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36,分23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灌木
海市
分野
高空
地底
落地
地震
地險
懸河
地平
水潦
出土
中云
赤地
卷地
《國語辭典》:灌木  拼音:guàn mù
叢生而矮小的多年生木本植物,多分枝而無明顯的主干?!对娊?。周南。葛覃》:「黃鳥于飛,集于灌木。」
《漢語大詞典》:海市
(1).大氣因光折射而形成的反映地面物體的形象。舊稱蜃氣。 晉 伏琛 《三齊略記》:“海上蜃氣,時結樓臺,名海市?!?宋 沈括 夢溪筆談·異事:“ 登州 海中,時有云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一·蛟龍附蜃附錄:“﹝蜃﹞能吁氣成樓臺城郭之狀,將雨即見,名蜃樓,亦曰海市。”《老殘游記》第一回:“大家住下,也就玩賞玩賞海市的虛情,蜃樓的幻相?!?楊朔 《海市》:“最奇的是海上偶然間出現(xiàn)的幻景,叫海市?!眳⒁姟?海市蜃樓 ”。
(2).海邊城市。 唐 鮑溶 《采葛行》:“蠻女將來海市頭,賣與 嶺 南貧估客。” 清 馬建忠 適可齋記言·富民說:“上溯 康 乾 之際,稅釐不征而度充,海市禁而闤闠足?!?陳毅 《初游青島》詩:“海市燈輝煌,海水漫無邊?!?/div>
《國語辭典》:海市蜃樓(海市蜃樓)  拼音:hǎi shì shèn lóu
一種物理現(xiàn)象。以字義而言,蜃是指大蛤蜊,傳說蜃能吐氣而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三。鱗部。蛟龍》。實際上,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于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fā)生折射或反射作用,而使得遠處的景物影像被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xiàn)象多在夏天時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xiàn)。后亦用以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駢字類編。卷四六。山水門。海。海市》引《隋唐遺事》:「張昌儀恃寵,請托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也作「海樓」、「蜃樓」、「蜃樓海市」。
《國語辭典》:分野  拼音:fēn yě
1.古代占星家為了藉星象來觀察地面州國的吉兇,所以將天上的星宿分別指配于地上的州國,使其互相對應,即云某星宿為某州國的分野或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段倪x。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承明堂于少陽,昭列顯于奎之分野?!埂度龂萘x》第七回:「以分野度之,當應在孫堅?!?br />2.分界、界限。如:「黃河的這一段,是陜西、河南兩省的分野?!?/div>
《漢語大詞典》:分星
與地上分野相對應的星次。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陸德明 釋文:“分,扶問反?!?span id="zwmbuja" class="book">《漢書·地理志》:“而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辯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視吉兇?!?明 張鳳翼 《紅拂記·同調相憐》:“且是那 太原 呵,祥光繞,紫氣昭,分星耀,個中定有連城寳?!?/div>
《國語辭典》:高空  拼音:gāo kōng
與地面相距高遠的空中。如:「高空氣流」?!队魇烂餮?。卷一五。史弘肇龍虎君臣會》:「元宵景,天氣正融融。柳線正垂金落索,梅花初謝玉玲瓏,明月映高空?!?/div>
《國語辭典》:地底  拼音:dì dǐ
1.低下的地方。多指山腳或谷底。漢。揚雄甘泉賦〉:「漂龍淵而還九垠兮,窺地底而上回?!?br />2.地下、地中。唐。李白日出行〉:「日出東方隈,似從地底來?!?/div>
《國語辭典》:落地  拼音:lào dì
著地。如:「腳疼得不敢落地?!挂沧鳌嘎涞貎骸埂?/div>
《國語辭典》:落地  拼音:luò dì
1.人出生。晉。陶淵明〈雜詩〉一二首之一:「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br />2.從高處落到地上?!侗饼R書。卷三四。楊愔傳》:「學庭前有柰樹,實落地,群兒咸爭之?!固啤mn愈〈春雪〉詩:「拂花輕尚起,落地暖初銷。」
3.垂到地面或置于地面上者。如:「落地窗」、「落地電扇」。
《國語辭典》:地震  拼音:dì zhèn
由地球內部的變動所引起的地殼震動。如:「地震時,要盡速逃往空地,或躲到墻角、桌下?!埂逗鬂h書。卷七。孝桓帝紀》:「丙辰,京師地震?!?/div>
《漢語大詞典》:地險(地險)
(1).大地險阻;地面險阻。易·坎:“《彖》曰: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孔穎達 疏:“言地以山川丘陵而為險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禮志三》:“地險俗殊,民望絶塞,以為分外,其日久矣。” 清 黃景仁 《鄧家墳寫望》詩:“方今萬里一,地險安足論!”
(2).指險要之地。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汾水:“上戴山阜,下臨絶澗,俗謂之為‘ 魯般橋 ’,蓋通古之津隘矣,亦在今之地險也?!?唐 李商隱 《南朝》詩:“地險悠悠天險長, 金陵 王氣應瑤光?!?清 黃遵憲 《乙未二月二十七日公祭沈文肅公祠》詩:“天驕橫肆地險失,坐令蚍蟻咸無援?!?/div>
《國語辭典》:懸河(懸河)  拼音:xuán hé
1.傾瀉不止的河水。《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譬猶崩泰山而壓蟻壤,決懸河而注熛燼,豈有不殄滅者哉!」
2.比喻善用辭令,說話滔滔不絕。唐。劉長卿 西陵寄一上人詩:「多謝清言異玄度,懸河高論有誰持?」唐。羅隱 詩:「須信禍胎生利口,莫將譏思逞懸河?!挂沧鳌笐液訛a水」。
《漢語大詞典》:地平
(1).謂水土得到治理。參見“ 地平天成 ”。
(2).地面平坦。 唐 杜甫 《奉和嚴中丞西城晚眺十韻》:“地平江動 蜀 ,天闊樹浮 秦 ?!?唐 劉禹錫 《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詩:“羣動翛然一顧中,天高地平千萬里?!?br />(3).地平面;地平線。 清 惲敬 《雜說》:“蓋地之體九萬里,地平之上, 中國 所見日出,東西不及五萬里?!?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三:“地無正平,目所見處皆為平,至廣漠之野,四望天地相接處,其圓中規(guī),中高而四隤之證也,是為地平。圓規(guī)之外,目不見者則地平下矣?!?黃瀾 《送李生孟夐留學美利堅》詩:“星精倚馬憂天墜,日馭揮戈上地平。”
《國語辭典》:地平天成  拼音:dì píng tiān chéng
上下相稱宜。形容萬事都已就緒?!蹲髠?。僖公二十四年》:「夏書曰:『地平天成』,稱也?!箷x。杜預。注:「夏書,逸書。地平其化,天成其施,上下相稱為宜。」南朝宋。鮑照〈河清頌。序〉:「道化周流,玄澤汪濊,地平天成,含生阜熙。」
《漢語大詞典》:水潦
1.大雨;雨水。禮記·曲禮上:“水潦降,不獻魚鱉。”左傳·襄公十年:“水潦將降,懼不能歸,請班師!”魏書·崔浩傳:“南土下濕,夏月蒸暑,水潦方多?!?宋 張?zhí)?/a> 月令解》卷九:“季夏,水潦盛昌,故行夏令則為大水?!?br />2.因雨水過多而積在田地里的水或流于地面的水。荀子·王制:“修隄梁,通溝澮,行水潦,安水藏?!?span id="jjxgv9n" class="book">《淮南子·天文訓》:“天受日月星辰,地受水潦塵埃?!?晉 張華 博物志卷八:“天道尚左,日月西移;地道尚右,水潦東流?!?唐 高適 《苦雨寄四房昆季》詩:“泥涂擁城郭,水潦盤丘墟?!?清 劉大櫆 《送黟令孫君改任鳳陽序》:“迺作徒杠,迺作輿梁,亙若白虹,蹴波以浮,水潦驟漲,民不病涉。”
《國語辭典》:出土  拼音:chū tǔ
古代器物從地下發(fā)掘出來。如:「這一批是新出土的古銅器?!?/div>
《國語辭典》:中云(中云)  拼音:zhōng yún
離地面二至六公里之間的云層。
《國語辭典》:赤地  拼音:chì dì
旱災、蟲災后,地面寸草不生,稱為「赤地」?!俄n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三年?!埂稘h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夏侯勝》:「蝗蟲大起,赤地數(shù)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div>
《漢語大詞典》:卷地(捲地)
謂貼著地面迅猛向前推進。多指風。 唐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宋 范成大 《次韻知郡安撫九日南樓宴集》之二:“碧城香霧連天暝,黃葉霜風捲地涼。” 元 薩都剌 《題雪山壁圖》詩:“長空萬里絶飛鳥,捲地旋風吹馬倒?!币嘈稳輥韯菅该?。 清 李玉 《一捧雪·訐發(fā)》:“那里許多人馬,捲地而來。”
從地面席卷而過。形容勢頭迅猛。 唐 韓愈 《雙鳥》詩:“春風卷地起,百鳥皆飄浮。” 宋 蘇軾 《錢安道席上令歌者道服》詩:“ 鳥府 先生鐵作肝,霜風卷地不知寒?!?宋 沈括 《夢溪筆談·樂律一》:“天威卷地過 黃河 ,萬里 羌 人盡漢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