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38,分116頁顯示  上一頁  40  41  42  43  44  46  47  48  49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國務
國防
邦哲
比重
正丁
徵用
國葬
祿令
別國
璇圖
磐維
首都
邦楨
邦統(tǒng)
兵府
《國語辭典》:國務(國務)  拼音:guó wù
國家的政務。《商君書。壹言》:「治法不可不慎也,國務不可不謹也?!?/div>
《國語辭典》:國防(國防)  拼音:guó fáng
國家為防禦外患,并保衛(wèi)國土完整、國民安全,所設置的一切軍事設施?!逗鬂h書。卷七○??兹趥鳌罚骸赋加抟詾橐穗[郊祀之事,以崇國防?!?/div>
《漢語大詞典》:邦哲
國家的賢哲。 宋 歐陽修 《除文彥博易鎮(zhèn)判大名府制》:“眷言邦哲,實簡予衷?!?/div>
分類:國家賢哲
《國語辭典》:比重  拼音:bǐ zhòng
物體的重量與同體積攝氏四度的純水之重量比值,稱為「比重」。
《漢語大詞典》:正丁
舊稱對國家有納稅和服役義務的成年人。晉書·食貨志:“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為正丁。”《舊唐書·高季輔傳》:“正丁正匠,不供驅(qū)使;和雇和市,非無勞費。”
《漢語大詞典》:徵用
1.征召任用。史記·儒林傳序:“ 孝惠 、 呂后 時,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 孝文 時頗徵用,然 孝文帝 本好刑名之言。” 張守節(jié) 正義:“言 孝文 稍用文學之士居位。”三國志·魏志·華歆傳:“若有秀異,可特徵用?!?宋 葉適 《〈歸愚翁文集〉序》:“﹝ 鄭伯英 ﹞既任 秀州 判官,遂以親辭,終其身二十餘年不復仕,朝庭亦卒不徵用?!眳⒁姟?徵庸 ”。
2.引用。 唐 李匡乂 資暇集卷上:“徵舅氏事,必用 渭陽 ,前輩名公,往往亦然。茲失於識,豈可輕相承耶?審詩文當悟,皆不可徵用也?!?br />3.國家依法將個人或集體所有的土地或其他生產(chǎn)資料收歸公用。如:市政府決定,今后征用農(nóng)田建房要嚴格控制。
《漢語大詞典》:徵庸
謂被征召任用。《書·舜典》:“ 舜 生三十徵庸?!?孔 傳:“言其始見試用?!?蔡沉 集傳:“徵,召也。 舜 生三十年, 堯 乃召用?!?明 何景明 《寄贈王子衡》詩:“文彩驚流輩,徵庸憶往年。”
分類:征召
《國語辭典》:國葬(國葬)  拼音:guó zàng
對國家有特殊功勛者去世后,由政府以國家名義舉行的葬禮。
《漢語大詞典》:祿令
古代國家頌布祿俸的律令。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宰臣 魏杞 等奏:‘豈有加封而反無請俸?’上曰:‘祿令如此,朕不欲破例?!?/div>
《漢語大詞典》:別國(別國)
由一國分化而成的國家。韓非子·定法:“ 韓 者, 晉 之別國也?!?陳奇猷 集釋:“ 太田方 曰: 晉 三卿 韓 、 趙 、 魏 分 晉 而有之,故曰別國?!?/div>
《漢語大詞典》:璇圖(璇圖)
亦作“璿圖”。亦作“琁圖”。 指國家的版圖。引申指國運。 南朝 梁 江淹 《蕭驃騎慶平賊表》:“賴皇威遐制,璿圖廣馭,四海競順,其會如林?!?span id="fss5x0l" class="book">《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五·唐祀昊天樂章》:“琁圖寳歷欣寧謐,晏俗淳風樂太平?!?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66805' target='_blank'>《宋史·樂志七》:“璇圖天深,鼎文日輝。”
《漢語大詞典》:磐維(磐維)
舊指身負重任、拱衛(wèi)國家的皇族。舊五代史·唐書·末帝紀上:“自少主之承祧,為奸臣之擅命,離間骨肉,猜忌磐維,既輒易於藩垣,復驟興於兵甲?!?宋 王溥 五代會要·親王與朝臣行立位:“ 秦王 從榮 位隆將相,望重磐維,委任既崇,等威合異,班位宜在宰相之上?!?/div>
《國語辭典》:首都  拼音:shǒu dū
一個國家政治決策的中心都市。也作「國都」。
《漢語大詞典》:邦楨(邦楨)
國家的支柱。 唐 韓愈 《燕河南府秀才》詩:“昨聞詔書下, 權公 作邦楨。” 明 陳子龍 《送同年趙太史謫閩中》詩之二:“勗哉保令儀,邦楨仰遺直?!?/div>
分類:國家支柱
《漢語大詞典》:邦統(tǒng)(邦統(tǒng))
國家的綱紀。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二》:“萬國之本,屬在元良;主器之重,歸于長子,所以基社稷而固邦統(tǒng),古之制也?!?/div>
分類:國家綱紀
《漢語大詞典》:兵府
掌管國家軍事要政的官府,特指 宋代 的樞密院。宋史·歐陽修傳:“ 修 在兵府,與 曾公亮 考天下兵數(shù)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遠近,更為圖籍。” 宋 蘇轍 《賀孫樞密啟》:“王畿報政,兵府登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