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韻府拾遺 遇韻》:辭墓(辭墓)
宋書胡藩傳:表求東道還京辭墓。
《漢語大詞典》:墓鄰(墓鄰)
指相鄰墓地的墓主。 明 宋濂 《錄客語》:“昔 波斯 人來 閩 相古墓,有寶氣,乃謁墓鄰,以錢數(shù)萬市之,墓鄰諱不與, 波斯 曰:‘汝無庸爾也,此墓已無主五百年矣?!灌徥际苠X。”
分類:相鄰墓地
《國語辭典》:墓記(墓記)  拼音:mù jì
將死者生平刻在方形石塊上,埋于壙中。也作「埋銘」。
《漢語大詞典》:埽墓
(1).漢書·酷吏傳·嚴延年:“我不意當老見壯子被刑戮也!行矣!去汝東歸,埽除墓地耳?!?顏師古 注:“言待其喪至也?!焙笠浴败D埂睘榈却湴l(fā)之典。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二:“ 南齊 徐文景 方貴盛,其父深憂之曰:‘我正當埽墓待喪耳?!?br />(2).于墳上培土,清除荒草,并進行祭奠。 清 葆光子 《物妖志·介類·蟒》:“ 乾道 間, 歷陽 芮不疑 ,從父埽墓?!?/div>
《漢語大詞典》:鐵墓(鐵墓)
用鐵封固的墳墓。特指 河南省 淮陽縣 柳湖 旁所存 西周 初年 陳國 國君 陳胡公 之墓。 宋 蘇軾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開元寺山茶舊無花今歲盛開》之一:“ 太昊祠 東 鐵墓 西,一樽曾與子同攜?!?宋 蘇軾 《東坡志林·鐵墓厄臺》:“余舊過 陳州 ,留七十餘日,近城可游觀者無不至。 柳湖 旁有丘,俗謂之 鐵墓 ,云 陳胡公 墓也。城濠水往嚙其址,見有鐵錮之?!?/div>
《漢語大詞典》:墓庭
墓周院庭。 唐 李翱 《祭楊仆射文》:“縞服前導,盡哀墓庭,尚或監(jiān)此,公乎有靈?!?/div>
《漢語大詞典》:澆墓(澆墓)
至墓前祭奠。 明 高啟 《眉撫·夫差女瓊姬墓》詞:“待相約 吳 娃,寒食到此澆墓?!?/div>
分類:祭奠
《漢語大詞典》:墓闕(墓闕)
古代陵墓前的石建筑,通常左右各一。新五代史·雜傳·張全義:“ 全義 以謂 梁 雖仇敵,今已屠滅其家,足以報怨,剖棺之戮,非王者以大度示天下也。 莊宗 以為然,鏟去墓闕而已。” 清 惲敬 《黃太孺人墓表》:“然古列女之賢者,天下皆繪畫之,鐫於廟垣,刻於墓闕,凡以風示后世而已。”
分類:陵墓建筑
《漢語大詞典》:圖墓(圖墓)
相看墓地風水。
《國語辭典》:鞭墓  拼音:biān mù
鞭打墳墓以泄恨?!逗鬂h書。卷三一。郭杜孔張廉王蘇羊賈陸列傳。蘇章》:「子胥雖云逃命,而見用強吳,憑闔廬之威,因輕悍之眾,雪怨舊郢,曾不終朝,而但鞭墓戮尸,以舒其憤,竟無手刃后主之報。」
分類:鞭撻死者
《國語辭典》:鞭尸  拼音:biān shī
春秋時伍子胥率吳軍攻入楚國,掘出楚平王的尸首,打了三百鞭,報了父兄的仇。見《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傳》。后亦指對已死的人,作嚴厲的批評。也作「鞭尸」。
《國語辭典》:鞭尸(鞭屍)  拼音:biān shī
鞭打尸首以雪恨,或?qū)σ阉赖娜俗鰢绤柕呐u。參見「鞭尸」條?!段簳>砣?。王慧龍傳》:「誓愿鞭尸吳市,戮墳江陰?!?/div>
分類:泄憤典實
《國語辭典》:覆墓  拼音:fù mù
葬后三日重視其墓。唐。白居易 答騎馬入空臺詩:「寂寞咸陽道,家人覆墓回。」
《漢語大詞典》:遷墓(遷墓)
遷移墳墓。左傳·哀公二年:“ 蔡侯 告大夫,殺 公子駟 以説,哭而遷墓。” 杜預 注:“將遷,與先君辭,故哭?!?/div>
分類:遷移墳墓
《國語辭典》:墓室  拼音:mù shì
墳墓中放棺槨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墓場(墓場)
墓地。 鄭振鐸 《雪朝·鼓聲》:“在悽涼的鼓聲中,他一步步地向墓場走去?!?巴金 《馬拉·哥代和亞當·魯克斯》:“但是在一七九五年人們又把他的遺體搬出來,葬在附近的墓場里。”
分類:墓地
《漢語大詞典》:驪山墓(驪山墓)
指 秦始皇 墓。其址在 驪山 之下,故稱。 宋 張耒 《冬日放言》詩之十九:“不憂 驪山 墓,回首遭發(fā)掘?!?/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