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566,分105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土饅頭
土木形骸
土牛
一抔土
營邱茅土(又作:營丘茅土)
西風塵土
仲尼為土
詞典
塵土
率土
土木
凈土
下土
黃土
風土
土地
典故

《詩話總龜》前集卷四十一〈詼諧門〉
王梵志詩曰:「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里。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辜呵覟轲W草,當使誰食之?為易其后兩句云:「預先著酒澆,圖教有滋味?!?/span>
典故
相關人物
劉伶(字伯倫)
 
嵇康


《世說新語》下卷上《容止》
「劉伶身長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瞪黹L七尺八寸,風姿特秀?!鼓铣?#183;劉孝標注引《嵇康別傳》:「康長七尺八寸,偉容色,土木形骸,不加飾厲,而龍章鳳姿,天質(zhì)自然?!?/span>

例句

形骸元土木,舟楫復江湖。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

典故

《禮記注疏》卷十七〈月令〉~346~
季冬之月。日在婺女?;鑺渲?,旦氐中。其日壬癸。其帝顓頊。其神玄冥。其蟲介。其音羽。律中大呂。其數(shù)六。其味咸。其臭朽。其祀行。祭先腎。雁北鄉(xiāng)。鵲始巢。雉雊雞乳。天子居玄堂右?,乘玄輅,駕鐵驪,載玄旂,衣黑衣,服玄玉,食黍與彘。其器宏以弇。命有司大儺,旁磔,出土牛,以送寒氣。征鳥厲疾。乃畢山川之祀。及帝之大臣。天之神祇。唐·孔穎達疏:「此月之時,命有司之官,大為難祭。令難去陰氣?!?,猶作也。此時強陰既盛,年歲巳終,陰若不去,兇邪恐來歲更為人害。其時,月建丑,又土能刻水,持水之陰氣,故特作土牛以畢送寒氣也。
《后漢書》志第四〈禮儀上·立春〉~302~
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立春之日,下寬大書曰:「制詔三公:方春東作,敬始慎微,動作從之。罪非殊死,且勿案驗,皆須麥秋。退貪殘,進柔良,下當用者,如故事?!?/span>
典故
相關人物
張釋之
 
劉恒(漢文帝)


《漢書》卷五十《張釋之傳》
「其后人有盜高廟座前玉環(huán),得,文帝怒,下廷尉治。案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盜先帝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会屩夤陬D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基。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三國魏·張晏注:「不欲指言,故以取土喻也?!?/span>
《史記》卷一百二〈張釋之馮唐列傳·張釋之〉~2755~
其后有人盜高廟坐前玉環(huán),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釋之案律盜宗廟服御物者為奏,奏當棄市。上大怒曰:「人之無道,乃盜先帝廟器,吾屬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廟意也?!贯屩夤陬D首謝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順為差。今盜宗廟器而族之,有如萬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與太后言之,乃許廷尉當。是時,中尉條侯周亞夫與梁相山都侯王恬開見釋之持議平,乃結(jié)為親友。張廷尉由此天下稱之。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張晏云:不欲指言,故以取土譬」者,蓋不欲言盜開長陵及說傷迫近先帝故也。

例句

秦為三月火,漢乃一抔土。 權(quán)德輿 早夏青龍寺致齋憑眺感物因書十四韻

可憐貞質(zhì)無今古,可嘆隋陵一抔土。 盧綸 棲巖寺隋文帝馬腦盞歌

典故
營邱茅土
 
營丘茅土


《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480~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吾聞時難得而易失??蛯嬌醢玻蔷蛧咭?。」太公聞之,夜衣而行,梨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都營丘。
典故 
庾亮塵
  
塵污人
 
西風塵土
 
西風扇
 
舉扇西風
 
西風塵滿
 
塵埃污西風
 
風塵休障
 
舉扇毋我污
 
扇塵輕障
 
團扇隔元規(guī)
 
無扇可障塵
 
一箑西風
 
擁扇西風
 
庾扇塵
 
元規(guī)擁上流
 
障塵扇
 
遮扇塵
 
塵滿西風扇
 
吹塵扇難障
 
扇障塵埃
 
王導舉扇
 
西風便面障浮埃
 
西風不勝塵
 
一箑西風掩面
 
羽扇障塵
 
羽扇障西塵
 
庾令塵

相關人物
庾亮
 
王導


《世說新語》下卷下《輕詆》
庾公權(quán)重,足傾王公。庾在石頭,王在冶城坐。大風揚塵,王以扇拂塵曰:「元規(guī)塵污人!」
《晉書》卷六十五〈王導列傳〉
于時庾亮以望重地逼,出鎮(zhèn)于外。南蠻校尉陶稱間說亮當舉兵內(nèi)向,或勸導密為之防。導曰:「吾與元規(guī)休戚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則如君言,元規(guī)若來,吾便角巾還第,復何懼哉!」又與稱書,以為庾公帝之元舅,宜善事之。于是讒間遂息。時亮雖居外鎮(zhèn),而執(zhí)朝廷之權(quán),既據(jù)上流,擁強兵,趣向者多歸之。導內(nèi)不能平,常遇西風塵起,舉扇自蔽,徐曰:「元規(guī)塵污人?!?
《藝文類聚》卷六〈地部、州部、郡部·地部·塵〉
晉《郭子》曰:庾公名位漸重,足傾王公。時庾亮在石頭,王公在城,忽風起揚塵,王公以扇拂之曰:「元規(guī)塵污人?!?

簡釋

元規(guī)塵:喻高官權(quán)貴氣勢凌人,又泛指塵污。唐李白《送岑征君歸鳴皋山》:“西來一搖扇,共拂元規(guī)塵?!?/p>


例句

扇舉遮王導,樽開見孔融。 李商隱 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輒以詩一首四十韻干瀆尊嚴伏蒙仁恩俯賜披覽獎逾其實

西來一搖扇,共拂元規(guī)塵。 李白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

曹瞞曾墮周郎計,王導難遮庾亮塵。 殷堯藩 襄口阻風

物近劉輿招垢膩,風經(jīng)庾亮污塵埃。 韓偓 驛步

典故
仲尼為土

相關人物
孔子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
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由是為司空。

例句

仲尼亦為土,魯人焉敢耕。 劉駕 勵志(一作續(xù)勵志)

《國語辭典》:塵土(塵土)  拼音:chén tǔ
1.細小的灰土?!度龂萘x》第三回:「車駕行不到數(shù)里,忽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一枝人馬到來?!埂都t樓夢》第一七、一八回:「池邊兩行垂柳,雜著桃杏,遮天蔽日,真無一些塵土?!挂卜Q為「塵埃」。
2.塵世。唐。沈亞之 送文穎上人游天臺詩:「莫說人間事,崎嶇塵土中?!?/div>
《漢語大詞典》:率土
(1).“率土之濱”之省。謂境域之內(nèi)。《詩·小雅·北山》:“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毛詩中:“爾雅曰:‘率,自也。自土之濱者,舉外以包內(nèi),猶言四海之內(nèi)。’” 漢 班固 《明堂詩》:“普天率土,各以其職。”《北齊書·文宣帝紀》:“百僚師師,朝無秕政,網(wǎng)疏澤洽,率土歸心?!?span id="zfwfyuh" class="book">《新唐書·孫伏伽傳》:“以率土之富,何索不致,豈少此物哉?!?清 方文 《石臼湖訪邢孟貞》詩:“率土皆怨痛,況乃忠孝臣?!?br />(2).猶王土。指京畿地區(qū)。 唐 張署 《贈韓退之》詩:“渙汗幾時流率土,扁舟西下共歸田?!?/div>
《國語辭典》:土木  拼音:tǔ mù
1.建筑工程。《抱樸子。外篇。詰鮑》:「起土木于凌霄,構(gòu)丹綠于棼橑。」《后漢書。卷三○下。郎顗傳》:「又西苑之設,禽畜是處,離房別觀,本不常居,而皆務精土木,營建無已?!?br />2.不加文飾?!缎绿茣?。卷一一五。郝處俊傳》:「處俊資約素,土木形骸,然臨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議論諄諄,必傅經(jīng)文?!?/div>
《國語辭典》:土木堡  拼音:tǔ mù bǎo
地名。明英宗曾于此兵敗,被也先俘虜。
《國語辭典》:凈土(淨土)  拼音:jìng tǔ
佛國為清凈無濁之地,故稱為「凈土」。如西方極樂世界即阿彌陀佛凈土。《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樂天一生精究內(nèi)典,勤脩上乘之業(yè),一心超脫輪回,往生凈土。」
《國語辭典》:下土  拼音:xià tǔ
1.大地?!对娊?jīng)。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唐。張喬〈試月中桂〉詩:「根非生下土,葉不墜秋風?!?br />2.天下?!稌?jīng)。舜典》:「帝釐下土,方設居方?!埂冻o。屈原。離騷》:「夫維圣哲以茂行兮,茍得用此下土。」
3.低地?!稌?jīng)。禹貢》:「厥土惟壤,下土墳壚。」
4.偏遠地區(qū)?!稘h書。卷七七。劉輔傳》:「新從下土來,未知朝廷體?!埂段簳?。卷八七。節(jié)義傳。朱長生傳》:「我天子使,安肯拜下土諸侯?」
5.入土,埋葬。《儒林外史》第二○回:「裝殮了,家里又沒處停,只得權(quán)厝在廟后,等你回來下土?!?/div>
《國語辭典》:黃土(黃土)  拼音:huáng tǔ
一種疏松、粉砂質(zhì)的黃色土狀沉積物。礦物成分多為石英、長石和碳酸鹽類。多孔隙,乾燥時堅實,遇水易散,抗蝕性弱。主要分布于北半球中緯度乾旱、半乾旱地區(qū)。
《國語辭典》:風土(風土)  拼音:fēng tǔ
地方的風俗人情和地理環(huán)境。《三國演義》第六○回:「修問:『蜀中風土何如?』松曰:『蜀為西郡,古號益州。路有錦江之險,地連劍閣之雄?!弧?/div>
《國語辭典》:土地  拼音:tǔ dì
1.土壤?!稘h書。卷四九。晁錯傳》:「審其土地之宜?!?br />2.封疆?!豆茏印?quán)修》:「土地博大,野不以無吏?!?br />3.社神。《通俗常言疏證。鬼神。土地》引《孝經(jīng)緯》:「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紅樓夢》第二九回:「賈母在轎內(nèi)因看見有守門大師并千里眼、順風耳、當方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便命住轎?!?br />4.有泥土的地面皆稱為「土地」。如:「土地肥沃」、「土地改革」。
《國語辭典》:土饅頭(土饅頭)  拼音:tǔ mán tou
指墳墓。因形似饅頭,故名?!短綇V記。卷三七。賣藥翁》:「多于城市笑罵人曰:『有錢不買藥吃,盡作土饅頭去!』」宋。范成大〈重九日行營壽藏之地〉詩:「縱有千年鐵門限,終須一個土饅頭?!?/div>
分類:墳墓
《國語辭典》:土木形骸  拼音:tǔ mù xíng hái
原指泥塑木雕等缺乏靈性的人物。語本《史記。卷七五。孟嘗君傳》:「今旦代從外來,見木禺人與土禺人相與語?!剐稳萑瞬患有揎椀拿婷病D铣?。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劉伶身長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埂稌x書。卷四九。嵇康傳》:「身長七尺八寸,美詞氣,有風儀,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飾,人以為龍鳳之姿,天質(zhì)自然?!?/div>
《國語辭典》:土牛  拼音:tǔ niú
1.泥塑的牛。古時于立春日造土牛,舉行一定的儀式,以鼓勵春耕。也稱為「春牛」。
2.獨輪車的別稱。參見「獨輪車」條。
3.堆在堤上以備搶修用的土堆,從遠處看去像是一頭頭的牛。
《國語辭典》:一抔土  拼音:yī póu tǔ
一掬土。語出《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假令愚民取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后指墳墓。唐。駱賓王〈代徐敬業(yè)討武氏檄〉:「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
《漢語大詞典》:元規(guī)塵(元規(guī)塵)
東晉 庾亮 ,字 元規(guī) ,以國舅身,歷仕三朝,一時權(quán)傾朝野,人多趨附。 王導 忿忿不平,遇西風塵起,輒舉扇拂之曰:“ 元規(guī) 塵污人?!币?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26278' target='_blank'>《晉書·王導傳》、《世說新語·輕詆》。后用以喻逼人的氣焰。 唐 李白 《送岑征君歸鳴皋山》詩:“蹈海寧受賞,還山非問津。西來一搖扇,共拂 元規(guī) 塵?!?/div>
《漢語大詞典》:庾塵(庾塵)
見“ 庾公塵 ”。
《國語辭典》:庾公塵(庾公塵)  拼音:yǔ gōng chén
晉時庾亮,字元規(guī),掌握強權(quán),王導不滿其權(quán)勢迫人,一日,以扇子阻擋從庾亮方向吹來的西風所揚起的塵土,并說:「元規(guī)塵污人?!挂姟稌x書。卷六五。王導傳》。后以庾公塵比喻位高權(quán)大者的威勢氣燄,或表示對此氣焰的鄙視。宋。蘇軾 次韻王廷老退居見寄詩:「北牖已安陶令榻,西風還避庾公塵?!顾?。陸游 獨游城西諸僧舍詩:「萬里欲呼牛渚月,一生不受庾公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