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調(diào)飪(調(diào)飪)
(1).喻任宰相之職,治理國家。
《舊唐書·陸贄傳論》:“ 贄 居珥筆之列,調(diào)飪之地,欲以片心除眾弊,獨手遏羣邪。”參見“ 調(diào)鼎 ”。
(2).謂烹飪。 宋
洪邁 《夷堅丁志·濟南王生》:“自攜一婢來,凡調(diào)飪紉縫,非出其手不可?!?/div>
《國語辭典》:調(diào)鼎(調(diào)鼎) 拼音:tiáo dǐng
處理國家大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調(diào)味?!杜f唐書。卷一七○。裴度傳》:「果聞勿藥之喜,更俟調(diào)鼎之功,而體力未和,音容尚阻?!固?。
孟浩然 詩:「未逢調(diào)鼎用,徒有濟川心?!?/div>
《國語辭典》:法庭 拼音:fǎ tíng
法官審問及判決民刑訴訟的場地、處所。如:「如果你真的不愿意私下和解,那我們只有法庭上見了?!?/div>
《國語辭典》:官尺 拼音:guān chǐ
國家制定的長度度量單位。
《國語辭典》:鼎折足 拼音:dǐng zhé zú
比喻大臣不能勝任國事,以致國家傾覆。語出《易經(jīng)。鼎卦》:「《象》曰:『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弧?/div>
《漢語大詞典》:監(jiān)榷(監(jiān)榷)
指國家監(jiān)督專賣。 嚴復
《〈原富〉按語》:“國之官事, 晉 用 楚 材,古今有之,而未聞監(jiān)榷之政付之他國之吏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國禍(國禍)
國家的禍患。 南朝 宋 顏延之 :“ 永初 之末,佐守 滑臺 ,值國禍薦臻。王略中否…… 瓚 奮其猛鋭,志不違難?!?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書·柳元景傳》:“國禍寃深,兇人肆逆,民神崩憤,若無天地?!?/div>
《國語辭典》:國教(國教) 拼音:guó jiào
1.由國家明文規(guī)定,全國人民所信仰的宗教。
2.「國民教育」的縮稱。參見「國民教育」條。
《漢語大詞典》:國勞(國勞)
為國家建立的功勞。
《管子·大匡》:“無國勞,毋專予祿。” 尹知章 注:“於國無勞者,不得專予祿?!?/div>
《漢語大詞典》:國疾(國疾)
國家的禍患。
《后漢書·荀彧傳贊》:“ 彧 之有弼,誠感國疾。功申運改,跡疑心一?!?/div>
《漢語大詞典》:邦符
國家的符瑞。 宋
葉適 :“敬致邦符之舊,光昭帝命之新?!?/div>
《漢語大詞典》:邦理
指國家的治道。 唐
皮日休 《六箴·目箴》:“勿分秋毫,分于邦理?!?/div>
《國語辭典》:波蘭(波蘭) 拼音:bō lán
Poland
國名。位于歐洲東部。參見「波蘭共和國」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