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677,分112頁顯示  上一頁  18  19  20  21  22  24  25  26  2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邑屋
政務(wù)
公元
內(nèi)憂
邦政
國府
官法
國危
辱國
古國
鼎味
國號
三閣
亂國
危邦
《漢語大詞典》:邑屋
(1).古代行政區(qū)域單位。莊子·胠篋:“闔四竟之內(nèi),所以立宗廟社稷,治邑屋州閭鄉(xiāng)曲者,曷嘗不法圣人哉!” 成玄英 疏:“司馬法:六尺為步,步百為畝,畝百為夫,夫三為屋,屋三為井,井四為邑?!?br />(2).引申指鄉(xiāng)里。隸釋·漢廣漢屬國侯李翊碑:“赫赫惟忠,屬國 李侯 ,發(fā)跡邑屋,聲冠方嵎?!?br />(3).邑里的房舍;村舍。戰(zhàn)國策·齊策四:“愿得賜歸,安行而返臣之邑屋?!?span id="b7xaszm" class="book">《漢書·游俠傳·郭解》:“居邑屋不見敬,是吾德不脩也,彼何辠!” 顏師古 注:“邑屋,猶今人言村舍、巷舍也。” 晉 陶潛 《還舊居》詩:“阡陌不移舊,邑屋或時非。”宋史·天文志一:“其間又有邑屋山林之蔽?!?br />(4).陵邑的房舍。指祠堂。舊唐書·李吉甫傳:“臣以祠堂之設(shè),禮典無文……昔 漢 章帝 時,欲為 光武 原陵 、 明帝 顯節(jié)陵 各起邑屋, 東平王 蒼 上疏言其不可?!?br />(5).引申為國家神器,政權(quán)。 宋 王安石 《九鼎》詩:“ 始皇 區(qū)區(qū)求不得,坐令神姦窺邑屋?!?/div>
《國語辭典》:政務(wù)(政務(wù))  拼音:zhèng wù
國家及其他政治團體的事務(wù)?!逗鬂h書。卷四○。班彪傳上》:「政務(wù)之績,有絕異之效?!?/div>
《國語辭典》:公元  拼音:gōng yuán
歐美諸國以耶穌基督誕生之年為紀(jì)元之始,世界各國多有采用者,故稱為「公元」。也稱為「西元」。
《國語辭典》:內(nèi)憂(內(nèi)憂)  拼音:nèi yōu
1.內(nèi)部的憂患。多指國家內(nèi)部不安定?!秶Z。晉語六》:「且唯圣人能無外患,又無內(nèi)憂。」《史記。卷五。秦本紀(jì)》:「國家內(nèi)憂,未遑外事。」也作「內(nèi)患」。
2.母喪。唐。張說〈故洛陽尉贈朝散大夫馬府君碑〉:「入太學(xué),舉明經(jīng),補巴西尉,內(nèi)憂去職?!挂沧鳌竷?nèi)艱」。
《漢語大詞典》:邦政
國家軍政;執(zhí)掌國家軍政。《書·周官》:“司馬掌邦政,統(tǒng)六師,平邦國?!?孔 傳:“夏官卿主戎馬之事,掌國征伐,統(tǒng)正六軍,平治王邦四方國之亂者?!?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禁衛(wèi)·錦衣衛(wèi):“遂使在京三品衙門,忽有外任二品之官,於典制則乖,於官守則舛。武人之無識無足責(zé),而邦政大臣,亦視為固然,無一糾正之者,惜矣?!?/div>
《漢語大詞典》:國府(國府)
指國家的樂府機關(guān)。
《國語辭典》:官法  拼音:guān fǎ
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同今日的行政法規(guī)?!豆茏?。七法》:「百匿傷上威,奸吏傷官法?!埂度辶滞馐贰返谝凰幕兀骸改慵楣樟巳思沂古?,犯著官法,若不是我替你遮蓋,怕老爺不會打折你的狗腿!」
《漢語大詞典》:國危(國危)
指國家有危難。周禮·秋官·小司寇:“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鄭玄 注:“國危謂有兵寇之難?!?span id="6rj8nzq" class="book">《左傳·桓公五年》:“度其國危,遂不復(fù)。”韓非子·三守:“人主有三守。三守完,則國安身榮;三守不完,則國危身殆?!?/div>
分類:國家危難
《國語辭典》:辱國(辱國)  拼音:rù guó
使國家蒙受恥辱?!盾髯印8粐罚骸钙涠Y節(jié)奏也,芒軔僈楛,是辱國已。」《薛仁貴征遼事略》:「臣有辱國之愆,罪當(dāng)萬死?!?/div>
分類:凌辱國家
《漢語大詞典》:古國(古國)
(1).古代封國。 唐 司空曙 《送永陽崔明府》詩:“古國羣 舒 地,前當(dāng) 桐柏關(guān) ?!?br />(2).歷史悠久的國家。 魯迅 《而已集·當(dāng)陶元慶君的繪畫展覽時》:“我想,這是古國的青年的遲暮之感。” 許地山 《東野先生》:“堂堂的古國,連章身底衣服也要跟隨別人,豈不太笑話了?”
《漢語大詞典》:鼎味
(1).鼎中美食。南齊書·劉休傳:“帝頗有好尚,尤嗜飲食, 休 多藝能,爰及鼎味,問無不解。” 唐 韓愈 《答柳柳州食蝦蟇》詩:“居然當(dāng)鼎味,豈不辱釣罩?”
(2).相傳 商 武丁 問 傅說 如何治理國家, 傅 以如何調(diào)鼎中之味對。后以“鼎味”指國政。《晉書·裴秀傳》:“孝友著於鄉(xiāng)黨,高聲聞於遠近。誠宜弼佐謨明,助和鼎味,毗贊大府,光昭盛化?!?span id="5b6vbn6" class="book">《宋書·隱逸傳·周續(xù)之》:“若升之宰府,必鼎味斯和?!?/div>
《國語辭典》:國號(國號)  拼音:guó hào
代表一國的名號?!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覆粩?shù)年間,吳王削平禍亂,定鼎應(yīng)天,天下一統(tǒng),建國號大明?!?/div>
《漢語大詞典》:三閣(三閣)
(1). 魏 晉 時的國家藏書樓,有內(nèi)外三閣,屬秘書監(jiān)。《北史·牛弘傳》:“ 魏文 代 漢 ,更集經(jīng)典,皆藏在秘書內(nèi)外三閣,遣秘書郎 鄭默 刪定舊文?!?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陸機〈謝平原內(nèi)史表〉》:“入朝九載,歷官有六,身登三閣,官成兩宮?!?李善 注:“秘書郎掌中外三閣經(jīng)書?!?br />(2).指 南朝 陳后主 所建 臨春 、 結(jié)綺 、 望仙 三閣。南史·后妃傳下·陳后主張貴妃:“ 至德 二年,乃於 光昭殿 前起 臨春 、 結(jié)綺 、 望仙 三閣,高數(shù)十丈?!?唐 劉禹錫 《三閣詞》之一:“貴人三閣上,日晏未梳頭。” 宋 蘇軾 《刁景純席上和謝生》詩之二:“綺羅勝事齊三閣,賓主談鋒敵兩都?!?明 高啟 《陳宮》:“春風(fēng)三閣繡參差,狎客爭陳璧月詞。”
《國語辭典》:亂國(亂國)  拼音:luàn guó
1.動蕩不安的國家。《周禮。秋官。大司寇》:「三曰刑亂國,用重典?!挂卜Q為「亂邦」。
2.擾亂國家。《管子。法禁》:「上以蔽君,下以索民,此皆弱君亂國之道?!埂度龂萘x》第六回:「帝星不明,賊臣亂國,萬民涂炭,京城一空?!?/div>
《國語辭典》:危邦  拼音:wéi bāng
不安寧的國家?!墩撜Z。泰伯》:「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顾?。邢炳。疏:「危者,將亂之兆也,不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