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12詞典 2分類詞匯 810
共810,分54頁顯示  上一頁  17  18  19  20  21  23  24  25  26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塞爾維亞
山西高原
哈拉庫圖
紅色廣場
漢中盆地
喀什米爾
克隆斯臺
庫穆塔格
藍(lán)田遺址
黃淮平原
黃金海岸
嘉南平原
膠東丘陵
膠萊谷地
青海湖盆地
《國語辭典》:塞爾維亞(塞爾維亞)  拼音:sè ěr wéi yà
Serbia
地名。位于歐洲巴爾干半島的北部。十五世紀(jì)中葉淪為土耳其的統(tǒng)制,西元一八七八年成為獨(dú)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為南斯拉夫共和國的一部分。自一九九一年元月起,南斯拉夫共和國的組成國馬其頓、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一赫塞哥維納相繼宣布主權(quán)獨(dú)立,其中斯、克、波三國于一九九二年成為聯(lián)合國會員國,而其他二組成國塞爾維亞、蒙特尼哥羅則宣稱繼承南斯拉夫的國際地位,惟遭聯(lián)合國否決。
《國語辭典》:山西高原  拼音:shān xī gāo yuán
地名。包括山西省的五臺、呂梁、中條等山,為黃土高原的一部分。平均高度在一千公尺以上。
分類:地名山西
《國語辭典》:哈拉庫圖(哈拉庫圖)  拼音:hā lā kù tú
地名。距青海省治一百五十公里,為青海入關(guān)第一要隘。
《國語辭典》:紅色廣場(紅色廣場)  拼音:hóng sè guǎng cháng
Red Square
地名。前蘇聯(lián)莫斯科的中心廣場。位于莫斯科河以北,克里姆林宮的正東面。長度約五百公尺,寬約一百二十公尺,周圍有圖書館、大學(xué)、劇院、印刷廠等建筑物。此廣場為前蘇聯(lián)政權(quán)的神經(jīng)中樞,每年閱兵及民間游行的場所??s稱為「紅場」。
《國語辭典》:漢中盆地(漢中盆地)  拼音:hàn zhōng pén dì
地名。位于秦嶺和大巴山間,漢水流貫其間,此乃陜西南部的精華區(qū)。盆地中氣候濕潤溫和,物產(chǎn)豐饒,水稻是主要農(nóng)作物,南鄭是此區(qū)重要的城市。
《國語辭典》:喀什米爾(喀什米爾)  拼音:kā shí mǐ ěr
Kashmir
地名。位于印度半島北部山區(qū)。自古為印度平原、中亞或西藏連結(jié)線上的交通孔道。原為英屬印度的一部分,自西元一九四七年以后,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互爭統(tǒng)治權(quán)。氣候高爽,以產(chǎn)羊毛織物著名。
《國語辭典》:克隆斯臺(克隆斯臺)  拼音:kè lóng sī tái
Cronstadt
地名。位于芬蘭灣內(nèi)科特林島上的港口,是蘇俄波羅的海艦隊的根據(jù)地,亦是最重要的軍港之一。也譯作「克隆斯塔」。
《國語辭典》:庫穆塔格(庫穆塔格)  拼音:kù mù tǎ gé
地名。位于新疆羅布泊以東至甘肅省玉門關(guān)間。屬礫質(zhì)荒漠,系古代湖積層及紅色砂礫層的隆起高地遭受風(fēng)蝕而成,海拔一千公尺左右。其他散布許多高出地面二十五至四十公尺的方山、巖塔和土柱。呈東北往西南方向,溝谷中有流沙堆積,蜿曲如龍。古代為西域交通要道。也稱為「白龍堆」。
《國語辭典》:藍(lán)田遺址(藍(lán)田遺址)  拼音:lán tián yí zhǐ
地名。位于陜西省藍(lán)田縣。因發(fā)現(xiàn)藍(lán)田猿人而著名,屬舊石器時代早期遺址。約與周口店猿人同時或稍早。
《國語辭典》:黃淮平原(黃淮平原)  拼音:huáng huái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河北省全部、山東省西部、河南省大部及江蘇、安徽兩省的北部。主要由黃、淮兩河沖積而成,北隔黃河河道與海河平原相鄰。地形平坦,大多為海拔五十公尺左右,為中國大陸重要的農(nóng)業(yè)區(qū)。盛產(chǎn)小麥、棉花、雜糧及溫帶水果。
《國語辭典》:黃金海岸(黃金海岸)  拼音:huáng jīn hǎi àn
Gold Coast
地名。位非洲幾內(nèi)亞灣沿岸,因盛產(chǎn)黃金,故稱為「黃金海岸」。十九世紀(jì)時為英國屬地,西元一九五七年四月六日與多哥蘭合并為迦納共和國。
《國語辭典》:嘉南平原  拼音:jiā nán píng yuán
地名。包括云林、嘉義、臺南、高雄等地,以栽培稻米、蔗糖為主,是臺灣最富庶的平原。
《國語辭典》:膠東丘陵(膠東丘陵)  拼音:jiāo dōng qiū líng
地名。位于山東膠萊谷地東邊,故稱為「膠東丘陵」。突出于黃海、渤海之間。海岸曲折而多良港,為交通、軍事要地。
《國語辭典》:膠萊谷地(膠萊谷地)  拼音:jiāo lái gǔ dì
地名。位于山東省。分隔膠東、膠西兩大丘陵地。為山東省沙岸與巖岸的分界。北有萊州灣,南臨膠州灣。農(nóng)業(yè)發(fā)達(dá),產(chǎn)小麥、雜糧、花生、棉花、豆類及煙草。
《國語辭典》:青海湖盆地  拼音:qīng hǎi hú pén dì
地名。位居青康藏高原東北部,牧草豐美,藏、回、蒙胞畜牧盛行,羊和馬是主要畜產(chǎn),青馬素負(fù)盛名,羊毛集中在西寧后外運(yùn),稱為「西寧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