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269,分18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五位
九賓
國賓
冕服
回馬
包胥
卿大夫
三祀
圭田
上老
三揖
宗老
紱冕
史魚
國僑
《漢語大詞典》:五位
(1).謂天數(shù)五和地?cái)?shù)五。前者為奇數(shù),一、三、五、七、九;后者為偶數(shù),二、四、六、八、十。《易·繫辭上》:“天數(shù)五,地?cái)?shù)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韓康伯 注:“天地之?dāng)?shù)各五,五數(shù)相配,以合成金、木、水、火、土?!?高亨 注:“天數(shù)一、三、五、七、九,五位奇數(shù)相加,其和數(shù)為二十五。地?cái)?shù)二、四、六、八、十,五位偶數(shù)相加,其和數(shù)為三十?!?br />(2).指歲、月、日、星、辰。國語·周語下:“王欲合是五位三所而用之?!?韋昭 注:“五位,歲、月、日、星、辰也?!?br />(3).謂五行。尚書大傳卷二:“維五位復(fù)建,辟厥沴?!?鄭玄 注:“君失五事,則五行相沴,違其位。復(fù)立之者,當(dāng)明其吉兇變異?!?span id="udqgir4" class="book">《漢書·五行志上》:“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云笈七籤卷七:“三元既立,五行咸具,以五行為五位,三五和合,謂之八會?!眳⒁姟?五行 ”。
(4).猶言五方。《素問·天元紀(jì)大論》:“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fēng)。”《醫(yī)宗金鑒·運(yùn)氣要訣·主運(yùn)歌》:“五運(yùn)五行御五位,五氣相生順令行?!弊ⅲ骸拔逦徽?,東、南、中、西、北也。”
(5).指五方之神。漢書·揚(yáng)雄傳上:“靈祇既鄉(xiāng),五位時(shí)敘。”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五位,五方之神?!?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538' target='_blank'>《文選·班固〈東都賦〉》:“上帝宴饗,五位時(shí)序?!?李善 注:“漢書曰:‘天神之貴者 太一 ,其佐曰五帝?!?span id="h99k4og" class="book">《河圖》曰:‘ 蒼帝 神名 靈威仰 , 赤帝 神名 赤熛怒 , 黃帝 神名 含樞紐 , 白帝 神名 白招拒 , 黑帝 神名 汁光紀(jì) ?!?br />(6).九五之位,指帝位。 唐 元稹 《郊天日五色祥云賦》:“陛下乘五位而出震,迎五帝以郊天。”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一》:“立天地人之極,而垂衣五位。”參見“ 九五 ”。
(7).土層較深的優(yōu)質(zhì)土壤。
(8).指侯、大夫、卿、公、辟五種等級。《后漢書·朱穆傳》:“天氣鬱冒,五位四候連失正氣,此互相明也?!?王先謙 集解引 惠棟 曰:“五位,謂侯、大夫、卿、公、辟?!?br />(9).指 宋 時(shí) 童貫 等五人為皇帝分工修建的宮室。《宣和遺事》前集:“ 蔡京 欲以宮室媚上,一日,召內(nèi)侍 童貫 、 楊戩 、 曹詳 、 何訢 、 藍(lán)從熙 ,諷以禁中逼窄之狀。五人聽命……既有分地,因各出新意,故號‘五位’。五位既成,樓閣相望?!?br />(10).算術(shù)上的第五個(gè)數(shù)位。即個(gè)十百千萬之萬位。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種物質(zhì)。中國古代視為構(gòu)成萬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萬物運(yùn)行變化,形成各種現(xiàn)象?!抖Y記。禮運(yùn)》:「播五行于四時(shí)?!固???追f達(dá)。正義:「播謂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氣于春夏秋冬之時(shí)也。」《孔子家語。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shí)化育,以成萬物?!?br />2.舊時(shí)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運(yùn)。后借指命運(yùn)。明。劉兌《金童玉女嬌紅記》:「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誰不愿黃金屋?誰不愿千鐘粟?算五行不是這般題目。」
3.仁、義、禮、智、信?!盾髯?。非十二子》:「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唐。楊倞。注:「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div>
《國語辭典》:九五  拼音:jiǔ wǔ
九,陽數(shù),《易經(jīng)》中以?表示。五為卦中自下而上的第五個(gè)爻位?!兑捉?jīng)。乾卦。九五》「飛龍?jiān)谔?,利見大人」句下唐。孔穎達(dá)。正義:「言九五,陽氣盛至于天,故云飛龍?jiān)谔?。此自然之象,猶若圣人有龍德,飛騰而居天位?!购笠蛞员扔骶??!杜f唐書。卷一九四。突厥傳上》:「應(yīng)是聞我國家初有內(nèi)難,朕又新登九五,將謂不敢拒之?!埂度龂萘x》第六回:「今天授主公,必有登九五之分?!?/div>
《國語辭典》:九賓(九賓)  拼音:jiǔ bīn
古代朝會大典設(shè)九賓,文獻(xiàn)說法不一:(1)指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士。《周禮。秋官。大行人》漢。鄭玄。注:「九儀,謂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孤、卿、大夫、士也?!埂妒酚洝>戆艘弧AH藺相如傳》裴骃集解引韋昭注:「九賓則周禮九儀?!?2)指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侍子?!独m(xù)漢書志。第四。禮儀志上》劉昭注引薛綜曰:「九賓謂王、侯、公、卿、二千石、六百石下及郎、吏、匈奴侍子,凡九等?!?3)九種禮賓的官員。《漢書。卷四三。叔孫通傳》:「大行設(shè)九賓,臚句傳?!雇跸戎t補(bǔ)注引劉攽:「賓,謂傳擯之?dāng)P。九賓,擯者九人,掌臚句傳。」(4)典禮宴會中陳設(shè)的文物?!妒酚洝>戆肆4炭蛡?。荊軻傳》張守節(jié)正義引劉云:「設(shè)文物大備,即謂九賓。」
《國語辭典》:國賓(國賓)  拼音:guó bīn
1.應(yīng)國家政府之邀來訪問的外國元首或官員。
2.古代指娶宗室之女子者?!队讓W(xué)瓊林。卷二。新增外戚類》:「郡主、縣君皆宗女之謂;儀賓、國賓皆宗婿之稱。」
《國語辭典》:冕服  拼音:miǎn fú
古代大夫以上所穿的禮服。《尚書。太甲》:「惟三祀,十有二月朔,伊尹以冕服奉嗣王歸于亳?!鼓铣R。王融贈(zèng)族叔衛(wèi)軍儉詩〉:「逶迤冕服,有鏘璁珩?!?/div>
《國語辭典》:回馬(回馬)  拼音:huí mǎ
掉轉(zhuǎn)馬頭,改變馬行進(jìn)的方向。唐。白居易晚歸有感〉詩:「回馬獨(dú)歸來,低眉心郁郁?!?/div>
《漢語大詞典》:反馬(反馬)
春秋 、 戰(zhàn)國 時(shí),大夫以上嫁女,用馬車送到夫家,三個(gè)月后,婿家表示夫妻可以偕老,把車留下,把馬送回,叫作反馬。左傳·宣公五年:“秋,九月, 齊 高固 來逆女,自為也。故書曰:逆 叔姬 ,即自逆也。冬來,反馬也?!?孔穎達(dá) 疏:“禮送女適於夫氏,留其所送之馬,謙不敢自安於夫。若被出棄,則將乘之以歸,故留之也。至三月廟見,夫婦之情既固,則夫家遣使反其所留之馬,以示與之偕老,不復(fù)歸也?!?/div>
《漢語大詞典》:包胥
即 申包胥 , 春秋 時(shí) 楚國 大夫。 楚昭王 十年(公元前506年), 吳國 用 伍子胥 計(jì)攻破 楚國 ,他到 秦國 求救,在 秦 庭痛哭七日夜,終于使 秦國 發(fā)兵救 楚 。三國志·魏志·臧洪傳:“若子之言,則 包胥 宜致命於 伍員 ,不當(dāng)哭於 秦 庭矣。” 金 元好問 《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詩之二:“精衛(wèi)有冤填潮海, 包胥 無淚哭 秦 庭?!?清 蔣士銓 《桂枝霜·完忠》:“始而學(xué) 包胥 哭庭,既而仿 尉佗 稱帝?!?龐樹柏 《朱舜水祠落成徵題敬賦》詩:“擊檝常存 士雅 心,乞師獨(dú)灑 包胥 淚。”
《國語辭典》:卿大夫  拼音:qīng dà fū
卿和大夫。后泛指貴族?!抖Y記。曲禮上》:「四郊多壘,此卿大夫之辱也?!埂缎⒔?jīng)。卿大夫章》:「三者備矣,然后能卿大夫之孝也?!?/div>
《漢語大詞典》:三祀
(1).古代春季三種祭禮的合稱,即大祀、中祀、小祀。《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shí)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漢 鄭玄 注:“三祀皆積柴實(shí)牲體焉,或有玉帛燔燎而升煙,所以報(bào)陽也。”按:大祀用玉帛牲全,次祀用牲幣,小祀用牲。見《周禮·春官·肆師》。 宋 蘇轍 《郊祀慶成》詩:“盛禮彌三祀,初元正七年。”
(2).古代大夫祭祀門神、路神以及大夫亡而無后的眾鬼,合稱“三祀”。《禮記·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 漢 蔡邕 獨(dú)斷:“大夫以下,自立三祀之別名:曰族厲,曰門,曰行?!?br />(3).三年。后漢書·崔骃傳:“乃稱疾而屢復(fù)兮,歷三祀而見許。”
《漢語大詞典》:圭田
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禮記·王制》:“夫圭田無征?!?span id="jjcweyk" class="book">《孟子·滕文公上》:“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畝?!?趙岐 注:“古者卿以下至於士皆受圭田五十畝,所以供祭祀也。圭,潔也?!?唐 劉禹錫 《汴州刺史廳壁記》:“我食止圭田,吾用止公入,凡它給過制傷廉浼潔者,悉罷之?!?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圭田,養(yǎng)廉也。凡在職,皆當(dāng)以廉責(zé)之?!?/div>
《漢語大詞典》:上老
古代對致仕大夫的敬稱。尚書大傳卷三:“大夫士七十而致仕,老於鄉(xiāng)里。大夫?yàn)楦笟w,士為少師……上老平明坐於右塾,庶老坐於左塾?!?鄭玄 注:“上老,父師也。庶老,少師也?!?/div>
《國語辭典》:三揖  拼音:sān yī
1.卿、大夫、士,三者都是君王揖禮尊敬的大臣,故稱為「三揖」。《左傳。哀公二年》:「君夫人在堂,三揖在下。」晉。杜預(yù)。注:「三揖,卿、大夫、士?!?br />2.行三揖的禮。拱手作揖,或上下,或左右,或推引的敬禮?!秲x禮。士冠禮》:「至于廟門,揖入,三揖;至于階,三讓。」
分類:大夫君所
《國語辭典》:宗老  拼音:zōng lǎo
稱同族中的尊長。《南史。卷一八。蕭思政傳》:「上每呼琛為宗老,琛亦奉陳昔恩?!骨?。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于史公?!?/div>
《國語辭典》:紱冕(紱冕)  拼音:fú miǎn
古時(shí)禮服及禮冠?!读凶?。楊朱》:「禹…受舜禪,卑宮室,美紱冕,戚戚然以至于死?!?/div>
《國語辭典》:史魚(史魚)  拼音:shǐ yú
春秋時(shí)衛(wèi)國大夫。參見「史?」條。
分類:大夫
《漢語大詞典》:國僑(國僑)
即 春秋 鄭 大夫 公孫僑 。 僑 字 子產(chǎn) , 穆公 之孫。父 公子發(fā) ,字 子國 ,以父字為氏,故又稱 國僑 。 晉 陸云 《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誄》:“ 國僑 殞 鄭 ,邦無竽笙?!?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才略:“ 趙衰 以文勝從饗, 國僑 以修辭捍 鄭 ?!?范文瀾 注:“ 子產(chǎn) 修辭捍 鄭 。” 明 唐順之 《建陳渡石橋記》:“夫橋梁,王政之所有事也。徒杠缺而 國僑 致譏,川梁隳而 單公 以剌,然特語夫長民者耳。”參見“ 子產(chǎn) ”。
《國語辭典》:子產(chǎn)(子產(chǎn))  拼音:zǐ chǎn
春秋鄭大夫公孫僑的字。生卒年不詳。其人博洽多聞,長于政治,歷簡公、定公、獻(xiàn)公、聲公執(zhí)政大夫。為政寬猛并濟(jì),時(shí)當(dāng)晉楚爭霸,鄭處兩大之間,子產(chǎn)能事大以禮,而不茍徇其欲,晉楚皆敬憚之。卒,孔子為之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