦事夫有四禮焉。雞初鳴,咸盥漱,櫛縰笄總而朝,君臣之道也。惻隱之恩,父子之道也。會計有無,兄弟之道也。閨閫之內(nèi),衽席之上,朋友之道也。” 漢 蔡邕 《司徒袁公夫人馬氏靈表》:“夫人生應(yīng)靈和,德精性妙……幼從師氏四禮之教,早達窈窕德象之儀?!?/div>
《漢語大詞典》:逼婚
強迫婚嫁。《天雨花》第二一回回目:“ 慎思堂 戲探四宮娥, 迎風樓 逼婚三鼎甲。” 沙陸墟 《魂斷梨園》第二四回:“ 陳玉珍 聽了這段話,暗忖:這個 侯巧鳳 是 王晶安 派來逼婚的?!?馬云鵬 《雁塞游擊隊》第二章:“ 白要命 一看到 鳳子 ,就又想起那次逼婚的失敗,對 改改 就更加痛恨。”
《國語辭典》:喜帖  拼音:xǐ tiě
請人參加婚禮的請?zhí)?。如:「老王要結(jié)婚了,你收到他的喜帖了嗎?」
《國語辭典》:未過門(未過門)  拼音:wèi guò mén
已論定婚嫁而還沒有迎娶回來。如:「未過門的媳婦」。
《漢語大詞典》:障車(障車)
唐 人婚嫁,候新婦至,眾人擁門塞巷,至車不得行,稱為障車。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花燭:“近代婚嫁,有障車、下壻、卻扇及觀花燭之事,又有卜地、安帳、并拜堂之禮,上自皇室,下至士庶,莫不皆然?!?span id="18y306t" class="book">《新唐書·唐紹傳》:“昏家盛設(shè)障車,擁道為戲樂,邀貨捐貲動萬計,甚傷化紊禮,不可示天下?!?/div>
《國語辭典》:伴娘  拼音:bàn niáng
1.從前女子出嫁,以熟悉禮節(jié)的婦女隨伴,稱為「伴娘」。
2.今指陪伴新娘行婚禮的女子。也稱為「女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