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9,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不祿
蘧瑗
羔裘
伯有
家老
張老
揚觶
趙武
翊善
贈策
胥門
魚須
家禮
三廟
種蠡
《國語辭典》:不祿(不祿)  拼音:bù lù
1.古稱士死為「不祿」,意指不再享有俸祿?!抖Y記。曲禮下》:「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br />2.年少而死。禮記。曲禮下:「壽考曰『卒』、短折曰『不祿』?!固啤?追f達。正義:「此并是有德未經(jīng)仕而死者之稱也。……若有德不仕,老而死者從大夫之稱,故曰『卒』也;若少而死者,則從士之稱,故曰『不祿』?!?br />3.泛指死亡?!秶Z。晉語二》:「又重之以寡君之不祿,喪亂并臻。」三國吳。韋昭。注:「禮,君死赴于他國曰:『寡君不祿』,謙也。」《大宋宣和遺事。元集》:「未幾一年,司馬光不祿;章惇等入相,再行新法?!?/div>
《國語辭典》:蘧瑗  拼音:qú yuàn
人名。字伯玉,生卒年不詳,春秋時衛(wèi)國賢大夫,善于反省過失,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
分類:人名大夫
《國語辭典》:羔裘  拼音:gāo qiú
《詩經(jīng)》的篇名:(1)〈鄭風(fēng)〉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羔裘,刺朝也?!怪靷饕詾槊榔浯蠓蛑?。首章二句為:「羔裘如濡,洵直且侯。」(2)〈唐風(fēng)〉的篇名。共二章。根據(jù)〈詩序〉:「羔裘,刺時也?!够蛞嘀笎勖榔湓谖徽咧姟J渍露錇椋骸父狒帽?,自我人居居?!?3)〈檜風(fēng)〉的篇名。共三章。根據(jù)〈詩序〉:「羔裘,大夫以道去其君也?!故渍露錇椋骸父狒缅羞b,狐裘以朝?!?/div>
《漢語大詞典》:伯有
春秋 時 鄭 大夫 良霄 的字。他主持國政時,和貴族 駟帶 發(fā)生爭執(zhí),被殺于羊肆。傳說他死后變?yōu)閰柟碜魉睿?鄭 人互相驚擾,以為“ 伯有 至矣!”見《左傳·襄公三十年》、《昭公七年》。后用以代稱受屈或含冤而死的人。 北周 庾信 《功臣不死王事請門襲封表》:“幸使 伯有 之魂,不能為厲; 若敖 之鬼,其無餒而?!?唐 吳融 《偶題》詩:“莫道精靈無 伯有 ,尋聞任俠報 爰絲 ?!?/div>
《國語辭典》:家老  拼音:jiā lǎo
1.古代大夫家臣中的長者,稱為「家老」?!秶Z。晉語八》:「訾祏實直而博,直能端辨之,博能上下比之,且吾子之家老也?!?br />2.族中的長者?!痘茨献?。覽冥》:「家老羸弱,悽愴于內(nèi)?!固?。柳宗元〈唐故兵部郎中楊君墓碣〉:「既葬,其子侄洎家老謀立石以表于墓?!?/div>
《漢語大詞典》:張老(張老)
春秋 晉 大夫 張孟 之別稱。 獻文子 筑室成, 張老 因其華侈,歌以諷之。禮記·檀弓下:“ 晉 獻文子 成室, 晉 大夫發(fā)焉, 張老 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歌於斯,哭於斯,聚族於斯!’”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至於 張老 成室,致善於歌哭之禱。” 唐 杜甫 《奉贈蕭二十使君》詩:“ 張老 存家事, 嵇康 有故人。” 仇兆鰲 注引 韋昭 曰:“ 張老 , 晉 大夫 張孟 ?!?/div>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揚觶(揚觶)
(1).舉起酒器。古時飲餞時的一種禮節(jié)。禮記·鄉(xiāng)飲酒義:“盥洗揚觶,所以致絜也?!?孔穎達 疏:“揚觶謂既獻之后,舉觶酬賓之時,亦盥洗也。必盥洗者,所以致其絜敬之意也?!?span id="hneukqz" class="book">《新唐書·韓琬傳》:“刺史行鄉(xiāng)飲餞之,主人揚觶曰:‘孝於家,忠於國?!?清 馮桂芬 《杜年丈七十壽序》:“司正揚觶之言有曰‘為子盡孝’,先生有焉?!?br />(2).禮記·射義:“ 孔子 射於 矍相 之圃,蓋觀者如堵墻。射至於司馬,使 子路 執(zhí)弓矢出延射,曰:‘賁軍之將,亡國之大夫,與為人后者不入,其餘皆入。’蓋去者半,入者半。又使 公罔之裘 、 序點 揚觶而語。 公罔之裘 揚觶而語曰:‘幼壯孝弟,耆耋好禮,不從流俗,脩身以俟死者。不?在此位也?!w去者半,處者半。 序點 又揚觶而語曰:‘好學(xué)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者。不?在此位也?!焙笥脼檫x賢的典故。 唐 元稹 《觀兵部馬射賦》:“若此,則蹲甲壯 基 ,揚觶勸 孔 ,信一場之獨擅,終六轡之未總?!?br />(3). 春秋 時 晉 大夫 知悼子 卒,未葬。 晉平公 飲酒, 師曠 、 李調(diào) 侍,鼓鐘。廚人 杜蕢 責(zé)以大臣去世之時,不應(yīng)作樂飲酒。乃罰 師曠 和 李調(diào) 各飲一觶,以示勸戒。 平公 曰:“寡人亦有過焉,酌而飲寡人。”于是 杜蕢 洗而揚觶。事見禮記·檀弓下。后用為國君受諫停樂的典故。周書·武帝紀上:“朕雖庸昧,有志前古。甲子、乙卯,云不樂。 萇弘 表昆吾之稔, 杜蕢 有揚觶之文……宜依是日,省事停樂。”
《國語辭典》:趙武(趙武)  拼音:zhào wǔ
人名。(?~西元前541)春秋時晉國大夫,盾之孫。父朔為屠岸賈所殺,朔妻遺腹生武,賈追索甚急,賴程嬰、公孫杵臼全力救護,始免于難。后繼立為趙氏后嗣,歷任新軍、上軍之將,執(zhí)晉國政。晉平公十二年(西元前546)與楚屈建主持弭兵之會。謚文。也稱為「趙孟」、「趙文子」。
《漢語大詞典》:翊善
(1).輔翼人之善行。 前蜀 杜光庭 《慰冊廟號表》:“考 唐堯 翊善之名,遵 虞舜 盛明之號?!?br />(2).官名。 唐 太子官屬有贊善大夫, 宋 改為翊善,于親王府置之,掌侍從講授。 明 太子官仍稱贊善,王府官有紀善。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持憲儲闈·翊善:“ 宋 朝王府之官,多省不置,別置翊善,曰某王府翊善,蓋古王傅之任,而輕其名位也?!?/div>
《國語辭典》:贈策(贈策)  拼音:zèng cè
策,馬鞭。贈策指春秋時代,晉國的隨會投奔秦國,晉國害怕他的才能為秦國所用,便用計勸說他回國。秦大夫繞朝為隨會送行時以馬鞭相贈,并且說:「子無謂秦?zé)o人,吾謀適不用也?!贡硎咀约阂芽创x國招回隨會的計謀。見《左傳。文公十三年》。后泛指臨別時贈送物品或言語,以表明自己的心意。唐。盧照鄰綿州官池贈別同賦灣字〉詩:「離言欲贈策,高辨正連環(huán)。」
《漢語大詞典》:胥門(胥門)
(1).城門名。即今 江蘇省 蘇州市 城西門。 漢 袁康 越絕書·外傳記吳地傳:“ 胥門 外有九曲路, 闔廬 造以游 姑胥之臺 。” 宋 朱長文 《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卷上:“ 胥門 者, 子胥 居其旁,民以稱焉。” 明 梁辰魚 《浣紗記·顯圣》:“今聞我兵戰(zhàn)敗, 越 將入 吳 ,我且坐據(jù) 胥門 ,待其兵到?!?br />(2).復(fù)姓。 春秋 吳 有大夫 胥門巢 。見左傳·哀公十一年。
《漢語大詞典》:魚須(魚鬚)
(1).指鯊魚的須。尚書大傳卷一下:“東海:魚須、魚目?!?鄭玄 注:“所貢物,魚須,今以為簪?!?span id="mlq7p2k" class="book">《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靡魚須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郭璞 注引 張揖 曰:“以魚須為旃柄?!?span id="85ukio7" class="book">《文選·左思〈吳都賦〉》:“旗魚須,常重光?!?劉良 注:“魚須,魚之髭鬚,以為旗竿。”
(2).代稱笏。 唐 皮日休 《病中書情寄上崔諫議》詩:“馬足歇從殘漏外,魚須拋在亂書中?!?宋 王禹偁 《謝御制重午詩表》:“降鳳閣以光輝,搢魚須而抃舞。” 明 王志堅 《表異錄·棲逸》:“ 徐師川 詩:‘頗知鶴脛緣詩疲,早棄魚須伴我閒?!~須,笏也?!眳⒁姟?魚須笏 ”。
(1).指鯊魚的須。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靡魚鬚之橈旃,曳明月之珠旗?!币槐咀鳌?魚須 ”。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以魚須為旃柄?!?張銑 注:“魚鬚,竿也?!?唐 張籍 《送海南客歸舊島》詩:“竹船來桂浦,山市賣魚鬚。”參見“ 魚須 ”。
(2).代稱笏。古代大夫所用之笏,因飾以鯊魚的須,故稱。 唐 韋應(yīng)物 《答秦十四校書》詩:“知掩山扉三十秋,魚鬚翠碧棄床頭?!?宋 王禹偁 《館中春值偶題》詩:“坐聞雞唱皇宮近,睡枕魚鬚白日長?!眳⒁姟?魚須 ”。
《漢語大詞典》:魚須笏(魚須笏)
古代大夫所用之笏。因飾以鯊魚的須(一說鯊魚皮),故名。 唐 李賀 《酒罷張大徹索贈詩》:“往還誰是龍頭人,公主遺秉魚須笏?!?/div>
《漢語大詞典》:家禮(家禮)
大夫之家的禮儀。周禮·春官·家宗人:“家宗人掌家祭祀之禮……掌家禮與其衣服宮室車旗之禁令。”
《漢語大詞典》:三廟(三廟)
指古代大夫為供祀祖先所立之廟。《禮記·王制》:“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span id="bfsoth0" class="book">《禮記·祭法》:“大夫立三廟二壇,曰考廟,曰王考廟,曰皇考廟,享嘗乃止?!?清 方苞 《教忠祠規(guī)序》:“古者建國始得立五廟。 北宋 以前猶有四廟、三廟、二廟之制。” 金松岑 《文學(xué)上之美術(shù)觀》:“《風(fēng)》《雅》行於三廟而《頌》聲絶,樂乃亡矣?!?/div>
《漢語大詞典》:種蠡(種蠡)
春秋 時 越國 大夫 文種 、 范蠡 的并稱。 漢 揚雄 《解嘲》:“ 子胥 死而 吳 亡, 種 蠡 存而 越 覇。” 晉 葛洪 抱樸子·欽士:“ 樂毅 出而 燕 壞, 種 蠡 入而 越 覇?!?宋 葉紹翁 《中和堂御制》詩:“高風(fēng)動君子,屬意 種 蠡 臣?!?清 侯方域 《西施亡吳辯》:“當(dāng)時以 勾踐 之堅忍, 種 蠡 之陰計,臥薪嘗膽,日伺其后?!?/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