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嵩頭陀法師。居婺州雙林北四十里巖谷間。為創(chuàng)香山寺。及建靈剎道俗萬眾共引麻?舉剎。?忽中斷引者皆顛躓。師乃曰。有何魔事使之然乎。因以缽盛凈水。內(nèi)外攪之咒而作禮。捧缽繞剎一周。剎乃不假人功屹然自立。后又至萊山立寺。師常曰。萊山王而不久。香山久而不王。后果如其所言。竟不知所終。
人物簡介
【介紹】: 唐人。習堪輿家言,歷覽洪都諸山。一日,至奉新參百丈禪師,告湖南見一山,乃一千五百善知識所居之地。百丈問可住否,答以和尚骨相非彼山主。時華林覺為首座,詢之亦不許。一見典坐靈祐(溈山),謂為山主人。后果如其言。
人物簡介
家本下俚。日打磨以受傭顧。然陀。性姿淳善。嗜佛學。其行已有悲??慈予意。居家時。父使牧驢。夜轉(zhuǎn)磨饑渴且困。陀輒解縱給水草而身代之轉(zhuǎn)。父大感悟。為別營業(yè)。陀亦自爾薙落。既登具。所操履益篤。服糞掃重可數(shù)斤。臥具三十年。未嘗易。居鎮(zhèn)州之龍興寺民無老幼貴賤。皆知所尊敬。宋高僧傳·卷第三十 雜科聲德篇第十之二
釋頭陀。本下野磨家之子。然其器度溫潤若長者之規(guī)。厥父課令其守磨夜深憫驢牛之困憊。自己代之。放其畜嚙草飲水。歇臥者父母知之為其罷業(yè)。兒亦乞出家。遂落發(fā)受具持無嗔怒。唯收拾糞掃物為衣??芍財?shù)斤。臥具三十年未嘗更易??喙?jié)之行無有倫比。真定之民重之。而不受人供施。號抖擻上人焉。 系曰。糞掃衣者。四圣種之一也。凡修鍊者必愿成此行。奈何少堪任之。其勝之者。勇猛堪能之人也。
人物簡介
姓白氏。太和二年。游天臺。至剡之沃洲山。愛其幽勝。而卜筑焉。道化既行。玄侶盛集。浙東廉使元相國稹。嘗有所施。陸中丞助其完葺。三年而院成。五年而佛事作。然每升座舉揚法要。尤為四海所厭服。后終于其寺。侍郎樂天白居易記。太子賓客劉禹錫書。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七 興福篇第九之二
釋寂然。姓白氏。不知何許人也。名節(jié)素奇踵四圣種。故號頭陀焉。大和二年振錫觀方。訪天臺勝境。到剡沃洲山者。在天姥岑之陰對天臺華頂赤城。北望四明。金庭石鼓山介焉西北。北有支遁嶺。養(yǎng)馬坡放鶴岑次焉。晉宋已來茲山洞開。初有羅漢白道猷言。西域來戾止是山。次竺法潛支道林居焉。高人勝士接踵而棲此中。至于戴逵王羲之郗超孫綽許詢游憩其間矣。見是中景異。聞名士多居。如歸故鄉(xiāng)戀而不能舍去。既行道化盛集禪徒。浙東廉使元相國稹聞之。始為卜筑。次陸中丞臨越知之。助其完葺。三年郁成大院。五年而佛事興。然每為往來禪侶談說心要。后終于山院。大和七年時白樂天在河南保釐為記。劉賓客禹錫書之。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僧。福州長溪人。節(jié)操精苦,時稱頭陀。初參雪峰義存,轉(zhuǎn)游五岳及南北名剎,遍訪名師。昭宗光化中入南岳,馬殷奏請賜紫。住持報慈東藏,署號寶聞大師。卒于南岳。撰《續(xù)寶林傳》、《南岳高僧傳》,皆不存。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人,一說永泰(今屬福建)人。唐代僧人。節(jié)操精苦,時謂“頭陀”。初參雪峰義存,轉(zhuǎn)游五岳及南北叢林,遍訪名師。昭宗光化中入南岳,楚王馬殷奏請賜紫,住持報慈東藏,署號寶聞大師。卒于南岳。撰有《續(xù)寶林傳》4卷、《南岳高僧傳》?!?a target='_blank'>祖堂集》卷一一、《宋高僧傳》卷一七、《景德傳燈錄》卷一九有傳,后二書存詩偈4首?!度圃娎m(xù)拾》據(jù)之收入。新脩科分六學僧傳·卷第八 傳宗科
福州長溪人。操行精苦。奉養(yǎng)尤儉素。人以頭陀稱之。登雪峰即領指。無底滯。乾化中。住岳之慈報寺。一日詣三生藏。見燈鏡光影涉入。嘆曰。先達圣人具不思議智慧方便。而使華嚴法界。主伴互融之指。昭示目前。又豈區(qū)區(qū)世間小巧。所能為哉。后有于道觀中。設此器者。勁作頌五章非之。續(xù)寶林傳南岳高僧傳。皆勁筆。開平中楚王馬氏奏賜紫衣。號寶聞大師云。宋高僧傳·卷第十七 護法篇第五
釋惟勁。福州長溪人也。節(jié)操精苦奉養(yǎng)棲約。破納擁身衣無繒纊。號頭陀焉。初參雪峰便探淵府。乾化中入岳住報慈東藏。亦號三生藏。中見法藏禪師鑒燈。頓了如是廣大法界重重帝網(wǎng)之門因嘆曰。先達圣人具此不思議智慧方便。非小智之所能。又岳道觀中亦設此燈。往因廢教時竊移入仙壇也。有游岳才人達士留題頗多。勁乃嘆曰。盧橘夏熟寧期植在于神都。舜韶齊聞不覺頓忘于肉味。嗟其無識不究本端。盜王氏之青氈以為舊物。認嶺南之孔雀以作家禽。后世安知。于今區(qū)別。乃作五字頌。頌五章。覽者知其理事相融燈有所屬。屬在乎互相涉入光影含容顯華嚴性悔。主伴交光非道家之器用也。楚王馬氏奏賜紫署寶聞大師。梁開平中也。勁續(xù)寶林傳蓋錄貞元已后禪門祖祖相繼源脈者也。別著南岳高僧傳。未知卷數(shù)。亦一代禪宗達士文采可觀。后終于岳中也。 系曰。物涉疑似難輒區(qū)分。勁公志鑒燈若遺物重獲歸家也。后之人必不敢攘物歸家也。故曰。前事不忘后世之元龜也。補續(xù)高僧傳·習禪篇
寶聞大師惟勁。福州人也。素持苦行。不衣繒纊。惟壞衲度寒暑。時謂頭陀焉。初參雪峰。深入淵奧。復問法玄沙之席。心印符會。一日謂鑒上座曰。聞汝注楞嚴經(jīng)。是否。曰不敢。師曰。二文殊如何注。曰請師鑒。師乃揚袂而去。唐光化中。入南岳。住三生藏。藏中有鏡燈一座。華嚴第三祖賢首大師所制也。師睹之。頓悟廣大法界重重帝網(wǎng)之門。佛佛羅光之像。因嘆曰。此先哲奇功。非具不思議善權之智。何以創(chuàng)焉。乃著五字頌五章。覽者悟理事相融。后終南岳。師著述。有寶林傳四卷。紀貞元后。禪門繼踵源流。又制七言覺地頌。廣明諸教緣起。又著南岳高僧傳。皆流傳于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