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西天  拼音:xī tiān
1.印度位在中國西南方,故稱印度為「西天」?!段饔斡洝返谝蝗兀骸副娚畟儫粝伦h論佛門定旨,上西天取經(jīng)的原由?!?br />2.佛教稱阿彌陀佛所住的世界。參見「西方極樂世界」條。
《國語辭典》:佛國(佛國)  拼音:fó guó
1.佛度化的世界?!洞髮毞e經(jīng)》卷一九:「復(fù)次,舍利弗,彼佛世界功德莊嚴(yán),無量佛國悉無與等?!?br />2.以佛教為國教的國家。
《漢語大詞典》:三竺
浙江 杭州 靈隱山 飛來峰 東南的 天竺山 ,有 上天竺 、 中天竺 、 下天竺 三座寺院,合稱“三天竺”,簡稱“三竺”。 宋 林景熙 《西湖》詩:“斷猿 三竺 曉,殘柳 六橋 春?!?元 方回 《涌金城門望》詩:“ 三竺 禪牕猿已化,八梅吟冢鶴應(yīng)悲。” 明 陳汝元 《金蓮記·郊遇》:“我且寄蹤 三竺 ,還期執(zhí)手 西湖 ?!?清 趙翼 《西湖詠古》詩之四:“ 三竺 峰巒非 艮岳 ,兩堤燈火似 樊樓 ?!眳⒁姟?三天竺 ”。
《漢語大詞典》:三天竺
浙江 杭州 天竺山 有上、中、下 天竺寺 ,合稱 三天竺 。 元 薩都剌 《季夏游靈隱諸峰》詩:“ 三天竺 畔全無暑,六月松陰尺五冰?!?元 呂止庵《后庭花·冷泉亭》曲:“佛國 三天竺 ,禪關(guān) 九里松 ?!?李光 《河山四律》:“風(fēng)懷偶託 三天竺 ,涕淚曾揮 五國城 ?!?/div>
《國語辭典》:達摩(達摩)  拼音:dá mó
1.一切的現(xiàn)象、法則或佛陀的教法。為梵語Dharma的音譯。也作「達磨」。
2.印度高僧,中國禪宗的初祖。參見「菩提達摩」條。
《漢語大詞典》:竺乾
亦作“笁乾”。
1. 天竺 。古 印度 的別稱。《弘明集·正誣論》:“ 老子 即佛弟子也。故其經(jīng)云:‘聞道 竺乾 ,有古先生,善入泥洹,不始不終,永存緜緜。’ 竺乾 者, 天竺 也。泥洹者,梵語, 晉 言‘無為’也。若佛不先 老子 ,何得稱先生?” 唐 白居易 《唐撫州景云寺故律大德上弘和尚石塔碑銘》:“我聞 竺乾 古先生出世法,法要有三,曰:戒、定、慧?!?span id="g12ndy1" class="book">《五燈會元·東土祖師·慧可大祖禪師》:“祖乃告曰:‘ 菩提達磨 遠自 竺乾 ,以正法眼藏并信衣密付於吾,吾今授汝。汝當(dāng)守護,無令斷絶?!?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元宗 嘗幸 東都 ,天大旱,且暑。時 圣善寺 有 竺乾 僧 無畏 ,號曰 三藏 ,善召龍致雨之術(shù)?!?br />2.佛;佛法。 唐 白居易 《新昌新居書事四十韻因寄之郎中張博士》:“大底宗 莊叟 ,私心事竺乾?!?唐 黃滔 《泉州開元寺佛殿碑記》:“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謂笁乾之道與 尼 聃 鼎?!?宋 沈遘 《三司獄空道場功德疏右語》:“命竺乾之眾,啟梵唄之塲?!?span id="ph8ggff" class="book">《詩話總龜前集·雅什下》引《雅言系述》:“ 路振 贈詩云:‘……已絶勞生念,虔心向竺乾?!?/div>
《漢語大詞典》:竺國(竺國)
天竺 。古 印度 的別稱。 唐 劉言史 《病僧》詩之一:“ 竺國 鄉(xiāng)程算不回,病中衣錫徧浮埃?!?元 白珽 湛淵靜語卷二:“西夷 康居 ,與 竺國 鄰,俗多善幻?!?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91187' target='_blank'>《剪燈馀話·至正妓人行》:“茜罽縫袍 竺國 師,霞綃蹙帔天魔隊?!?清 厲鶚 東城雜記·游東園啟:“黃花萬畝,儼 竺國 之鋪金;白藕千池,似 崑山 之積玉?!?/div>
分類:天竺印度
《漢語大詞典》:乾竺
即 天竺 。對 印度 的古稱。 唐 彥悰 《唐護法沙門沙琳別傳下》《老子西昇經(jīng)》:“ 乾竺 有 古皇先生 者,是吾師也?!?元 宋無 《贈竺煉師》詩:“姓疑 乾竺 古先生 ,霞外幽棲近 四明 。” 清 趙翼 《靈谷寺》詩:“法王 哈立麻 ,遠迎自 乾竺 。”
分類:天竺印度
《漢語大詞典》:三天竺
浙江 杭州 天竺山 有上、中、下 天竺寺 ,合稱 三天竺 。 元 薩都剌 《季夏游靈隱諸峰》詩:“ 三天竺 畔全無暑,六月松陰尺五冰?!?元 呂止庵《后庭花·冷泉亭》曲:“佛國 三天竺 ,禪關(guān) 九里松 。” 李光 《河山四律》:“風(fēng)懷偶託 三天竺 ,涕淚曾揮 五國城 。”
《漢語大詞典》:天毒
(1).古國名。或以為即 天竺 ( 印度 的古稱)。山海經(jīng)·海內(nèi)經(jīng):“ 東海 之內(nèi), 北海 之隅,有國名曰 朝鮮 、 天毒 ?!?郭璞 注:“ 天毒 ,即 天竺國 ?!?袁珂 校注引 王崇慶 云:“ 天毒 疑別有意義。 郭 以為即 天竺國 , 天竺 在西域, 漢明帝 遣使迎佛骨之地,此未知是非也?!?br />(2).指 印度 。 章炳麟 《訄書·平等難》:“ 天毒 之俗,區(qū)人類為四等?!?/div>
《漢語大詞典》:竺土
指 天竺國 。指古 印度 。 唐 希遷 《參同契》:“ 竺土 大僊心,東西密相付。”
分類:天竺印度
《漢語大詞典》:月愛(月愛)
(1).寶珠名。《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jīng)講經(jīng)文》:“似螢火對於日光,泥彈同於月愛,全不相承?!?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僧伽羅國:“ 那羅稽羅洲 西浮海數(shù)千里,孤島東崖有石佛像,高百餘尺,東面坐,以月愛珠為肉髻?!?br />(2).古代 天竺 迦毗黎國 國王。后亦用以泛指外族的首領(lǐng)。宋書·夷蠻傳·天竺迦毗黎國:“ 天竺 迦毗黎國 , 元嘉 五年,國王 月愛 遣使奉表曰……臣自修檢,不犯道禁,臣名 月愛 , 棄世王 種?!?清 黃遵憲 《和鍾西耘庶常津門感懷詩》:“執(zhí)梃降王走傳車,先擒 月愛 后 東閭 。”
《漢語大詞典》:南天竺
(1).南部 印度 。 印度 古稱 天竺國 ,分東、南、西、北、中五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河水一:“自 新頭河 至 南天竺國 ,迄於 南海 ,四萬里也?!?唐 李白 《僧伽歌》:“此僧本住 南天竺 ,為法頭陀來此國?!?br />(2).灌木名。 宋 陸游 《新寒》詩:“安石榴房初小坼,南天竺子亦微丹?!?元 李衎 《竹譜詳錄》卷七:“藍田竹,在處有之,人家喜栽花圃中。木身,上生小枝,葉葉相對,而頗類竹……世傳以為子碧如玉,取 藍田 種玉之義,故名?;蛟疲捍吮咀?南天竺國 來,自為南天竺,人訛為藍田竹?!?br />(3).曲名。參閱 唐 崔令欽 教坊記·曲名表。
《漢語大詞典》:截頭(截頭)
(1).齊頭。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二:“鼻偃唇軒,眉麄眼大,擔(dān)一柄截頭古定刀?!?br />(2).古 天竺 國名。 晉 法顯 佛國記:“有國名 竺剎尸羅 。 竺剎尸羅 , 漢 言 截頭 也。佛為菩薩時,於此處以頭施人,故因以為名?!?/div>
分類:齊頭天竺
《漢語大詞典》:五天竺
指古 印度 。古代 印度 的區(qū)域分為 東天竺 、 南天竺 、 西天竺 、 北天竺 、 中天竺 五大部分。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五:“﹝ 西藏 ﹞在 五天竺 之東,非古佛國也。”亦省作“ 五天 ”。 唐 王維 《能禪師碑》:“大師至性淳一,天姿貞素……故能 五天 重跡,百 越 稽首。” 宋 林逋 《詩魔》:“此魔降不得,珎重 五天 人?!?/div>
《漢語大詞典》:靈竺(靈竺)
佛地。 天竺 為佛教誕生地,故稱。 清 魏源 《白岳東巖》詩:“ 天門 抱穹崖,天閫開靈竺?!鳖}下自注:“ 東天門 以內(nèi), 真武 香幣走四方,觀宇塞巖穴,無復(fù)溪山真面?!?/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