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38,分116頁顯示  上一頁  39  40  41  42  43  45  46  47  48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國別
多邊
上序
石館
圣國
芬蘭
邦寄
國稅
國勛
國籍
次長
利潤
分鹿
公役
國禎
《國語辭典》:國別(國別)  拼音:guó bié
1.以國為基準(zhǔn)來區(qū)分。如:「國別史」。
2.所屬的國籍。如:「那些人的國別是什么?」
《國語辭典》:多邊(多邊)  拼音:duō biān
由三方或更多方面共同參與。如:「本次多邊會(huì)談歸納出許多具體可行的意見?!?/div>
《漢語大詞典》:上序
猶上庠。古代國家設(shè)立的大學(xué)。 南朝 宋 謝莊 《皇太子元服上皇太后表》:“毓問 東華 ,飛英上序?!?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魏書·李崇傳》:“道發(fā)明令,重遵鄉(xiāng)飲,敦進(jìn)郡學(xué),精課經(jīng)業(yè)。如此,則元、凱可得之於上序, 游夏 可致之於下國,豈不休歟!” 唐 王勉 《晦日宴高氏林亭同用華字》詩:“上序披林館,中京視物華?!?/div>
《漢語大詞典》:石館(石館,石舘)
亦作“ 石舘 ”。即 漢 代皇家藏書處 石渠閣 。后亦泛指國家藏書處。 唐 王勃 《乾元殿頌》序:“石館論思,覈龜章於竹槧。” 唐 楊炯 《和鄭校讎內(nèi)省眺矚思鄉(xiāng)懷友》:“銅門初下辟,石舘始沉研?!?唐 李商隱 《上河?xùn)|公啟》:“錦茵象榻,石館金臺(tái);入則陪奉光塵,出則揣摩鉛鈍?!?br />石舘:即 漢 代皇家藏書處 石渠閣 。后亦泛指國家藏書處。
《漢語大詞典》:圣國(聖國)
稱皇帝。古人常以國家為天子之代稱,故言圣國。 漢 王充 論衡·別通:“ 孝明 之時(shí),讀《蘇武傳》,見 武 官名曰栘中監(jiān),以問百官,百官莫知。夫《倉頡》之章,小學(xué)之書,文字備具;至於無能對圣國之問者,是皆美命隨牒之人多在官也?!?/div>
分類:國家帝王
《國語辭典》:芬蘭(芬蘭)  拼音:fēn lán
Finland
國名。位于歐洲北部的共和國。參見「芬蘭共和國」條。
《漢語大詞典》:邦寄
國家的托付。 唐 孫逖 《授裴敦復(fù)刑部尚書制》:“門下六卿分職,朝選猶難;三典佐主,邦寄尤重?!?宋 梅堯臣 《送閻中孚郎中知磁州》詩:“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分類:國家托付
《國語辭典》:國稅(國稅)  拼音:guó shuì
國家的稅收。臺(tái)灣國稅范圍包括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yè)所得稅、遺產(chǎn)稅、贈(zèng)與稅、貨物稅、證券交易稅等。相對于地方稅而言。如:「如果今年經(jīng)濟(jì)景氣復(fù)蘇,有關(guān)單位估計(jì)國稅將可增加十分之一?!?/div>
《漢語大詞典》:國勛(國勳)
(1).建國的功勛;為國家建立的功勛。 三國 魏 曹操 《請封荀彧為百歲亭侯表》:“臣聞慮為功首,謀為賞本。野績不越廟堂,戰(zhàn)多不踰國勛。” 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領(lǐng)軍讓司空啟》:“且皇華之命,居上之鴻私;鳳舉之招,為下之殊榮。國勛必書,史不謬牘?!?br />(2).國家的功臣。 清 招廣濤 《次和永豐馮使君良紀(jì)事原韻》:“巖關(guān)虎視原天險(xiǎn),幕府羊頭盡國勛?!?/div>
《國語辭典》:國籍(國籍)  拼音:guó jí
1.廣義指權(quán)利之主體或客體隸屬于某一國家的關(guān)系而言。如自然人、法人、船舶、航空器等,均有其國籍。
2.狹義僅指自然人,個(gè)人隸屬于某一國家的關(guān)系而言。近世各國,均有其國籍法,必須取得某國的國籍,方為某國的國民。
3.國家的典籍。《魏書。卷六二。列傳。李彪》:「今求都下乞一靜處,綜理國籍,以終前志。」
《國語辭典》:次長(次長)  拼音:cì zhǎng
我國中央各部的副首長,分政務(wù)、常務(wù)兩種。
《國語辭典》:利潤(利潤)  拼音:lì rùn
1.分享利益?!侗笔?。卷九一。列女列傳。魏姚氏婦楊氏》:「姚氏婦楊氏者,閹人苻承祖姨也。家貧。及承祖為文明太后所寵貴,親姻皆求利潤,惟楊獨(dú)不欲。」
2.營業(yè)所得,除去成本以外的利益。如:「貿(mào)易的利潤高,是很多人喜歡從事的行業(yè)?!?/div>
《漢語大詞典》:分鹿
(1).列子·周穆王謂: 鄭 人有薪于野者,斃奔鹿而藏諸隍中,覆以蕉葉。俄而忘其藏處,遂以為夢。而沿途誦其事。傍人有聞?wù)撸蚱溲远≈?。薪者是夜真夢藏鹿之處及得鹿之人。次日晨按所夢往索,及涉訟。士師遂中分其鹿予此二人。后因以“分鹿”喻將真作夢,將夢作真,錯(cuò)亂顛倒。 宋 黃庭堅(jiān) 《和劉景文》詩:“分鹿誰覺夢,亡羊路南北?!?br />(2).猶逐鹿。謂國家政權(quán)瓦解之時(shí),群雄乘機(jī)起而爭奪天下。 宋 劉克莊 《賀新郎·題蒲澗寺》詞:“歷歷 漢 初 秦 季事,山下瓜猶未熟。過眼見、羣雄分鹿?!眳⒁姟?逐鹿 ”。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語本《史記。卷九二?;搓幒顐鳌罚骸盖厥渎?,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孤篂楂C取的對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爭奪政權(quán)。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爭鹿」。
《國語辭典》:公役  拼音:gōng yì
為國家、公共團(tuán)體服行的差役。
《漢語大詞典》:國禎(國禎)
國家的禎祥。 南朝 梁 江淹 《王儉為左仆射詔》:“門下端貳樞祕,實(shí)惟國禎。緝典宣機(jī),所寄時(shí)彥。” 唐 白居易 《祭微之文》:“惟公家積善慶,天鐘粹和,生為國禎,出為人瑞?!?/div>
分類:國家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