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移山填海  拼音:yí shān tián hǎi
1.移動山岳,填進大海。《孤本元明雜劇。八仙過海。楔子》:「俺眾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盡枯乾,教你無處潛藏。」
2.比喻極度艱辛困難。
《漢語大詞典》:移山造海
移動山岳,造出大海。比喻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和氣魄。 朱德 《和何香凝主任〈農(nóng)村〉原韻》之二:“移山造海志掀天,千萬人民涌嚮前?!?秦牧 《花城·古董》:“那些移山造海的人們,幾萬、幾萬在勞動著,最多的時候曾經(jīng)達十幾萬人?!?/div>
《國語辭典》:鼎力相助  拼音:dǐng lì xiāng zhù
大力幫助。如:「這次多虧你鼎力相助,才化解了公司的財務危機?!?/div>
分類:大力幫助
《國語辭典》:鐵三角(鐵三角)  拼音:tiě sān jiǎo
比喻具有強大力量的三方面,結合成強勢而穩(wěn)固的陣容。如:「這出戲的制作人及男、女主角,是電視臺公認的鐵三角?!?/div>
《漢語大詞典》:豐佐(豐佐)
猶言大力輔助。 唐 柳宗元 《大鑒禪師碑文》:“乃今始告天子,得大諡,豐佐吾道,其可無辭。” 嚴復 《〈原富〉按語》:“若主計者用其私智,於一業(yè)欲有所豐佐,於一業(yè)欲有所沮撓,其效常終於糾棼,不僅無益而已?!?/div>
分類:大力輔助
《國語辭典》:大喊大叫  拼音:dà hǎn dà jiào
大聲喊叫。如:「大喊大叫的,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
《漢語大詞典》:鼎助
敬辭,大力協(xié)助。例如:感謝鼎助之恩。
《漢語大詞典》:鼎庇
敬辭。大力庇護。 明 鹿善繼 《與范鑒田書》:“ 容城 孫生 ,竟借鼎庇,得還故物?!?/div>
《漢語大詞典》:吃奶氣力(吃奶氣力)
形容一個人所能有的最大力氣。 瞿秋白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假使用那副吃奶氣力--死死抱住所謂文學的那副氣力,去研究和創(chuàng)作 中國 的線畫式的連環(huán)圖畫、唱本等等,未必見得就不會產(chǎn)生真正的藝術作品?!?/div>
《國語辭典》:排山倒海  拼音:pái shān dǎo hǎi
比喻力量、氣勢巨大。如:「大眾對于改革的呼聲如排山倒海而來,政府不得不重新檢視現(xiàn)有的政策?!埂赌鹾;ā返诙寤兀骸付械o聽得排山倒海的風聲,園中樹木的摧折聲,門窗砰硼的開關聲?!?/div>
《國語辭典》:傻勁兒(傻勁兒)  拼音:shǎ jìn ér
1.傻氣的樣子。如:「瞧你那股傻勁兒,真是讓人好氣又好笑?!?br />2.形容人力氣大或一味憑力氣做事。如:「這件事光憑著傻勁兒蠻干是行不通的,必須靠點兒技巧?!?/div>
《國語辭典》:盡力而為(盡力而為)  拼音:jìn lì ér wéi
語本《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盡心力而為之,后必有災?!怪赣帽M所有的力量去做?!锻词贰返诎嘶兀骸傅铱吹媚肯聸Q難挽回,丞相可去盡力而為。」
《漢語大詞典》:猛勁兒
猛力;猛然間用出來的大力氣。例如:砍樹要用猛勁兒。
分類:大力力氣
《漢語大詞典》:力大無比
形容力量巨大。指因質(zhì)或性能使某物具有的力量(如體質(zhì)健壯情況或軍事組織中的巨大設備),能使之產(chǎn)生力量,或在抵抗、進攻、持久中顯示出的巨大力量。例如:力大無比的人。
十六大力
【佛學大辭典】
(名數(shù))佛趣阿耨達龍王之請,為說無欲之法,使諸菩薩修諸清凈行,當?shù)么耸罅Γ{(diào)攝身心,而化諸眾生也。一、志力,菩薩心志,善總持一切諸佛所說之法,以化眾生,名為志力。二、意力,菩薩心意與佛之所行同。于諸眾生未度者愿悉度之,名為意力。三、行力,菩薩能以精進之行,通達一切諸法甚深之法義,名為行力。四、慚力,菩薩能以慚愧之故,遠離一切罪業(yè),興同起種種善法,名為慚力。五、強力,菩薩于一切障難中能堅忍而不為非行,名為強力。六、持力,菩薩于所受之法,悉能演說開導,而無遺忘,名為持力。七、慧力,菩薩有大智慧,照了諸法皆空,千億魔兵,不能惱之。名為慧力。八、德力,菩薩修無欲行,具諸功德,離諸染著,名為德力。九、辯力,菩薩有大辯力,于百千劫隨解諸法,所說無礙,名為辯力。十、色力,菩薩色相端正,若帝釋梵天及四天王至菩薩所,一見之頃,黯然無色,名為色力。十一、身力,菩薩之身,堅固清凈,猶如金剛,火不能燒,刀不能斷,于外道中最高特勝,名為身力。十二、財力,菩薩于眾珍寶隨所念愿應時即至,名為財力。十三、心力,菩薩知諸眾生性欲,能一其心順而化之,名為心力。十四、神足力,菩薩化導眾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現(xiàn)神變,度脫之,名為神通力。十五、弘法力,菩薩于諸佛之法能廣為一切眾生宣說,使眾生聞之而不斷絕,信受奉行,等除眾苦,名為弘法力。十六、降魔力,菩薩修習禪定,承順佛旨,能伏眾魔,名為降魔力。見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jīng)二。
【三藏法數(shù)】
(出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jīng))
佛赴阿耨達龍王請,為說無欲法,令諸菩薩修于清凈之行,當?shù)么耸罅?,調(diào)攝身心而化眾生也。(梵語阿耨達,華言無熱惱。菩薩,梵語具云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
〔一、志力〕,謂菩薩心志,善能總持諸佛一切所說之法,化導眾生,是名志力。
〔二、意力〕,謂菩薩心意,同佛所行,于諸眾生,未得度者,悉愿度脫,是名意力。
〔三、行力〕,行即進趣之義。謂菩薩能以精進之行,通達一切所說甚深法義,是名行力。
〔四、慚力〕,謂菩薩以能慚愧,故遠離一切罪行,興起種種善法,是名慚力。
〔五、強力〕,謂菩薩于一切障難之中,而能堅忍不為非行,是名強力。
〔六、持力〕,謂菩薩于所受持之法,悉能宣演開導,而無遺忘,是名持力。
〔七、慧力〕,謂菩薩有大智慧,照了諸法皆空,雖億千魔兵而不能惱,是名慧力。
〔八、德力〕,謂菩薩修無欲行,具諸功德,離諸染著,是名德力。
〔九、辯力〕,謂菩薩有大辯才,于百千劫,隨解諸法,所說無礙,是名辯力。(劫,梵語具云劫波,華言分別時節(jié)。)
〔十、色力〕,謂菩薩色相端正,若帝釋、梵王及四天王詣菩薩所,一見之頃,黯然無色,是名色力。(梵語釋提桓因,華言能天主,言帝釋者,華梵雙舉也。梵王,即大梵天王也。四天王者,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也。)
〔十一、身力〕,謂菩薩之身,堅固清凈,猶如金剛,火不能燒,刀不能斷,于外道中最勝獨尊,是為身力。
〔十二、財力〕,謂菩薩于眾珍寶,隨所念愿,應時即至,是名財力。
〔十三、心力〕,謂菩薩知諸眾生性欲,能一其心而順化之,是名心力。
〔十四、神足力〕,謂菩薩化導眾生,能以神通具足之力,即現(xiàn)神變,而度脫之,是名神足力。
〔十五、弘法力〕,謂菩薩于諸佛法,能廣為一切眾生宣說,使其聞之,而不斷絕,信受奉行,等除眾苦,是名弘法力。
〔十六、降魔力〕,謂菩薩修習禪定,承順佛旨,能伏眾魔,是名降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