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8
詞典
3
分類詞匯
5
分類詞匯
夏稅
兩稅
折帛
地丁
夏輸
《漢語大詞典》:
夏稅
(1).田賦名稱。 唐 起,歷代田賦都分夏、秋兩季征收,稱為夏稅和秋稅。
《
舊唐書·代宗紀(jì)
》
:“﹝ 大歷 五年﹞夏稅,上田畝稅六升,下田四升。秋稅,上田畝五升,下田三升?!?br />(2). 建中 元年行兩稅法后,規(guī)定“夏稅無過六月,秋稅無過十一月。” 宋 代夏稅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納畢;秋稅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納畢。 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兩稅法征稅。 明 代規(guī)定夏稅無過八月,以小麥為主,秋糧無過明年二月,以米為主。行“一條鞭法”后,夏稅、秋糧大都征銀。 清 代分上忙、下忙兩期征收。
分類:
田賦
建中
元年
年行
兩稅法
規(guī)定
夏稅
征收
五月
月半
《漢語大詞典》:
兩稅(兩稅)
(1).夏稅和秋稅的合稱。 唐德宗 時(shí) 楊炎 作兩稅法,并租庸調(diào)為一,令以錢輸稅。夏輸不超過六月,秋輸不超過十一月,故稱兩稅。 唐
趙元一
《
奉天錄
》
卷二:“京城減收兩稅之半?!?span id="w2ia44u" class="book">《
新唐書·崔造傳
》:“ 造 久在 江左 ,疾錢穀諸使罔上,或干沒自私,乃建言:‘天下兩稅,請(qǐng)委本道觀察使、刺使選官部送京師。’”
(2).見“ 兩稅法 ”。
分類:
夏稅
兩稅法
作兩
《國語辭典》:
兩稅法(兩稅法)
拼音:
liǎng shuì fǎ
唐德宗時(shí),宰相楊炎創(chuàng)立的一種稅法。按人民貧富及擁有田畝的數(shù)目,分等級(jí)課稅,每年依夏、秋兩季用錢編納,以替代原有的租庸調(diào)法。
分類:
兩稅法
建中
實(shí)行
賦稅
稅法
《漢語大詞典》:
折帛
南宋 初將上供、和買、夏稅綢絹改為折價(jià)輸錢,稱為折帛。 宋
葉適
《上孝宗皇帝札子》
:“自漕司造船、督府犒軍而酒價(jià)十倍,和買、折帛行而民有二賦。” 宋
洪邁
《
容齋續(xù)筆·宋齊丘
》
:“所謂和買、折帛,尤為名不正而斂最重?!眳㈤?span id="20qm88q" class="book">《
宋史·食貨志上三
》。
分類:
上供
夏稅
改為
折價(jià)
輸錢
《國語辭典》:
地丁
拼音:
dì dīng
地租與人口稅的合稱?!读砍烧Z注解。戶部》:「地丁:民間地畝丁口向例、每年由地方官照算升征錢糧,自康熙年間圣祖特恩、將丁口并入地畝一總征收,從此不再加丁賦著為例?!?/div>
分類:
土地稅
佃戶
勞役
蒲公英
舊制
田賦
夏稅
《漢語大詞典》:
地客
(1).雇農(nóng)。 宋
朱熹
《取會(huì)管下都分富家及缺食之家》
:“富家無餘米可糶者計(jì)幾家,而僅能自給,其地客、佃客不闕,仍各開戶姓并佃客、地客姓名?!?br />(2).佃戶。
《元典章·刑部十九·禁典雇》
:“切見 江南 富戶,止靠田土;因買田土,方有地客。所謂地客,即係良民?!?清
李調(diào)元
《南越筆記·廣東方言》
:“ 廣州 謂……賃地者曰地丁,曰地客。”
分類:
佃戶
雇農(nóng)
《漢語大詞典》:
夏輸(夏輸)
繳納夏稅。
《
新唐書·食貨志二
》
:“自 代宗 時(shí),始以畝定稅,而斂以夏秋。至 德宗 相 楊炎 ,遂作兩稅法,夏輸無過六月,秋輸無過十一月?!?/div>
分類:
繳納
夏稅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