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晉明(晉明)
猶英明,圣明。語本《易·晉》:“晉,進也。明出地上?!?宋 沈遘 《賀正表》之三:“伏以具物於春……恭惟陛下臨教保民,晉明燭蔀?!?/div>
分類:英明圣明
《漢語大詞典》:睿后(叡后)
圣明的君主。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綢繆叡后,無競惟人?!?張銑 注:“叡,圣;后,君也?!?/div>
分類:圣明帝王
《漢語大詞典》:睿質(叡質)
圣明的天性。晉書·劉琨傳:“陛下龍姿日茂,叡質彌光?!?/div>
分類:圣明天性
《漢語大詞典》:盛君
圣明的君主。晏子春秋·諫上二二:“夫 湯 、 太甲 、 武丁 、 祖乙 ,天下之盛君也?!?張純一 校注:“盛君,有德之君?!?/div>
分類:圣明帝王
《漢語大詞典》:淑圣(淑聖)
猶言圣明賢達。 漢 劉歆 《遂初賦》:“昔 仲尼 之淑圣兮,竟隘窮乎 蔡 陳 ?!?三國 魏 曹植 《陳審舉表》:“陛下體天真之淑圣,登神機以繼統?!?南朝 齊 謝朓 《齊敬皇后哀策文》:“肇惟淑圣,克柔克令。” 南朝 陳 徐陵 《孝義寺碑》:“大矣!神基帝系,淑圣重光者也。”
分類:圣明賢達
《漢語大詞典》:孤圣(孤聖)
指孤立的圣明之人。 漢 東方朔 《七諫》:“眾竝諧以妒賢兮,孤圣特而易傷。”
分類:孤立圣明
《漢語大詞典》:睿感
指皇帝圣明的感應。 唐 李嶠 《為司農卿宗晉卿進赤嘴山鵲表》:“自非睿感潛通,禎符顯應,豈能殊祥畢湊,異物咸臻?”
《漢語大詞典》:睿性
圣明的天性。 明 方孝孺 《代董學士表》:“切覩圣道之淵懿,皆由睿性之高明,豈有涓塵,可裨海岳?!?/div>
分類:圣明天性
《漢語大詞典》:睿范(睿範)
圣明的規(guī)范。宋書·前廢帝紀:“思宣睿范,引茲簡恤,可具詢執(zhí)事,詳訪民隱?!?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劉洎傳》:“伏愿俯推睿范,訓及儲君,授以良書,娛之嘉客。”
《漢語大詞典》:睿姿
(1).指皇帝的容姿形貌。 宋 張師正 括異志·司馬待制:“ 神文 以皇太子監(jiān)國,引見 資善堂 ,仰視睿姿,一如所夢。”
(2).指圣明的資質。姿,通“ 資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六帝:“以 太宗 天縱, 玄廟 聰明, 憲 、 德 、 文 、 僖 ,睿姿繼挺,俱以萬機之暇,特駐吟情。”
《漢語大詞典》:圣通(聖通)
圣明通達。韓非子·顯學:“夫求圣通之士者,為民知之不足師用。”按,說文·耳部:“圣,通也。”兩字義同。
《漢語大詞典》:法先王
先秦 以儒家為代表的“法古”的政治觀。主張效法古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言必稱 堯 、 舜 、 文 、 武 。與“法后王”相對。荀子·儒效:“逢衣淺帶,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 清 陳澧 東塾讀書記·孟子:“《離婁》章極論為政用先王之道,當時諸子之説竝作,皆不法先王而自為説也?!?胡適 《諸子不出于王官論》:“變‘法先王’之儒家而為‘法后王’之儒家法家?!眳⒁姟?法后王 ”。
《漢語大詞典》:法后王(法後王)
先秦 以 荀子 、 韓非 為代表的“法今”的政治觀。主張效法當代圣明君王的言行、制度,因時制宜。與“法先王”相對。荀子·儒效:“逢衣淺帶,解果其冠,略法先王而足亂世;術謬學雜,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禮義而殺?!?清 方苞 《書〈史記·六國年表序〉后》:“ 秦 始變古而傳,乃曰法后王?!眳⒁姟?法先王 ”。
《漢語大詞典》:睿識(睿識)
圣明的見解。 明 宋濂 《新刻〈楞伽經〉序》:“上復口解心經數章,睿識神見,皆超出乎常倫?!?/div>
分類:圣明見解
《漢語大詞典》:睿資(睿資)
圣明的資質。 明 李東陽 《代衍圣公賀登極表》:“恭惟皇帝陛下睿資神授,圣德天成?!?明 張居正 《謝御筆大書疏》:“仰惟皇上天縱睿資,日勤圣學?!?/div>
分類:圣明資質
《漢語大詞典》:睿學(睿學)
圣明的學識。 明 李東陽 《奏為辭免加升事》:“而材力緜薄,識慮空疎,不能翊贊鴻猷,養(yǎng)成睿學?!?/div>
分類:圣明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