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前110 【介紹】: 西漢夏陽人。秦蜀守司馬錯八世孫。曾從唐都學天文,向楊何學《》,習道論于黃生。武帝建元、元封間為太史令。元封元年,舉行封禪大典,談留滯周南,未能參與,發(fā)憤而卒。生前擬撰寫史書,未成,因囑其子司馬遷繼承其業(yè),終于完成《太史公書》(即《史記》)。有《論六家要指》,評論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推崇漢初黃老之學。
全漢文·卷二十六
談,河內人。建元中為太史令。元封初卒。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中山盧奴人。李先裔孫。博涉稽古,脫略不羈,時人稱為播郎,因以為字。善辯,屬文不拘常格。有志隱逸,尋師訪道不遠千里。初為道士,中年應詔舉任高唐尉。煬帝大業(yè)中攜妻子隱于嵩山,號黃冠子。有集。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隋岐州雍人。李淳風父。歷官高唐尉。以官卑不得志,遂棄官為道士,自號黃冠子。有文學,通天文歷算,與王績、呂才等為友。有文集十卷,佚。今存《天文大象賦》。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岐州雍(今陜西鳳翔)人。隋時官高唐尉,以官卑不得志,遂棄官為道士,自號黃冠子。有文學,通天文歷算。與王績、呂才等為友?!?a target='_blank'>舊唐書·李淳風傳》附其事跡。有文集10卷,已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1首,出于《玉臺后集》。
全隋文·卷三十六
播,中山人,一云太原人。徙岐州雍縣,為高唐尉。棄官為嵩陽觀道士,號黃冠子,即唐太史令淳風之父。有《集》三卷。
《國語辭典》:太史令  拼音:tài shǐ lìng
職官名。編載史事兼掌天象歷法。參見「太史」條。
《漢語大詞典》:宣于
復姓。 十六國 時 漢國 劉淵 有太史令 宣于脩之 。見晉書·劉元海載記。
《國語辭典》:史遷(史遷)  拼音:shǐ qiān
漢代司馬遷的別名。參見「司馬遷」條。
《國語辭典》:太史公  拼音:tài shǐ gōng
1.職官名。漢武帝置,位在丞相之上?!妒酚?。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談為太史公。」南朝宋。裴骃。集解引如淳曰:「漢儀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計書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序事如古春秋。遷死后,宣帝以其官為令,行太史公文書而已。」
2.漢司馬談為太史令,其子司馬遷繼任,皆稱「太史公」。《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談為太史公?!固?。司馬貞。索隱:「案《茂陵書》,談以太史丞為太史令,則『公』者,遷所著書尊其父云『公』也。然稱『太史公』皆遷稱述其父所作,其實亦遷之詞?!顾?。辛棄疾 沁園春。疊嶂西馳詞:「我覺其間,雄深雅健,如對文章太史公?!?/div>
《漢語大詞典》:史談(史談)
漢 司馬遷 之父 談 的別稱。 談 官太史令,故稱。 南朝 宋 謝靈運 《上書勸伐河北》:“雖乏 相如 之筆,庶免 史談 之憤?!?/div>
《國語辭典》:博學篇(博學篇)  拼音:bó xué piān
書名。出于秦太史令胡毋敬之手,是秦并吞六國后為統(tǒng)一文字所作的字書,保留通行的文字,而省改各地方的異文。字體為秦代小篆。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