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77,分112頁顯示  上一頁  26  27  28  29  30  32  33  34  3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廊廟具
南洋
都內(nèi)
移國
內(nèi)變
重國
島國
國兵
國璽
象法
圖書府
主權(quán)
詩國
記府
國故
《漢語大詞典》:廊廟具(廊廟具)
指能擔負國家重任的棟梁之材。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當今廊廟具,構(gòu)廈豈云缺?!?/div>
《國語辭典》:南洋  拼音:nán yáng
1.清時稱江蘇省以南沿海各省及長江沿岸一帶為「南洋」。
2.群島名。位于亞洲南部的群島。參見「南洋群島」條。
《漢語大詞典》:都內(nèi)
(1).內(nèi)府,國家的金庫。史記·平準書:“乃募豪民田 南夷 ,入粟縣官,而內(nèi)受錢於都內(nèi)?!?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入穀於外縣,受錢於內(nèi)府也?!?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羽調(diào)曲二》:“錢則都內(nèi)貫朽,倉則常平粟紅。”隋書·煬帝紀:“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內(nèi)?!?br />(2).掌管國庫的官吏。漢書·張安世傳:“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辭祿。詔都內(nèi)別臧 張氏 無名錢以百萬數(shù)。” 顏師古 注引 文穎 曰:“都內(nèi),主臧官也?!?/div>
《國語辭典》:移國(移國)  拼音:yí guó
篡國、竊取政權(quán)。《后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贊曰》:「炎正中微,大盜移國?!?/div>
《國語辭典》:內(nèi)變(內(nèi)變)  拼音:nèi biàn
國家內(nèi)部發(fā)生變故。《后漢書。卷五八。虞傅蓋臧列傳。傅燮》:「邊兵多勇,其鋒難當,而新合之眾,上下未和,萬一內(nèi)變,雖悔無及?!埂度龂萘x》第五三回:「汝欲與賊通連為內(nèi)變耶?」
《漢語大詞典》:重國(重國)
(1).古代多指重要的或強大的侯國。管子·霸言:“大國小之,曲國正之,彊國弱之,重國輕之,亂國并之?!?span id="f9j12kv" class="book">《史記·周本紀》:“是 周 常不失重國之交也?!?張守節(jié) 正義:“ 周 常不失大國之交也?!?br />(2).謂使國家強盛。《漢書·李尋傳》:“馬不伏歷,不可以趨道;士不素養(yǎng),不可以重國。”
《國語辭典》:島國(島國)  拼音:dǎo guó
全國領土是由島嶼所構(gòu)成的國家,別于大陸國而言。如英國、日本、印尼、紐西蘭等。
《漢語大詞典》:國兵(國兵)
國家的軍隊。史記·項羽本紀:“國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漢書·蕭望之傳:“國兵在外,軍以夏發(fā)。”魏書·崔浩傳:“夫以南人追之,則患其輕疾,於國兵則不然?!?/div>
分類:國家軍隊
《國語辭典》:國璽(國璽)  拼音:guó xǐ
一國元首所用,代表國家最高權(quán)力的印信。《后漢書。卷四八。楊李翟應霍爰徐列傳。徐璆》:「術(shù)死軍破,璆得其盜國璽?!顾?。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四。辨誤二。國璽》:「蓋秦璽自漢以來,世世傳受,號稱國璽。」
《漢語大詞典》:象法
(1).指國家的法律教令。 前蜀 杜光庭 《都監(jiān)將軍周天醮詞》:“鑾旗早復於 秦 京,象法重懸於魏闕?!眳⒁姟?象魏 ”。
(2).猶象教。 唐 王勃 《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象法不可以無主,微言不可以遂喪。”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五·敬一主人詩:“《宿向陽寺》云:‘圣朝存象法,古寺復聞鐘?!?br />(3).指攝影術(shù)。 康有為 《自題三十影象》詩:“象法流傳海外圖,偶來山澤現(xiàn)癯儒?!?/div>
《漢語大詞典》:象魏
(1).古代天子、諸侯宮門外的一對高建筑,亦叫“闕”或“觀”,為懸示教令的地方。周禮·天官·太宰:“正月之吉,始和,布治于邦國都鄙,乃縣治象之灋于象魏,使萬民觀治象,挾日而斂之?!?鄭玄 注引 鄭司農(nóng) 曰:“象魏,闕也?!?賈公彥 疏:“ 鄭司農(nóng) 云:‘象魏,闕也’者, 周公 謂之象魏,雉門之外,兩觀闕高魏魏然, 孔子 謂之觀。” 唐 楊炯 《少室少姨廟碑》:“太微營室,明堂布政之宮;白獸蒼龍,象魏懸書之法。” 清 錢謙益 《刑部浙江清吏司主事陸化熙授承德郎》:“參報待以削草,象魏用為縣書。”
(2).借指宮室,朝廷。 晉 葛洪 抱樸子·漢過:“云觀變?yōu)楹弥?,象魏化為虎豹之蹊?!?span id="h8aymg9" class="book">《南齊書·高帝紀上》:“入兵萬乘之國,頓戟象魏之下?!?宋 蘇軾 《上太皇太后賀正表》:“臣職守江湖,心馳象魏。天威咫尺,想聞清蹕之音。” 清 顧炎武 《雒陽》詩:“象魏云常紫, 龍池 水自清?!?/div>
《漢語大詞典》:圖書府(圖書府)
(1).國家藏書的地方。晉書·天文志上:“東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圖書之秘府也?!?唐 張說 《恩制賜食于麗正殿書院宴》詩:“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br />(2). 宋 借指秘書監(jiān)。宋史·楊徽之傳:“ 咸平 初,加禮部侍郎。二年春,以衰疾求解近職,改兵部,仍兼祕書監(jiān)。入謝。命坐,勞之曰:‘圖書之府,清凈無事,俾卿得以養(yǎng)性也?!?/div>
《國語辭典》:主權(quán)(主權(quán))  拼音:zhǔ quán
1.獨立自主,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權(quán)力?!段拿餍∈贰返谒奈寤兀骸复髱浀淖h論,誠然寓意深遠,但是各式事情,一齊惟顧問官之言是聽,恐怕大權(quán)旁落,大帥自己一點主權(quán)沒有?!?br />2.近代構(gòu)成國家的四要素之一。是國家至高無上的政治權(quán)力,對內(nèi)具有排外的管轄權(quán),對外則有不受他國干涉的權(quán)力?!段拿餍∈贰返谌嘶兀骸钢袊Я酥鳈?quán),辦一個小小犯人,都要聽外國人做主。」
《漢語大詞典》:詩國(詩國)
詩的國家;詩的境域。 唐 白居易 《見殷堯藩侍御〈憶江南〉詩三十首詩中多敘蘇杭勝事余嘗典二郡因繼和之》:“境牽吟詠真詩國,興入笙歌好醉鄉(xiāng)?!?清 俞樾 《紅葉讀書樓雅集圖序》:“一時鏖戰(zhàn)酒兵,尋盟詩國者,或 溫八叉 之詩格,或 柳三變 之詞華。”《詩刊》1976年第一期:“我們偉大的國家被稱為‘詩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無數(shù)優(yōu)秀的詩篇。”
《漢語大詞典》:記府(記府)
古代國家收藏文書史策的府署。史記·蒙恬列傳:“ 成王 觀於記府,得 周公 旦 沉書,乃流涕曰:‘孰謂 周公 旦 欲為亂乎?’” 漢 桓寬 鹽鐵論·結(jié)和:“功勛粲然,著於海內(nèi),藏於記府?!?/div>
《國語辭典》:國故(國故)  拼音:guó gù
1.國家所遭受的變故?!抖Y記。文王世子》:「凡釋奠者,必有合也,有國故則否?!?br />2.本國固有的文化與學術(shù)。如:「整理國故」、「他一心想保存國故,振興文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