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埏垓
指廣闊的大地。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卷十:“竊思 河 出 崑崙 墟,其勢定可吞埏垓。”
分類:廣闊大地
《漢語大詞典》:方祇
(1).指大地。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圓精初鑠,方祇始凝。” 呂延濟(jì) 注:“圓精,謂天也;方祇,謂地也?!?span id="eimc4qk" class="book">《舊唐書·后妃傳下·代宗貞懿皇后獨(dú)孤氏》:“忽歸清漢,言復(fù)方祇。”
(2).指地神。《宋書·符瑞志下》:“圓神降祥,方祇薦裕,休珍雜沓,景瑞畢臻?!?/div>
分類:地神大地
《漢語大詞典》:方儀(方儀)
謂大地。《文選·盧諶〈時興〉詩》:“亹亹圓象運(yùn),悠悠方儀廓?!?李善 注:“ 曾子 曰:‘天道曰圓,地道曰方?!谔斐上螅试粓A象;天地曰兩儀,故曰方儀也。”
分類:大地
《漢語大詞典》:方局
(1).指大地。 前蜀 杜光庭 《蜀王本命醮葛仙化詞》:“伏以圓穹列耀,上表於龍星;方局裁形,下分於仙化?!?br />(2).猶圈套,迷陣。 清 錢澄之 《讀曲歌》:“郎喜出門去,望郎畏人知。暗中布方局,郎自不解期?!?/div>
分類:大地圈套
《漢語大詞典》:坤后
指大地。 晉 葛洪 抱樸子·博喻:“方圓舛狀,逝止異歸,故渾象尊於行健,坤后貴於安貞。”
分類:大地
《漢語大詞典》:后坤
后土;大地。 明 王廷相 《答何柏齋造化論》:“愚則以為后坤發(fā)育,羣品載生,山川蕰靈,雷雨交作,謂地不神,恐不可得?!?/div>
分類:后土大地
《漢語大詞典》:地廬(地廬)
大地。《文選·左思〈魏都賦〉》:“傮響起,疑震霆,天宇駭,地廬驚?!?李周翰 注:“嘈聲起,如振動雷霆,駭驚天地?!?/div>
分類:大地
《漢語大詞典》:丹野
(1).指南方的大地。 晉 陸云 《盛德頌》:“神母哀號,厎命丹野?!?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桓溫 ﹞問曰:‘太玄是何等也?’答曰:‘南為丹野,北為太玄,必西北走也?!?br />(2).血染紅原野。 三國 魏 曹丕 《校獵賦》:“流血赫其丹野,羽毛紛其翳目?!?晉 葛洪 抱樸子·詰鮑:“僵尸則動以萬計,流血則漂樐丹野?!?/div>
《漢語大詞典》:地境
(1).猶大地。宋書·樂志二:“澤霑地境,化充天宇?!?br />(2).地形環(huán)境。《水滸傳》第五九回:“只是無人識得地境,但一個引領(lǐng)路道最好。”
《漢語大詞典》:地門(地門)
古人謂大地的門戶。亦泛稱大地。《河圖括地象》:“ 熊耳山 地門也,其精上為畢附耳星。” 南朝 宋 鮑照 《登大雷岸與妹書》:“東顧五洲之隔,西眺九派之分,窺地門之絶景,望天際之孤云?!?南朝 陳 徐陵 《陳文皇帝哀冊文》:“三 湘 九派,沴氣云昏;力折天柱,才傾地門?!?/div>
分類:大地門戶
《漢語大詞典》:厚厚
(1).指大地。 唐 李翱 《侯處士墓志》:“其首章曰:‘穹穹與厚厚兮,烏憤予而不攄?!?宋 陸游 《除寶謨閣待制謝表》:“體穹穹厚厚之仁,躋蕩蕩巍巍之治?!?br />(2).很厚。 夏丏尊 葉圣陶 《文心》七:“信箋是日記冊中扯下來的空白頁,信以外還有厚厚的一迭日記空白頁?!?/div>
《國語辭典》:地區(qū)(地區(qū))  拼音:dì qū
某區(qū)域范圍。如:「東亞地區(qū)」、「陽明山地區(qū)」。
《漢語大詞典》:軒曠(軒曠)
(1).高爽空闊。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浙游日記:“﹝ 雙龍洞 ﹞洞闢兩門,一南向,一西向,俱為外洞。軒曠宏爽,如廣廈高穹,閶闔四啟,非復(fù)曲房夾室之觀。”
(2).指廣闊無垠的大地。 宋 秦觀 《與子瞻會松江得浪字》詩:“獨(dú)留三百缸,聊用沃軒曠。”
《漢語大詞典》:地埒
泛指大地。埒謂四周的界限。 清 王夫之 《繹思》:“天維皇然其未傾,地埒犂然其未圮?!?/div>
《漢語大詞典》:員輿(員輿)
指大地;地球。 梁啟超 《歐洲地理大勢論》:“ 歐羅巴 其天之驕子乎?以員輿上最小之一洲,洲內(nèi)部分為大小國者十?dāng)?shù),而牢制天下。” 章炳麟 《原學(xué)》:“員輿之上諸老先生所不能理,往釋其惑,若端拜而議,是之謂學(xué)?!眳⒁姟?方輿 ”。
分類:大地地球
《國語辭典》:方輿(方輿)  拼音:fāng yú
大地?!段倪x。束晰。補(bǔ)亡詩六首之五》:「漫漫方輿,回回洪覆?!?/div>
分類:大地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