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5詞典 2分類詞匯 63
《國語辭典》:色目  拼音:sè mù
種類、名目?!顿Y治通鑒。卷二二六。唐紀(jì)四十二。德宗建中元年》:「改作兩稅法,比來新舊徵科色目,一切罷之?!埂毒┍就ㄋ仔≌f。碾玉觀音》:「這個看郡王的人,是甚色目人?」
《漢語大詞典》:五姓
(1).舊時(shí)術(shù)士按宮、商、角、徵、羽將姓氏加以分類,稱為“五姓”。論衡·詰術(shù):“水勝火,火賊金,五行之氣不相得,故五姓之宅,門有宜嚮。嚮得其宜,富貴吉昌?!?span id="jsjlxpv" class="book">《舊唐書·呂才傳》:“至於近代師巫,更加五姓之説。言五姓者,謂宮、商、角、徵、羽等,天下萬物,悉配屬之,行事吉兇,依此為法……又檢春秋,以 陳 衛(wèi) 及 秦 并同水姓, 齊 鄭 及 宋 皆為火姓。或承所出之祖,或繫所屬之星,或取所居之地,亦非宮、商、角、徵,共相管攝。此則事不稽古,義理乖僻者也?!?span id="ybczm0q" class="book">《金史·海陵紀(jì)》:“有司圖上 燕 城宮室制度,營建陰陽五姓所宜?!?br />(2).指 梁 、 唐 、 晉 、 漢 、 周 五代。新唐書·逆臣傳下贊:“天將去 唐 ,諸盜并出,歷五姓,兵未嘗少解,至 宋 然后天下復(fù)安?!?span id="anug39t" class="book">《宋史·儀衛(wèi)志二》:“國朝承五姓荒殘之弊,事從簡略?!?br />(3).猶言百姓。 元 吳昌齡《張?zhí)鞄煛?/span>第三折:“你引誘嫦娥,輒入五姓之家,纏攪良家子弟?!?/div>
《國語辭典》:齊姜(齊姜)  拼音:qí jiāng
1.古時(shí)齊國姓姜的女子。
2.春秋時(shí)晉文公之妻姜氏。原為齊桓公之女,晉文公避難到齊,而與之結(jié)婚。
3.語本《詩經(jīng)。陳風(fēng)。衡門》:「豈其取妻,必齊之姜?!菇柚父哔F美麗的女子。漢。無名氏〈隴西行〉詩:「取婦得如此,齊姜亦不如?!?/div>
《漢語大詞典》:族居
(1).群居;聚居。逸周書·程典:“士不族居,不足以給官?!?孔晁 注:“族,猶羣也?!?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一章第二節(jié):“在 夏 代,各生產(chǎn)部門的奴隸大多仍保留著族居現(xiàn)象?!?br />(2).叢生。呂氏春秋·辨土:“樹肥無使扶疏,樹墝不欲專生而族居?!?br />(3).猶言姓氏籍貫。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彭海秋:“ 彭 離席,肅客入。相揖環(huán)坐,便詢族居。客曰:‘小生 廣陵 人,與君同姓,字 海秋 ?!?/div>
《國語辭典》:旗號(旗號)  拼音:qí hào
1.旗幟、旗子。《三國演義》第二回:「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望見這邊船上打著『貴州總鎮(zhèn)都督府』的旗號,知道是湯少爺?shù)拇??!?br />2.旗語。即揮動旗子以傳遞的訊息?!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四七回:「便拉起了旗號,叫他停輪。」
3.名義?!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三回:「仍舊扯著他幾個座師的旗號,在那里去買云雷雨?!?/div>
《國語辭典》:榜花  拼音:bǎng huā
科舉考試錄取榜單中姓氏稀有罕見的人。宋。錢易《南部新書。丙集》:「大中以來,禮部放榜,歲取三二人姓氏稀僻者,謂之色目人,亦謂之榜花?!?/div>
《漢語大詞典》:顯姓(顯姓)
顯赫的姓氏;望族。 唐 韓愈 《河南少尹裴君墓志銘》:“ 裴 為顯姓,入 唐 尤盛,支分族離,各為大家?!?/div>
《漢語大詞典》:某子
古代對男子的敬稱。某,指姓氏。儀禮·鄉(xiāng)飲酒禮:“司正升相旅,曰:某子受酬。受酬者降席?!?鄭玄 注:“某者,眾賓姓也?!?賈公彥 疏:“以某在子上,故知是眾賓姓也。”墨子·旗幟:“建旗其署,令皆明白知之,曰某子旗?!?漢 劉向 說苑·至公:“ 孔子 為 魯司寇 ,聽獄必師斷,敦敦然皆立,然后君子進(jìn)曰:‘某子以為何若,某子以為云云?!衷唬骸匙右詾楹稳??’某子曰:‘云云?!q矣,然后君子幾當(dāng)從某子云云乎?!?/div>
《國語辭典》:客姓  拼音:kè xìng
同族人聚居的村落中,外來住戶的姓。如:「王先生在李家莊是客姓,所以大家都特別照顧他?!?/div>
分類:村莊姓氏
《國語辭典》:更姓  拼音:gēng xìng
1.改換姓氏。如:「行不改名,坐不更姓。」
2.改易朝代?!秶Z。周語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創(chuàng)制天下,自顯庸也。 」
《漢語大詞典》:族氏
宗族姓氏。 唐 韓愈 《毛穎傳》:“ 穎 為人強(qiáng)記而便敏,自結(jié)繩之代以及 秦 事,無不纂録。陰陽、卜筮、占相、醫(yī)方、族氏、山經(jīng)、地志、字書、圖畫,九流百家天人之書,及至浮圖、 老子 、外國之説,皆所詳悉?!?/div>
《國語辭典》:姓族  拼音:xìng zú
有名望的大族?!逗鬂h書。卷四三。朱暉傳》:「臣聞漢家舊典,置侍中、中常侍各一人,省尚書事,黃門侍郎一人,傳發(fā)書奏,皆用姓族?!?/div>
《國語辭典》:吐谷渾(吐谷渾)  拼音:tǔ yù hún
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今青海北部、新疆東南部。其祖先本遼東鮮卑種,西晉時(shí)酋帥庶長子吐谷渾率領(lǐng)部分族人遷至隴西,在今青海省以西及四川松藩之地。后勢力漸大,唐太宗時(shí)曾命李靖等討伐,國主敗亡其子遂降唐,受封為西平郡王。至高宗時(shí)敗亡于吐番。信奉多神及佛教。以游牧為業(yè)。其受漢文化影響較深,政權(quán)組織多仿中原王朝官制。
《漢語大詞典》:寫疏(寫疏)
和尚、道士拜懺時(shí)焚化的祝告文,上面寫有主人家姓氏和拜懺的緣由等。又名“疏頭”。儒林外史第四回:“就在 胡老爹 面前轉(zhuǎn)托僧官去約僧眾,并備香燭、紙馬、寫疏等事?!?/div>
《國語辭典》:鹖冠子(鹖冠子)  拼音:hé guān zǐ
書名。相傳為春秋時(shí)楚人所撰,撰者姓氏不詳,常居深山,以鹖鳥羽為冠,故用以為名。共十九篇,宋陸佃注。內(nèi)容以道家之言為主,而雜以法家刑名之說。
分類:書名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