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一切如來
【佛學大辭典】
(術語)種種之如來也。
【佛學常見辭匯】
所有一切的佛。如來是佛十號之一。
一切如來寶
【佛學大辭典】
(佛名)胎藏界曼陀羅第六釋迦院中之一尊也。左手持蓮花,上有如意寶珠。詳日本秘藏記,曼陀羅大鈔。
一切如來智印
【佛學大辭典】
(印相)胎藏界之曼陀羅,第二遍知院中之三昧耶形也。在蓮華上作三角形者。
一切如來定
【佛學大辭典】
(術語)稱大空三昧也。大日經一曰:「正覺之等持,三昧證知心,非從異緣得,彼如是境界,一切如來定,故說為大空,圓滿薩婆若?!雇枇唬骸副巳缡蔷辰纾磺腥鐏矶ㄕ?。如大般若經說:一切有心者悉有佛性,此佛性即名首楞嚴定,亦名金剛三昧,亦名般若波羅蜜多。佛佛道同,更無異路。若行人初發(fā)心時,能如是正觀心佛性者,亦即名入如來定。」
一切如來諸法本性清凈蓮華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稱大日如來所入西方妙觀察智大智慧門之蓮華三昧。由此而阿彌陀如來出生。見攝真實經上。
一切如來必定印
【佛學大辭典】
(術語)菩提心之德名也。以發(fā)一切如來菩提心,而為必定成佛,稱此謂之一切如來必定印?!勾笫栉逶唬骸复我毁?,贊嘆行人,發(fā)菩提心功德。即以一切如來必定印,為授大菩提記?!?/div>
一切如來所生印明
【佛學大辭典】
(印相)又曰三三昧耶攝百印。底哩秘密法中卷所說。不動尊之印明也。其文曰:此印名為功德母,佛法僧法住其中,請善明王及本尊,結此秘印皆云集,以此如來所生印,想為閼伽奉獻,諸佛菩薩,諸尊賢圣,供養(yǎng)念誦,速得成就。此印母之內傳(金剛堅固內相傳)佛心即是。五智(五指)秘于內心,(掌中)教令彰于外相也。佛口云二空(二大指),入于掌中者,兩部大日之智德(秘),又人法二空之智(淺)也。二空之妙理。即諸法之本源。兩部之極智。乃眾德之總括。佛法諸寶住其中。即此意也。二地豎開(檀慧堅開),系功德之母。譬如世間萬物。皆自地出生。一切之功德。均由菩提心(本不生之義)而生。今表此義。即二地(二?。┴Q開也。見不動瑜伽要鈔。
一切如來金剛誓誡
【佛學大辭典】
(術語)如來三昧耶之本誓也。大疏九曰:「結三昧耶者,即是必定師子吼,說諸法平等義故,立大誓愿,當令一切眾生得如我故,欲善為眾生開凈知見故,以此警覺眾生及諸佛故,是故此三昧耶,名為一切如來金剛誓誡。」
一切如來眼色如明照三摩地
【佛學大辭典】
(術語)佛眼三摩地也。大日如來住于此三摩地而說攝一切大阿阇梨位真言。見瑜祇經大阇梨經品。
一切如來寶冠三界法王灌頂
【佛學大辭典】
(修法)金剛頂經一曰:「成就一切如來金剛加持殊勝三昧耶智,得一切如來寶冠三界法王灌頂。」同疏二曰:「如來在因位而入三昧耶智曼荼羅,加持阿阇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來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薩之法益,則堪任傳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頂之階位,以此而為初因,由三密四智印相應得一切如來之灌頂寶冠,為究竟三界之法王也?!?/div>
一切如來普賢摩訶菩提薩埵三昧耶
【佛學大辭典】
(術語)大日如來東方金剛手菩薩出生之三昧耶也。見略出經注一。
一切如來摩訶菩提金剛堅牢不空最勝成就種種事業(yè)三昧
【佛學大辭典】
(術語)稱北方不空成就佛之三摩地。見攝真實經上。
一切如來頂白傘蓋經
【佛學大辭典】
(經名)Sarvatatha%gatos!n!isasit’a|tapatra,原本為散斯克利圖語。為霍奇孫所發(fā)見。佛一時在三十三天時。說其眉間傳出之神咒及其功德漢譯佛典,似無可與之對當者。
一切如來入三昧耶遍一切無能障礙力無等三昧力明妃
【佛學大辭典】
(真言)入佛三昧耶真言之德名也。
二如來藏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參見:如來藏)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空如來藏,二不空如來藏。同于空不空之二真如。(參見:二如)
【三藏法數(shù)】
(出大乘止觀法門)
如來者,即理性如來也。藏以含攝為義,謂一切眾生,煩惱心中,具足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漏清凈之業(yè),如石中有金,水中有火,故云垢藏之中,佛性滿足,是名如來藏也。
〔一、空如來藏〕,謂此心性,雖隨染凈之緣,建立生死、涅槃等法,然心體平等,離性離相,非唯所起染凈等法皆空,而能起之心,亦不可得;是名空如來藏。
〔二、不空如來藏〕,謂此心性,具足無漏清凈功德及諸有漏業(yè)惑染法,包藏含攝,無德不備,無法不現(xiàn),故名不空如來藏。
二如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一、隨緣真如,不守自性隨染緣而生染法隨凈緣而生凈法者。二、不變真如,隨緣而為萬差之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隨緣真如如波,不變真如如水,不變之水起波相,而隨緣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隨緣真如之故,真如即萬法也,以不變真如之故,萬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種之真如,大乘之權教知不變真如而不知隨緣真如,大乘之實教,二種皆知之。起信論一部,正明此義。起信論義記上曰:「繁興鼓躍,未始動于心源。靜謐虛凝,未曾乖于業(yè)果。故使不變于性緣起,染凈恒殊。不舍緣而即真,凡圣致一?!菇饎傚C論曰:「萬法是真如,由不變故,真如是萬法,由隨緣故。」【又】一、離言真如,真如之本體,唯為觀智之境,離一切言說之相者。二、依言真如,真如之相狀可依言說而分別者。見起信論?!居帧恳?、空真如,真如之自體,真空虛明,離一切之妄染者。猶如虛空之空。二、不空真如,真如之自體具有一切之性功德者,猶如虛空含有一切萬象。見起信論,【又】一、在纏真如,凡夫之真如實性隱沒,而為無量之煩惱所纏縛者,謂之如來藏。二、出纏真如,佛菩薩之真如實性顯現(xiàn),而出煩惱之纏縛者,謂之法身。勝鬘經曰:「若于無量煩惱藏,所纏如來藏不疑惑者。于出無量煩惱藏法身,亦無疑惑。同寶窟下本曰:「如來藏之與法身,更無有二,只是隱顯之名。」理趣分述贊下曰:「如來藏者,即是真如在纏之名,出纏之時,名法身故?!埂居帧恳弧⒂泄刚嫒纾孕哉嫒缰w,雖覆于煩惱,而原來清凈,譬如泥中之蓮華,不污于泥,名為自性真如,亦名有垢真如,即在纏真如是也。二、無垢真如,佛果所顯之理體,清凈而不覆于惑譬,如望月之清凈圓滿,名曰清凈真如,又名無垢真如。即出纏真如是也。真諦譯之攝論五曰:「論曰:真實性亦有二種:一、自性清凈。釋曰:謂有垢真如。論曰:二、清凈成就。釋曰:謂無垢真如?!埂居帧恳?、安立真如,真如之體,能生世間出世間之諸法者,即隨緣真如是也。二、非安立真如,真如之體,本來寂滅無為而離諸相者,即不變真如也。見華嚴大疏鈔六。
【佛學常見辭匯】
1。隨緣真如和不變真如。隨緣真如是一種不守自性的真如,它隨染緣而生染法,隨凈緣而生凈法;不變真如則是清凈本然,雖隨緣千差萬別的諸法,但它的自性,從無遷變。隨緣真如如波,不變真如如水,不變之水起波相,但隨緣之波并不失水性,以隨緣之故,真如即萬法,以不變之故,萬法即真如。2。有垢真如和無垢真如。有垢真如是眾生所有的真如;無垢真如是諸佛所顯的真如。3。在纏真如和出纏真如。在纏真如是有垢真如的別名;出纏真如是無垢真如的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