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38,分116頁顯示  上一頁  42  43  44  45  46  48  49  50  51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無駿
章憲
陶融
廢主
貧國
國美
紙幣
誅國
征服
寄田
國禁
國儀
捐國
離境
廊廟材
《漢語大詞典》:無駿(無駿)
喻無才。駿,良馬。 戰(zhàn)國 時 燕昭王 欲招納賢士以振興國家, 郭隗 對他說:從前有人以五百金購買已死千里馬之首,不期年而千里馬三至,大王如欲招納賢士,不妨“先從 隗 始”。 昭王 為筑 黃金臺 而師之,于是天下賢士紛紛至 燕 。事見《戰(zhàn)國策·燕策一》。后用為自謙無才之典。 唐 宋璟 《奉和御制賜詩應(yīng)制》:“ 郭隗 慚無駿, 馮諼 愧有魚?!?/div>
《漢語大詞典》:章憲(章憲)
國家的規(guī)章法令。《后漢書·陳忠傳》:“又尚書決事,多違故典,罪法無例,詆欺為先,文慘言丑,有乖章憲。”
《漢語大詞典》:陶融
(1).陶冶教化。 唐 司空圖 《解縣新城碑》:“鑿乾締搆,允歸睿作之功;壽國陶融,必有挺生之佐。” 前蜀 杜光庭 《御史中丞劉滉九曜醮詞》:“伏以太上玄元,陶融萬化,五老上帝,統(tǒng)御羣生。”《痛史》第十七回:“ 胡仇 道:‘教導(dǎo)也是不能少的。此時,若不把道德陶融了,將來長大親政時,天下事更不可問了。’”
(2).陶鑄融合。 鄭振鐸 《插圖本中國文學(xué)史》第九章一:“他( 司馬遷 )串集了無數(shù)的不同時代,不同著者的史書,陶融冶鑄之為一,正如合諸種雜鐵于一爐而燒冶成了一段極純整的鋼鐵一樣,使我們毫不能見其湊集的縫跡?!?br />(3).猶言調(diào)和鼎鼐。指協(xié)調(diào)各方,治理國家。《再生緣》第四三回:“且講那 酈相 連朝閣內(nèi)詳,辦理事情安社稷,陶融景化奉君王?!?/div>
《國語辭典》:廢主(廢主)  拼音:fèi zhǔ
舍棄君王、國家?!度龂萘x》第四回:「卓賊欺天廢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聽聞,豈報國效忠之臣哉?」
《漢語大詞典》:貧國(貧國)
(1).貧窮落后的國家。管子·八觀:“故曰:時貨不遂,金玉雖多,謂之貧國也。” 清 唐甄 潛書·存言:“夫富在編戶,不在府庫,若編戶空虛,雖府庫之財積如丘山,實(shí)為貧國,不可以為國矣。”
(2).使國家貧弱。韓非子·和氏:“大臣太重,封君太眾,若此則上偪主而下虐民,此貧國弱兵之道也?!?漢 王符 潛夫論·務(wù)本:“此三者,外雖有勤力富家之私名,然內(nèi)有損民貧國之公實(shí)?!?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宋文帝五:“國之貧,皆貧國之臣使之然也?!?/div>
《漢語大詞典》:國美(國美)
(1).國家的美譽(yù)。三國志·吳志·張溫傳:“顯國美於異境,揚(yáng)君命於他邦?!?晉 陸云 《言事者啟復(fù)校諸官財用出入啟》:“雖使 咸 能盡節(jié)益國,使功利百倍,至於光輔國美,猶未若開懷信士之無失?!?br />(2).指為國家增光的人。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訪國美於舊史,考方載於往牒?!?李周翰 注:“訪古先帝王為國之美者於書史之中?!?/div>
《國語辭典》:紙幣(紙幣)  拼音:zhǐ bì
流通于社會的紙制貨幣,多由國家銀行或政府授權(quán)的銀行發(fā)行。如臺灣目前有百元紙幣、五百元紙幣、千元紙幣等。也稱為「紙鈔」。
《國語辭典》:紙錢(紙錢)  拼音:zhǐ qián
祭祀鬼神或葬禮與掃墓時焚燒,用以供死者享用的冥錢?!度辶滞馐贰返诙换兀骸感履瓿跻蝗?,叫他到墳上燒紙錢去?!挂卜Q為「黃紙」、「錢紙」。
《漢語大詞典》:誅國(誅國)
被討伐的國家。呂氏春秋·懷寵:“故義兵至,則鄰國之民歸之若流水,誅國之民望之若父母?!?高誘 注:“所誅國之民,睎望義兵之至,若望其父母。”
分類:討伐國家
《國語辭典》:征服  拼音:zhēng fú
戰(zhàn)勝、使屈服?!度辶滞馐贰返谒亩兀骸肝也聸]有別的,去年老人家在貴州征服了一洞苗子,一定是這個表題?!?/div>
《漢語大詞典》:寄田
古謂農(nóng)田少的國家移民到別國去種田。漢書·西域傳上·鄯善國:“地沙鹵,少田,寄田仰穀旁國?!?顏師古 注:“寄於它國種田,又糴旁國之穀也?!?span id="cr1xty4" class="book">《宋書·索虜傳》:“ 赫連氏 有名 衞臣 者,種落在 朔方 塞外,部落千餘戶。 朔方 以西,西至 上郡 ,東西千餘里, 漢 世徙讁民居之,土地良沃, 苻堅 時, 衞臣 入塞寄田,春來秋去?!?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三章第四節(jié):“﹝ 樓蘭 ﹞人民從事畜牧和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由于沙漠地多,農(nóng)田很少,往往到別國去‘寄田’。”
《漢語大詞典》:國禁(國禁)
(1).古代國都中的禁令。周禮·秋官·士師:“士師之職,掌國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罰,一曰宮禁,二曰官禁,三曰國禁,四曰野禁,五曰軍禁?!?鄭玄 注:“國,城中也?!?br />(2).國家的禁令。《商君書·賞刑》:“有不從王令犯國禁,亂上制者,罪死不赦?!?span id="rmbpegq" class="book">《類說》卷十五引 宋 趙令畤 侯鯖錄曰:“短啟出於 晉 宋 兵革之際。當(dāng)時國禁,書疏非弔喪問疾,不得輒行尺牘,故 羲之 書首云‘死罪’,是違制令也?!?/div>
《漢語大詞典》:國儀(國儀)
國家的禮儀;朝廷的禮儀。易·觀“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三國 魏 王弼 注:“居近得位,明習(xí)國儀者也?!?孔穎達(dá) 疏:“居在親近而得其位,明習(xí)國之禮儀?!?span id="ofovvc7" class="book">《資治通鑒·后唐明宗長興三年》:“ 傳瓘 既襲位,更名 元瓘 ,兄弟名‘傳’者皆更為‘元’。以遺命去國儀,用藩鎮(zhèn)法?!?/div>
《漢語大詞典》:捐國(捐國)
舍棄國家。《戰(zhàn)國策·燕策三》:“寡人不佞,不能奉順君意,故君捐國而去,則寡人之不肖明矣?!?/div>
分類:舍棄國家
《國語辭典》:離境(離境)  拼音:lí jìng
離開一國或一地區(qū)的邊境。如:「強(qiáng)烈臺風(fēng)肆虐這個地區(qū),所幸很快就離境出海?!埂督鹗贰>硪弧鸲?。列傳。必蘭阿魯帶》:「臣已將兵離境,乞復(fù)置潞州帥府?!?/div>
《國語辭典》:廊廟材(廊廟材)  拼音:láng miào cái
1.建筑廊廟的木材?!渡髯?。知忠》:「故廊廟之材,蓋非一木之枝也?!?br />2.能擔(dān)負(fù)國家重責(zé)大任者。唐。白居易雪中晏起偶詠所懷兼呈張常侍韋庶子皇甫郎中〉詩:「上無皋陶伯益廊廟材,的不能匡君輔國活生民?!?/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