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2詞典 3分類詞匯 29
《漢語大詞典》:采桑子(採桑子)
詞牌名。原本 唐 教坊大曲,名《採?!?/span>或《楊下採桑》。 南朝 后主 作詞名《採桑子傳》, 宋 初名《採桑子》。一名《羅敷媚》、《丑奴兒》。雙調(diào)四十四字。
唐 教坊大曲有《采?!?/span>,截取一“遍”單行,后用作詞牌。又名《丑奴兒令》、《羅敷媚》等。雙調(diào),四十四字,平韻。又有《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或五十四字;《攤破采桑子》,一名《攤破丑奴兒》,六十字;《促拍采桑子》,一名《促拍丑奴兒》,五十字;皆平韻。 宋 詞《采桑子慢》一名《丑奴兒慢》,九十字,多平仄互葉。
《漢語大詞典》:拍袞
宋 代大曲有拍與袞,為受胡曲影響的新聲。故亦以稱當時的流行曲調(diào)。 宋 劉克莊 《賀新郎·席上聞歌有感》詞:“主家十二樓連苑。那人人、靚妝按曲,繡簾初卷。道是華堂簫管唱,笑殺雞坊拍袞。”
分類:大曲影響
《漢語大詞典》:破拍
樂曲名。 唐 宋 大曲的第三段。歌舞并作。以舞為主。節(jié)拍急促。 唐 王建 《宮詞》之五三:“忽覺管絃先破拍,急翻羅袖不教知?!?/div>
《漢語大詞典》:涼州破(涼州破)
(1).涼州大曲的第三段。 唐 宋 大曲每套有十幾迭,歸為散序、中序、破三大段。樂曲入破之后,變?yōu)榉毕壹表憽?唐 張祜 《王家琵琶》詩:“只愁拍盡《涼州破》,畫出風雷是撥聲?!?br />(2).后來有人截取涼州大曲破這一段填詞,故涼州破又成為詞牌名。
《漢語大詞典》:笨曲(笨麴)
釀酒用的大曲。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造神麴并酒:“此麴(神麴)一斗;殺米三石;笨麴一斗,殺米六斗。省費懸絶如此。” 石聲漢 注:“‘笨’是粗重的意思;笨麴即現(xiàn)在通用的‘大麴’;‘神麴’、‘女麴’都是‘小麴’?!?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shù)·造神麴并酒:“﹝白酒法:﹞六月七月作。用笨麴,陳者彌佳?!?/div>
分類:釀酒大曲
《漢語大詞典》:梁州令
(1).詞牌名。 唐 教坊大曲有《涼州》,由大曲摘遍而為小令詞調(diào),因稱《涼州令》, 宋 以后訛稱《梁州令》。雙調(diào),有五十字、五十二字、五十五字三體,仄韻。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皆屬正宮,字句格律相近,而與詞牌不同。南曲用作引子。北曲僅見于諸宮調(diào)。
《漢語大詞典》:正攧
宋 大曲的組成部分。 宋 王灼 碧雞漫志卷三:“凡大曲有散序、靸、排徧、攧、正攧、入破、虛催、實催、袞徧、歇指、殺袞,始成一曲,此謂大遍?!?/div>
分類:大曲
《國語辭典》:燕樂半字譜(燕樂半字譜)  拼音:yàn yuè bàn zì pǔ
唐代的一種樂譜。如敦煌千佛洞之唐人大曲譜。
《國語辭典》:破兒(破兒)  拼音:pò ér
曲式名。唐宋大曲的尾部樂段,大曲結(jié)構(gòu)可歸納為散序、中序、破等三部分,最后一部分也稱為「破兒」。《警世通言。卷三○。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唱一個嬌滴滴的曲兒,舞一個妖媚媚的破兒。」
《漢語大詞典》:甘州破
唐 時 西涼 所進樂曲名。本作《甘州》,因 唐 宋 大曲的第三段稱“破”,故名。 唐 元稹 《琵琶》詩:“學語胡兒撼玉玲,《甘州破》里最星星?!?/div>
《漢語大詞典》:淮陰平楚(淮陰平楚)
《十面埋伏》。琵琶大曲名。詳“ 十面埋伏 ”。
分類:琵琶大曲
《國語辭典》:十面埋伏  拼音:shí miàn mái fú
1.形容被敵軍層層包圍?!度龂萘x》第三九回:「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可懼哉!」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這十面埋伏?」
2.樂曲名。琵琶古曲,為獨奏名曲之一。樂譜最早見于華秋蘋編的琵琶譜上。全曲屬多段體結(jié)構(gòu),描寫楚漢垓下決戰(zhàn),韓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于烏江自刎的情景。又名〈淮陰平楚〉。
《國語辭典》:十面埋伏  拼音:shí miàn mái fú
1.形容被敵軍層層包圍?!度龂萘x》第三九回:「敵軍如此,雖十面埋伏,吾可懼哉!」元。無名氏《賺蒯通》第一折:「那重瞳有千般英勇,怎出的這十面埋伏?」
2.樂曲名。琵琶古曲,為獨奏名曲之一。樂譜最早見于華秋蘋編的琵琶譜上。全曲屬多段體結(jié)構(gòu),描寫楚漢垓下決戰(zhàn),韓信在九里山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于烏江自刎的情景。又名〈淮陰平楚〉。
《漢語大詞典》:水調(diào)歌頭(水調(diào)歌頭)
詞牌名。相傳 隋煬帝 開 汴河 時曾制《水調(diào)歌》, 唐 人演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頭”當為中序的第一章。雙調(diào)九十四字至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韻。 宋 人于前后片中的各兩個六字句,多夾葉仄韻。也有平仄互葉幾乎句句押韻的。共八體。有《元會曲》《凱歌》、《臺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異名。
《漢語大詞典》:轢弦(轢弦)
唐 宋 大曲名。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五:“予嘗聞琵琶中作《轢弦》、《薄媚》者,乃云是玉宸宮調(diào)也。”
分類: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