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塵埃傳染(塵埃傳染)  拼音:chén āi chuán rǎn
空氣傳染的方式之一。含有病毒或細(xì)菌等病原體的分泌物灑落在地面或物件之上,分泌物乾燥后,病原體隨著塵埃顆粒飛揚于空氣之中,人在呼吸時吸入體內(nèi)受到傳染而引發(fā)疾病。
《漢語大詞典》:錢鍋子(錢鍋子)
植立于地面的鐵條,供作套銅錢之戲。 唐 無名氏 《仙傳拾遺·韓愈外甥》:“問其所長,云善卓錢鍋子。試令為之。植一鐵條尺餘,百步內(nèi)卓三百六十錢,一一穿之,無差失者。”
《漢語大詞典》:全履帶車
一種全部由覆帶著地面支承、驅(qū)動和轉(zhuǎn)向的車輛(如坦克)
《漢語大詞典》:全球定位系統(tǒng)
美國第二代衛(wèi)星導(dǎo)航系統(tǒng)。由空間部分、地面監(jiān)控和用戶接收機(jī)三部分組成??臻g部分由二十四顆高度約20200千米的衛(wèi)星組成。保證全球任何地區(qū),任何時刻有不少于四顆衛(wèi)星可供觀測。商用定位精度一般在百米級。采用差分方法時,可提高到米級。
《國語辭典》:喬扦(喬扦)  拼音:qiáo qiān
一種農(nóng)具。為細(xì)竹制成的三腳架,農(nóng)人收穫時遇霪雨,用來懸掛禾稼。
《國語辭典》:爬竿  拼音:pá gān
一種傳統(tǒng)競技。源于漢代尋橦、宋朝立竿等節(jié)目??煞譃槿悾阂?、將竹竿頂在頭上。也稱為「戴竿」、「頂竿」。二、立長竿于地上,由一人或數(shù)人爬上竿頂表演。三、長竿豎立于肩部。至今仍列入體技訓(xùn)練項目。也稱為「杠竿」、「夯竿」。
《國語辭典》:滲溝(滲溝)  拼音:shèn gōu
北方稱陰溝洞為「滲溝」。指筑于街道下,用以排水的暗溝。
《國語辭典》:滲坑(滲坑)  拼音:shèn kēng
庭院間或街巷間,在地面構(gòu)筑,用以排除地面積水的坑。
《漢語大詞典》:豎井(豎井)
亦作“竪井”。 指直接通到地面的礦井。井筒是垂直的。提升礦物的稱主井,通風(fēng)、排水、輸送人員或材料的叫輔井。又名立井。
《漢語大詞典》:水落管
引檐溝水到地面的水管,多用鐵皮等制成。也叫“雨水管”
《國語辭典》:日射角  拼音:rì shè jiǎo
太陽光照射到地面上,與地面所成的角度。
《漢語大詞典》:橛眼
木樁插入地面留下的孔穴。 清 黃六鴻 《?;萑珪なず拥虤q修》:“凡堤面有漕船停泊橛眼,宜不時填塞堅平,毋致雨水滲入。”
《漢語大詞典》:句烈
古代土地面積單位。
《漢語大詞典》:墾殖指數(shù)(墾殖指數(shù))
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qū)的土地總面積中已開墾耕地面積所占的比重。通常以百分?jǐn)?shù)表示。它反映土地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程度。
《漢語大詞典》:礦柱(礦柱)
礦井中用來支撐頂板、保護(hù)巷道和地面建筑物的木柱。 曹靖華 《飛花集·深滬春意濃似酒》:“木材可作建筑及礦柱等用材,又是人造絲的好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