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新脩科分六學(xué)僧傳·卷第三十 神化科(二)開元末。嘗典福州鐘山。床座俄有僧。疥癩被體。衣服破垢。而膿血虱蟣狼藉。見者去之。他僧之與居者。皆相戒不肯褻近。一獨(dú)撫視加厚。時(shí)為浣濯捫拭。又求善藥使傳治。滿夏遂辭去。一問所歸地。曰大乘寺東之庵也。一曰。我習(xí)知此地。然無所謂庵者。曰公不我信。則他日宜一來。后一果往。則其僧已迎笑戶外。樓閣殿堂壯麗。留信宿。其僧送出山。既揮手別。稍回顧。則但丹崖翠壁。老樹奇石而已。
宋高僧傳·卷第十九 感通篇第六之二釋如一。不知何許人也。開元末為僧典床座。俄有僧遍身瘡疥。衣服襤縷巡繞寺中。僧眾睹之無不厭惡。唯一見而??焉。延入常住別堂。安置度夏。夏末辭去。一問去何所。答曰。歸庵中。又問。庵在何也。只在大乘寺東。一曰。某日前方自彼來勿見庵處。曰不信但來相訪。某兩日后專來。一遂往。果見前僧在巖口相候。因攜手入一精舍。樓閣森聳殿堂交錯(cuò)。且非人間景物。三日遣一公下山。回首見悉是巖石方知圣寺耳。一由是倍力修進(jìn)愿預(yù)圣流云。
人物簡介
補(bǔ)續(xù)高僧傳·讀誦篇一庵如公。永嘉人。生玄氏。先誕五日。其父夢一異僧持梵筴至。問何來。曰五云。問何姓。曰姓殷。何名。亦曰姓殷。且云。后五日當(dāng)復(fù)來。視所持梵筴曰。用是表信。至期而師誕。師頭骨嶄聳。目光射人。年十五。事方山長老。削發(fā)披緇。背誦楞嚴(yán)。至第五卷。得嘔血疾。乃輟誦疾瘳。一夕夢所未誦經(jīng)。皆金書大字。布列空中。厲聲讀之。既覺猶存。移時(shí)始隱。自覺心地清涼。爾后一誦如流。徹后通前。終身不忘矣。復(fù)依竺元和尚。究問上事。雖提綱握要。然亦不廢此經(jīng)。晚年居西澗庵。不事匡徒。來者亦不深拒。翛然有政黃牛之風(fēng)焉。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常州府江陰人,字如一。有《洹詞記事鈔》、《明良記》。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57—1630
【介紹】:
明常州府江陰人,本名鶚翀,后以字行,更字貫之。諸生,多識(shí)古文奇字,早謝舉業(yè),家世力耕。好購書,積書日益,仿宋晁氏、尤氏目錄,自為銓次,發(fā)凡起例。補(bǔ)闕正訛,校讎同異,雖病不輟,嘗助錢謙益撰《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