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大頭子(大頭子)  拼音:dà tóu zi
大人物。《醒世姻緣傳》第七二回:「咱別要板大頭子,還是一班一輩的人家,咱好展瓜?!挂沧鳌复箢^鬼」、「大頭兒」。
分類:大人物
《國語辭典》:做大頭(做大頭)  拼音:zuò dà tóu
當(dāng)傻瓜。如:「像這種賠本生意你也做,何苦做大頭呢!」
分類:傻瓜
《國語辭典》:板大頭子(板大頭子)  拼音:bǎn dà tóu zi
巴結(jié)有錢勢(shì)的人?!缎咽酪鼍墏鳌返谄叨兀骸冈蹌e耍板大頭子,還是一班一輩的人家,咱好展瓜。」也作「打大頭腦」。
《國語辭典》:捉大頭(捉大頭)  拼音:zhuō dà tóu
把某人當(dāng)作愚弄或敲詐的對(duì)象。如:「下回你得機(jī)靈點(diǎn),不要像這次窩窩囊囊地被人捉大頭。」
《國語辭典》:抓大頭(抓大頭)  拼音:zhuā dà tóu
1.事先做好畫上記號(hào)或?qū)懮衔淖值募垝裕瑥闹谐槿?,或用其他方式以決定事務(wù)或出資的主事者,稱為「抓大頭」。
2.抓出主事者或關(guān)鍵人物。如:「這次行動(dòng)出了紕漏,必須抓大頭,才能了解事情真相,解決問題?!?/div>
《國語辭典》:大頭面目(大頭面目)  拼音:dà tóu miàn mù
高級(jí)官員或有頭有臉的大人物?!督鹌棵贰返谖宥兀骸杆娺^甚么大頭面目?且比哥那咱的勾當(dāng)?題起來,把他諕殺了罷了!」
《國語辭典》:打大頭腦(打大頭腦)  拼音:dǎ dà tóu nǎo
攀附有錢有勢(shì)的人。《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二:「在京都開幾處解典庫,又有幾所綢緞鋪,專一放官吏債,打大頭腦的?!挂沧鳌赴宕箢^子」。
《國語辭典》:攬大頭(攬大頭)  拼音:lǎn dà tóu
要求承擔(dān)艱難而繁重的任務(wù)。如:「不要為了逞強(qiáng),硬是攬大頭?!?/div>
《國語辭典》:大頭菜(大頭菜)  拼音:dà tóu cài
1.十字花科「蕪菁」的別名。參見「蕪菁」條。
2.十字花科「球莖甘藍(lán)」的別名。莖縮短肥大,呈球形或扁圓形,葉著生球莖上,柄細(xì)長(zhǎng),被蠟粉。球莖供蔬食。
《漢語大詞典》:大頭娃娃(大頭娃娃)
一種表演用的套在頭上的道具。因其外形是兒童的頭臉,故稱。常用于諧趣性的舞蹈。
《漢語大詞典》:大頭小尾(大頭小尾)
猶虎頭蛇尾。比喻作事前緊后松,有始無終。《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三三回:“這是 中國 官場(chǎng)辦事一向大頭小尾慣的,并不是做書的人先詳后略,有始無終也?!?/div>
《國語辭典》:大頭針(大頭針)  拼音:dà tóu zhēn
一頭較大,有圓形突出,可以固定物體或紙張的針。
分類:疙瘩
《漢語大詞典》:耍大頭(耍大頭)
宋 代瓦舍中演出的一種民間舞蹈。因演員戴大頭面具表演,故稱。《西湖老人繁勝錄》:“耍大頭、談?wù)熢挘?蠻張四郎 ?!卑?, 宋 代的《耍大頭》與 元 、 明 、 清 流傳的《大頭和尚》一脈相承。 明 劉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城東內(nèi)外有“戴面具耍大頭和尚,聚觀無男女”的記載。近年舞蹈工作者亦用以編演《大頭娃娃舞》等兒童舞蹈。
《國語辭典》:傻大頭(傻大頭)  拼音:shǎ dà tóu
罵人頭腦不清楚,反應(yīng)不靈敏?!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二回:「老爺們來了,茶也忘了送了,煙也忘了裝了。像你這么個(gè)傻大頭,還學(xué)買賣么?」
分類:傻子傻瓜
《漢語大詞典》:梅大頭(梅大頭)
見“ 梅魚 ”。
《漢語大詞典》:梅魚(梅魚)
亦稱“ 梅大頭 ”。亦稱“ 梅頭 ”。 魚名。形狀像黃魚而小,頭大,尾柄細(xì),腹、背和鰭都呈黃色。生活在近海中。肉可食。 清 許惟枚 《瀛海掌錄·梅頭》:“梅頭狀如石首而小,肉最鮮嫩,亦名梅魚,頭大于身,又呼梅大頭,本出 四明 梅山洋 ,故名。或曰梅熟,魚始來也。”
分類:魚名黃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