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27詞典 1分類詞匯 326
共326,分22頁顯示  上一頁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孤蒙
退墮
遺時
去勢
孤累
捐命
脫水
擒拿
迷倒
遺樂
瞽人
失形
中虧
干枯
偏露
《漢語大詞典》:孤蒙
(1).指失去父母的童蒙。文選·班固〈幽通賦〉:“資孤蒙之眇眇兮,將圯絶而罔階?!?李善 注引 曹大家 曰:“蒙,童蒙也?!?br />(2).謂孤陋愚昧。多用為自謙之詞。 宋 曾鞏 《祭晁少卿文》:“ 鞏 蚤以孤蒙,與託嘉好,自始迄今,踰二十載。” 清 梁章鉅 稱謂錄·謙稱孤蒙:“孤而自謙曰孤蒙,又曰單人?!?/div>
《漢語大詞典》:退墮(退墮)
(1).佛教語。指失去佛性而墮入惡道。決定藏論卷上:“若不更生,云何退墮?”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商侶愛戀,情難堪忍,心疑去留,身皆退墮?!?明 李贄 《與李惟清書》:“是以雖生彼,亦有退墮者;以佛又難見,世間俗念又易起,一起世間念即墮矣?!?br />(2).指退步落后。 宋 葉適 《林伯和墓志銘》:“余病且老,念昔語 伯和 ,今退墮幾何矣?!?/div>
《漢語大詞典》:遺時(遺時)
(1).遺漏時節(jié)。《穀梁傳·桓公元年》:“冬,十月,無事焉,何以書,不遺時也。春秋編年,四時具而后為年。”
(2).失去時機。戰(zhàn)國策·趙策二:“吾聞信不棄功,知不遺時。”
《國語辭典》:去勢(去勢)  拼音:qù shì
1.閹割。多指割除男人或雄性動物的生殖器。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四。雜志一》:「正如六畜去勢,則多肉而不復有子耳?!埂对?。卷一○五。刑法志四》:「諸兇人殘害良善,強將男子去勢,絕滅人后,幸獲生免者,杖一百七,流遠?!?br />2.古代一種割除男性的生殖器的刑罰。也稱「宮刑」?!稌?jīng)。呂刑》:「爰始淫為劓刵椓黥。」唐??追f達。疏:「截耳截鼻多截之,椓陰苦于去勢,黥面甚于墨額?!?br />3.舍棄權(quán)勢。《晉書。卷五○。列傳。庾峻》:「去勢如脫屣,路人為之隕涕;辭寵如金石,庸夫為之興行。是故先王許之,而圣人貴之。」《北史。卷四二。列傳。常爽》:「鑒專道不可以守勢,故去勢以崇道?!?br />4.物體前進的力道、速度。宋。張耒 自離富池凡三禱順濟龍求便風皆獲應又風日清霽舟行安穩(wěn)委曲如所欲感而成詩:「旗尾指船頭,篙工告風便。張帆弛雙櫓,去勢如脫箭?!埂都t樓夢》第九九回:「薛蟠因伊倔強,將酒照臉潑去,不期去勢甚猛,恰值張三低頭拾箸,一時失手,將酒碗擲在張三顱門,皮破血出,逾時殞命?!?/div>
《漢語大詞典》:孤累
指失去依靠的家室兒女。南史·隱逸傳上·宗少文:“二兄早卒,孤累甚多,家貧無以相贍,頗營稼穡?!?/div>
《漢語大詞典》:捐命
(1).失去生命。謂死。史記·李斯列傳:“吾聞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諸子,何可言者!”亦指不惜犧牲生命。《漢書·陳湯傳》:“ 延壽 湯 既未獲受祉之報,反屈捐命之功,久挫於刀筆之前,非所以勸有功、厲戎士也?!?顏師古 注:“捐棄其軀命,言無所顧也?!?宋 蘇轍 《北狄論》:“ 漢 兵深入,不憚死亡,捐命絶幕之北,以決勝負。”
(2).放棄使命。 漢 應劭 《風俗通·過譽·汝南陳茂》:“ 鮑宣 州牧行部,多宿下亭,司直舉劾,以為輕威捐命,坐之刑黜?!?/div>
《國語辭典》:脫水(脫水)  拼音:tuō shuǐ
1.人體中的液體大量減少,常在嚴重的嘔吐、腹瀉或大量出汗、出血等情況下發(fā)生。其癥狀為口渴、皮膚乾燥、眼球凹陷、尿量減少等。
2.物質(zhì)失去所含的水分。如結(jié)晶體失去結(jié)晶水,化合物的分子中失去跟水相當?shù)臍溲踉印?br />3.用機器把濕衣物的水分脫乾。
《漢語大詞典》:擒拿(擒拏)
見“ 擒拿 ”。
分類:擒拿
《國語辭典》:迷倒  拼音:mí dǎo
1.使人陷入昏迷。如:「用藥將人迷倒。」
2.因喜愛而失去自主。如:「她的氣質(zhì)、風采不知道迷倒多少男孩子?!?/div>
《漢語大詞典》:遺樂(遺樂)
謂失去樂趣。 三國 魏 阮籍 《大人先生傳》:“驚風奮而遺樂兮,雖云起而亡憂?!?br />指前代留下的音樂。《南齊書·王僧虔傳》:“北國或有遺樂,誠未可便以補中夏之闕,且得知其存亡,亦一理也。”
《漢語大詞典》:瞽人
(1).盲人,失去視力的人。 明 都穆 《都公談纂》卷上:“ 君佐 出尋瞽人善詞話者數(shù)十輩,詐傳上命?!?嚴復 《救亡決論》:“蓋非西學洋文,則無以為耳目,而捨格致之事,將僅得其皮毛,眢井瞽人,其無救於亡也審矣?!?br />(2).古代盲樂師。后漢書·馬廖傳:“愿置章坐側(cè),以當瞽人夜誦之音?!?/div>
《漢語大詞典》:失形
(1).失去儀態(tài),謂顯露原形。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十八:“忽有一老貍,眇眇在案前,持刀者欲舉刀斫之, 伯祖 呵止。自著承塵上,須臾大笑曰:‘向者啖羊肝,醉忽失形,與府君相見,大慚愧?!?br />(2).猶脫形,謂不似本來的形貌。《三國演義》第二九回:“夫人見 策 形容憔悴,泣曰:‘兒失形矣!’ 策 即引鏡自照,果見形容十分瘦損,不覺失驚?!?/div>
《漢語大詞典》:中虧(中虧)
猶言中途失去。 三國 魏 曹植 《鸚鵡賦》:“怨身輕而施重,恐往惠之中虧。”
分類:中途失去
《國語辭典》:乾枯  拼音:gān kū
1.草木因缺少水分或營養(yǎng)而枯黃的樣子。如:「冬天近了,樹上的葉子也漸漸乾枯了?!?br />2.因年老而皮膚缺乏脂肪或水分,造成皮膚的乾燥。
3.一點也不剩。如:「這口井用了幾十年之后,水源終于乾枯了?!?/div>
《漢語大詞典》:偏露
謂父死。謂失去蔭庇保護。 唐 孟浩然 《送莫甥兼諸昆弟從韓司馬入西軍》詩:“平生早偏露,萬里更飄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