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77,分112頁顯示  上一頁  28  29  30  31  32  34  35  36  3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帝宇
避正殿
國功
國害
返國
直館
道治
大制
國統(tǒng)
家天下
救亡
垣翰
輕罪
國旗
國界
《漢語大詞典》:帝宇
(1).帝王的殿宇。文選·左思〈魏都賦〉:“翼翼京室,耽耽帝宇?!?張載 注引 三國 吳 謝承 后漢書:“ 陽球 為司隸校尉,虎視帝宇。”
(2).泛指宮苑。 唐 歐陽詹 《曲江池記》:“涵虛抱景,氣象澄鮮,則藻飾神州,芳榮帝宇也?!?br />(3).指天下,國家。《晉書·樂志下》:“鯨鯢既平,功冠帝宇?!?/div>
《漢語大詞典》:避正殿
古代國家有災異急難之事,帝王避離正殿,表示自我貶責,以期消災彌難。史記·吳王濞列傳:“今 卬 等又重逆無道,燒宗廟,鹵御物,朕甚痛之。朕素服避正殿,將軍其勸士大夫擊反虜?!?span id="g66yg73" class="book">《后漢書·鍾離意傳》:“ 永平 三年夏旱,而大起北宮, 意 詣闕免冠上疏曰:‘伏見陛下以天時小旱,憂念元元,降避正殿,躬自克責,而比日密云,遂無大潤,豈政有未得應天心者邪?’”新唐書·姚璹傳:“ 證圣 初,加秋官尚書。明堂火,后欲避正殿,應天變?!?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 熙寧 六年,有司言日當蝕四月朔,上為徹膳,避正殿。”亦稱“ 避正堂 ”、“ 避正寢 ”。漢書·五行志下之下:“太史曰:‘在此月也,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百官降物,君不舉,避移時’……降物,素服也;不舉,去樂也,避移時,避正堂,須時移災復也?!?span id="tb0dah7" class="book">《隋書·禮儀志三》:“ 隋 制,諸岳崩瀆竭,天子素服,避正寢,撤膳三日?!?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宋史·文苑傳四·蘇舜欽》:“陛下當降服、減膳、避正寢,責躬罪己,下哀痛之詔,罷非業(yè)之作,拯失職之民。” 宋 劉攽 《為馮參政久旱待罪表》:“陛下憂勤民瘼,寅畏天明,避正寢而不居,貶常珍而弗御?!?/div>
《漢語大詞典》:國功(國功)
為保衛(wèi)國家而建立的功績。周禮·夏官·司勛:“國功曰功?!?鄭玄 注:“保全國家若 伊尹 ?!?/div>
《漢語大詞典》:國害(國害)
國家的禍害。楚辭·高唐賦:“思萬方,憂國害。”
分類:國家禍害
《國語辭典》:返國(返國)  拼音:fǎn guó
回到自己的國家。如:「我體操選手榮獲奧運會金牌,載譽返國?!?/div>
分類:自己國家
《漢語大詞典》:直館(直館)
晉 唐 以來奉職國家文史等館的官名。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桓玄 既篡位,將改置直館?!?唐 韓愈 《進順宗實錄表狀》:“臣與脩撰左拾遺 沈傳師 、直館 京兆府 咸陽縣 尉 宇文籍 等,共加採訪?!?/div>
《漢語大詞典》:道治
(1).修治道路。周禮·夏官·候人:“候人各掌其方之道治。” 鄭玄 注:“道治,治道也?!?br />(2).以道家之教義治理國家。 晉 葛洪 抱樸子·塞難:“道者,萬殊之源也;儒者,大淳之流也。三皇以往道治也,帝王以來儒教也。”
《漢語大詞典》:大制
(1).國家大法。《商君書·靳令》:“重刑,明大制;不明者六蝨也。六蝨成羣,則民不用。”三國志·魏志·田疇傳:“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br />(2).謂以大道治理天下。老子:“樸散則為器,圣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河上公 注:“圣人用之則以大道制御天下,無所傷割?!?/div>
《漢語大詞典》:國統(tǒng)(國統(tǒng))
(1).指國家體制或體統(tǒng)。《史記·三王世家》:“百官奉憲,各遵其職,而國統(tǒng)備矣?!?br />(2).君主一脈相傳的統(tǒng)緒。猶正統(tǒng)。漢書·諸侯王表:“而本朝短世,國統(tǒng)三絶?!?顏師古 注:“謂 成 、 哀 、 平 皆早崩,又無健嗣?!?唐 劉知幾 史通·本紀:“蓋紀之為體,猶春秋之經(jīng),繫日月以成歲時,書君上以顯國統(tǒng)?!?明 方孝孺 《關王廟碑》:“ 漢 將 關侯 云長 ,用兵 荊 蜀 間,國統(tǒng)未復,以身死之……使侯不死,與 孔明 勠力, 孔明 治內(nèi),侯治其外, 漢 賊可誅, 孫氏 可虜,而 高祖 天下可復矣。”清史稿·禮志五:“第廟楹有限,國統(tǒng)無窮,增修尚非至計!”
《國語辭典》:家天下  拼音:jiā tiān xià
帝王將國家視為自己的私產(chǎn),世代相傳。《漢書。卷七七。蓋寬饒傳》:「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傳子,官以傳賢。」《幼學瓊林。卷一。朝廷類》:「家天下,是以位傳子?!?/div>
《國語辭典》:救亡  拼音:jiù wáng
挽救國家的危亡?!蹲髠?。昭公十八年》:「寶,以保民也。若有火,國幾亡??梢跃韧?,子何愛焉?」《清史稿。卷二一四。后妃傳。文宗孝欽顯皇后傳》:「顧以國事日非,思變法救亡,太后意不謂然,積相左?!?/div>
《漢語大詞典》:垣翰
《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毛 傳:“垣,墻也。翰,干也。”后以“垣翰”比喻屏障或國家的重臣。 唐 白居易 《除某官王某魏博節(jié)度使制》:“為我垣翰,永孚于休?!?唐 陸贄 《冬至大禮大赦制》:“方鎮(zhèn)乃國之垣翰,禁衞實予之爪牙?!?明朱鼎《玉鏡臺記·王敦失守》:“御侮握兵權(quán),衛(wèi)國居垣翰?!?/div>
《漢語大詞典》:輕罪
比重罪為輕的罪行,特指未被判死刑而監(jiān)禁在國家監(jiān)獄的罪犯
尤指不可能成為起訴理由的罪行。例如:有輕罪的經(jīng)歷。
《國語辭典》:國旗(國旗)  拼音:guó qí
由國家規(guī)定,代表一國的旗幟。
《國語辭典》:國界(國界)  拼音:guó jiè
國與國的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