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738,分116頁顯示  上一頁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名器
戰(zhàn)國
興國
國論
神器
九鼎
國勢
公有
亡國
安國
宸衷
體國
敵國
國風(fēng)
宰執(zhí)
《國語辭典》:名器  拼音:míng qì
1.用以分別尊卑的爵位及車服儀制?!逗鬂h書。卷一五。來歙傳》:「愚聞為國者慎器與名,為家者畏怨重禍。俱慎名器,則下服其命;輕用怨禍,則家受其殃?!埂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豈無鹡鸰,固慎名器?!?br />2.貴重的寶器?!秶Z。魯語上》:「今國病矣,君盍以名器請糴于齊?」
《國語辭典》:戰(zhàn)國(戰(zhàn)國)  拼音:zhàn guó
1.(西元前403~前221)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起,至秦始皇統(tǒng)一止,因《戰(zhàn)國策》一書而得名。此一時(shí)期,因周室衰微,列國互相交戰(zhàn)爭雄,最后由秦并滅六國,統(tǒng)一天下,結(jié)束紛擾的局面。
2.參與戰(zhàn)爭的國家?!豆茏?。霸言》:「戰(zhàn)國眾,后舉可以霸。戰(zhàn)國少,先舉可以王?!?/div>
《漢語大詞典》:興國(興國)
(1).振興國家。《穀梁傳·僖公二十二年》:“古者被甲嬰胄,非以興國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span id="acuaot0" class="book">《新五代史·伶官傳序》:“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br />(2).興盛的國家。左傳·昭公四年:“ 冀 之北土,馬之所生,無興國焉。恃險(xiǎn)與馬之不可以為固也,從古以然。”《商君書·去強(qiáng)》:“興國行罰,民利且畏;行賞,民利且愛?!?br />(3).劍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刀劍錄》:“ 成帝 衍 ( 晉成帝 司馬衍 )以 咸和 元年造十三口劍,銘曰‘興國’?!?/div>
《國語辭典》:國論(國論)  拼音:guó lùn
1.有關(guān)國家重大事項(xiàng)的討論、主張。《漢書。卷八三。薛宣朱博傳。薛宣》:「其法律任廷尉有馀,經(jīng)術(shù)文雅足以謀王體,斷國論?!?br />2.全國的輿論。如:「自從這個(gè)事件發(fā)生以后,國論紛紛,民心憤慨,影響不少?!?/div>
《國語辭典》:神器  拼音:shén qì
1.神物?!独献印返诙耪拢骸柑煜律衿鳎豢蔀橐?。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三國魏。王弼。注:「神,無形無方也。器,合成也。無形以合,故謂之神器也?!?br />2.比喻帝位?!度龂萘x》第八○回:「吾父功蓋寰區(qū),威震天下,然且不敢篡竊神器?!埂队讓W(xué)瓊林。卷一。朝廷類》:「神器大寶,皆言帝位?!?br />3.神奇的器物,如寶劍之類?!段倪x。張協(xié)。七命》:「神器化成,陽文陰縵?!?/div>
《國語辭典》:九鼎  拼音:jiǔ dǐng
1.夏禹時(shí),以九州貢金所鑄的鼎,被夏、商、周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quán)的傳國寶器。周德衰,九鼎乃沒于泗水彭城下。見《史記。卷一二。孝武本紀(jì)》。
2.比喻分量極重。如:「一言九鼎」。宋。黃庭堅(jiān)次韻答叔原會(huì)寂照房呈稚川〉詩:「聲名九鼎重,冠蓋萬夫望?!?/div>
《國語辭典》:國勢(國勢)  拼音:guó shì
國家的實(shí)力或形勢。宋。胡銓〈上高宗封事〉:「國勢陵夷,不可復(fù)振?!?/div>
《國語辭典》:公有  拼音:gōng yǒu
1.整個(gè)物品屬于二人以上所共有。如:「那輛車是他們兄弟倆所公有。」
2.公家所有。如:「公有停車場」。
《國語辭典》:亡國(亡國)  拼音:wáng guó
國家滅亡?!逗鬂h書。卷六三。李固傳》:「昔秦皇亡于沙丘,胡亥、趙高隱而不發(fā),卒害扶蘇,以至亡國?!固啤?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17274' target='_blank'>杜牧 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div>
《漢語大詞典》:安國(安國)
(1).使國家安定。孫子·火攻:“故明君慎之,良將警之,此安國全軍之道也?!?張預(yù) 注:“君常慎于用兵,則可以安國?!?span id="t8ndlpu" class="book">《史記·汲鄭列傳》:“公為正卿,上不能襃先帝之功業(yè),下不能抑天下之邪心,安國富民,使囹圄空虛,二者無一焉。” 隋 王通 《文中子·周公》:“其應(yīng)天順命安國濟(jì)民乎!是以 武王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事 紂 , 齊桓 不敢逆天命背人而黜 周 。”
(2).安定的國家。呂氏春秋·大諭:“故曰:天下大亂無有安國,一國盡亂無有安家,一家皆亂無有安身。”
(3).古國名。故地在今 蘇聯(lián) 烏茲別克共和國 布哈拉 一帶。為 昭武 諸國之一。
(4).參閱舊唐書·音樂志二。
(5).復(fù)姓。 漢 有 安國少季 。見史記·南越列傳
《國語辭典》:宸衷  拼音:chén zhōng
天子的心意。《魏書。卷九三。恩倖傳。王睿傳》:「宸衷懇切,備在絲綸?!固?。白居易賀雨〉詩:「庶政靡不舉,皆出自宸衷。」
《漢語大詞典》:體國(體國)
(1).創(chuàng)建或治理國家。 晉 陸機(jī) 《漢高祖功臣頌》:“體國垂制,上穆下親?!?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 劉頌 殷勤於時(shí)務(wù), 溫嶠 懇惻於費(fèi)役,并體國之忠規(guī)矣?!?清 王夫之 《家世節(jié)錄》:“嗚呼!先正體國用人,爭而不忮如此,天下何得不晏然!”參見“ 體國經(jīng)野 ”。
(2).體念國家。 宋 岳飛 《奏措置曹成事宜狀》:“奉圣旨令:……其 馬友 等并聽帥臣 岳飛 節(jié)制,各務(wù)體國,共力破賊?!?明 李東陽 《邃庵太宰先生初度迭前韻奉壽》:“夙夜在公長體國,行藏自我亦由天?!?清 梅曾亮 《臣事論》:“然有公忠體國之大臣,則亦不利乎此矣?!?/div>
《國語辭典》:體國經(jīng)野(體國經(jīng)野)  拼音:tǐ guó jīng yě
體,規(guī)劃。經(jīng),丈量。體國經(jīng)野語出《周禮。天官。序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體國經(jīng)野,設(shè)官分職,以為民極?!怪笇⒍汲莿澐譃槿舾蓞^(qū),讓官宦貴族分別居住,并將田地分配給百姓耕作。后泛指治理國家?!肚迨犯?。卷四五一。金福曾傳》:「李鴻章尤賞之,嘗疏薦稱有物與民胞之量,體國經(jīng)野之才。」
《國語辭典》:敵國(敵國)  拼音:dí guó
1.仇敵之國?!稇?zhàn)國策。秦策一》:「詘敵國,制海內(nèi)。」《水滸傳》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誅戮剿除,他日養(yǎng)成賊勢,甚于北邊強(qiáng)虜敵國。」
2.勢力相當(dāng)?shù)膰??!睹献?。盡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br />3.相當(dāng)于一國。如:「富可敵國」。《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一奮其氣,威信敵國,退而讓頗,名重太山,其處智勇,可謂兼之矣?!?br />4.能系大局輕重的人才?!逗鬂h書。卷一八。吳蓋陳臧列傳。吳漢》:「吳公差彊人意,隱若一敵國矣!」南朝梁。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勝帷幄,或門人加親,或與時(shí)抑揚(yáng),或隱若敵國?!?/div>
《國語辭典》:國風(fēng)(國風(fēng))  拼音:guó fēng
1.國家的風(fēng)俗?!妒酚洝>砣?。殷本紀(jì)》:「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以觀國風(fēng)?!?br />2.《詩經(jīng)》中各國的民間歌謠。即諸侯采擷其國的民歌,貢獻(xiàn)于天子,并由樂官統(tǒng)籌管理?!对娊?jīng)》共分十五國風(fēng),即〈周南〉至〈豳風(fēng)〉各篇皆屬之?!妒酚?。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國風(fēng)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漢語大詞典》:宰執(zhí)(宰執(zhí))
指宰相等執(zhí)掌國家政事的重臣。 唐 陸龜蒙 《自憐賦》:“丞相府不開, 平津閣 不立,布衣之説無由自通乎宰執(zhí)。”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大內(nèi):“外廊橫門北去百餘步,又一橫門,每日宰執(zhí)趨朝,此處下馬?!?span id="m6baybw" class="book">《金史·侯摯傳》:“ 摯 為人威嚴(yán),御兵人莫敢犯。在朝遇事敢言……南渡后宰執(zhí)中,人望最重?!?清 戴名世 《九科文總序》:“以謂天下之為選政者,以草莽而操文章之權(quán),其轉(zhuǎn)移人心,乃與宰執(zhí)侍從及督學(xué)之官等而深有望於大儒者,為之別黑白而定邪正,使天下曉然知所去取?!?/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