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812詞典 2分類詞匯 810
共810,分54頁顯示  上一頁  16  17  18  19  20  22  23  24  2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土木堡
畖留
外高加索
四川盆地
楊家?guī)X
觃口
宜春里
菩提迦耶
帕耳美拉
貔子窩港
彭巴草原
洛伊盆地
林口臺地
臺北盆地
桑乾盆地
《國語辭典》:土木堡  拼音:tǔ mù bǎo
地名。明英宗曾于此兵敗,被也先俘虜。
《國語辭典》:土木之變(土木之變)  拼音:tǔ mù zhī biàn
明英宗正統(tǒng)十四年(西元1449),英宗信宦官王振的意見,率領(lǐng)大軍親征也先,于土木堡兵敗被俘,兵士死傷慘重。史稱「土木之變」。
分類:瓦剌
《漢語大詞典》:畖留
地名。故址在今 山西省 新絳縣 境內(nèi)。
《國語辭典》:外高加索  拼音:wài gāo jiā suǒ
Trauscancasia
地名。亞細(xì)亞西部高加索山脈以南一帶地方。屬亞熱帶氣候,森林、水力及石油、錳等資源豐富,劃分為亞塞拜然共和國、亞美尼亞共和國與喬治亞共和國。
《國語辭典》:四川盆地  拼音:sì chuān pén dì
地名。位于長江上游、中部高原盆地區(qū)的中部,長江經(jīng)盆地南部橫貫東流。首都成都位于其中。也稱為「紅盆地」。
《漢語大詞典》:楊家?guī)X(楊家?guī)X)
地名。在 陜西省 延安市 西北。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為中國共產(chǎn)黨中央委員會所在地。 賀敬之 《放歌集·回延安》:“ 楊家?guī)X 的紅旗呵高高的飄,革命萬里起高潮!” 周立波 《一個偉大文獻(xiàn)的誕生》:“ 楊家?guī)X ,這個黃土群山里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山峁,從三十年代后期到四十年代,是全國人民仰望的政治中心,是領(lǐng)導(dǎo)全國抗 日 戰(zhàn)爭的真正的總司令部?!?/div>
《漢語大詞典》:觃口(覎口)
地名。在 浙江省 富陽縣 南。廣韻·去梵:“ 覎口 ,墟名。在 富春渚 上也?!?/div>
《漢語大詞典》:宜春里
地名。 晉 左思 故居。晉書·文苑傳·左思:“秘書監(jiān) 賈謐 請講漢書, 謐 誅,﹝ 左思 ﹞退居 宜春里 ,專意典籍?!?唐 盧照鄰 《釋疾文·命曰》:“ 五鹿 之折,退守 平陵 之田;《三都》已成,歸入 宜春 之里?!?/div>
《國語辭典》:菩提迦耶  拼音:pú tí jiā yē
地名。位于印度比哈爾邦伽耶縣,相傳釋迦牟尼在此菩提樹下悟道。西元前三世紀(jì)阿育王于該處立大塔以資紀(jì)念?,F(xiàn)存五十二公尺高的大塔,乃中古世紀(jì)改建者。十九世紀(jì)經(jīng)英國考古學(xué)家發(fā)現(xiàn)后,重新成為佛教朝山的重點,今已有泰國、緬甸、斯里蘭卡、西藏、不丹、尼泊爾、中國、日本等地佛教徒蓋多所寺院于此。也稱為「菩提道場」、「佛陀伽耶」。
《國語辭典》:帕耳美拉  拼音:pà ěr měi lā
Palmyra
地名。為古羅馬時代的城市,位于今敘利亞沙漠綠洲內(nèi),因水源豐富,成為商旅停泊站。三世紀(jì)時曾被羅馬摧毀,今發(fā)掘出神殿、凱旋門等遺跡。
《國語辭典》:貔子窩港(貔子窩港)  拼音:pí zǐ wō gǎng
地名。位于遼東半島南岸,大連灣之東,當(dāng)清水河入海的???;港口東南向,前有島嶼羅列,形勢扼要。清光緒中日甲午戰(zhàn)爭時,日兵由此登岸以襲擊旅順。
《國語辭典》:彭巴草原  拼音:péng bā cǎo yuán
地名。位于南美洲。東起大西洋海岸,經(jīng)過阿根廷中部,西至安地斯山麓,北接格蘭查科,南連巴塔哥尼亞高原。西部是乾旱的大草原,以牧羊為主。東部是濕潤的大草原,面積較小,氣候溫和,水源充足,為阿根廷精華區(qū),以谷物栽培為主。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即位于此區(qū)內(nèi)。
《國語辭典》:洛伊盆地  拼音:luò yī pén dì
地名。由河南省的洛水、伊水順伏牛山北坡而下所沖積成的盆地。洛陽為其中心,東有虎牢關(guān),西有函谷關(guān),形勢險固。
《國語辭典》:林口臺地(林口臺地)  拼音:lín kǒu tái dì
地名。位于臺灣的北部,居臺北盆地的西側(cè),隸屬新北市及桃園市。頂部平坦,紅土層甚厚,平均高度約二百公尺,境內(nèi)農(nóng)田散布,并遍植茶樹,人口極為稠密。
分類:地名北部
《國語辭典》:臺北盆地(臺北盆地)  拼音:tái běi pén dì
地名。位于臺灣北部,由大屯火山群、林口和桃園臺地、雪山山脈的支脈包圍而成。盆底地勢東南部較高,而漸次向西北部斜下,形呈三角形,分別以樹林、南港和關(guān)渡為頂點。
《國語辭典》:桑乾盆地  拼音:sāng gān pén dì
地名。位于山西省北部及河北省西北部內(nèi)外長城間,為華北平原與蒙古高原間的陷落地帶,其形勢為階狀斷層,級級下降,包括大同盆地、宣化盆地,平綏鐵路斜貫境內(nèi),盆地間因桑乾河及支流流貫,故稱為「桑乾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