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喀麥隆共和國(喀麥隆共和國)  拼音:kā mài lóng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Cameroon
國名。位于中非洲幾內亞灣東岸,面積四十七萬五千四百四十二平方公里。首都為雅溫德(Yaounde)。人民多信仰拜物教,主要語言為法語及英語。原為英、法托管,西元一九六○年一月一日獨立,并訂五月二十日為國慶日。幣制為CFA Franc。
《國語辭典》:柬埔寨民主國(柬埔寨民主國)  拼音:jiǎn pǔ zhài mín zhǔ guó
Democratic Kampuchea
國名。位于亞洲中南半島東南部,面積十八萬一千平方公里,人口約八百四十萬。首都為金邊(Phnom Penh)。語言以高棉語、法語為主,信仰小乘佛教。柬埔寨古稱為「吉蔑」、「高棉」,自西元一世紀Funan王朝至十三世紀最為昌盛,一九五五年三月脫離法國保護,十一月九日正式獨立。一九七六年一月五日,正式改國名為「柬埔寨民主共和國」。一九七八年十二月越南攻入金邊,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國」,但不為聯(lián)合國所承認。幣制為Riel。
《國語辭典》:蒲隆地共和國(蒲隆地共和國)  拼音:pú lóng dì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Burundi
國名。位于非洲中部,是一個內陸國,面積二萬七千八百三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一百七十五萬,首都布松布拉(Bujumbura)。使用Kirundi語和法語,信仰拜物教和天主教。西元一九六二年七月一日獨立為君主立憲國家;一九六六年十一月發(fā)生政變推翻王室,改制共和。國慶日訂在七月一日。幣制為Burundi Franc。
《國語辭典》: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  拼音:shā wū dì à lā bó
Saudi Arabia
國名。參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條。
分類:國名
《國語辭典》:圣克里斯多福(圣克里斯多福)  拼音:shèng kè lǐ sī duō fú
Saint Christopher and Nevis
國名。位于加勒比海里小安地列斯群島中向風群島的北部。面積二百六十一點六平方公里,人口約四萬九千。首都巴士底市(Basseterre)。信仰英國國教、天主教、基督教,主要語言為英語。西元一四九三年由哥倫布所發(fā)現,稱為「圣克里斯多福」。一六二三年英國開拓為殖民地,故有「西印度群島殖民地之主」之稱。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九日脫離英國而獨立,并以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East Caribbean Dollar 。
《國語辭典》:葡萄牙共和國(葡萄牙共和國)  拼音:pú táo yá gòng hé guó
Portuguese Republic
國名。位于歐洲的西南部,在歐洲伊比利半島西部,東與北界西班牙,南與西瀕大西洋。面積九萬兩千零九十四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零二萬,華僑占有六千八百人。首都為里斯本(Lisbon)。人民大都信仰天主教,主要語言為葡萄牙語。葡萄和橄欖是首要作物。于西元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獨立,以六月十日為國慶日。一九四九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幣制為Euro。
《國語辭典》:哈薩克共和國(哈薩克共和國)  拼音:hā sà kè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Kazakhstan
國名。位于中亞,面積二百七十一萬七千三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六百六十九萬一千。首都阿拉木圖(Alma Ata)。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主要語言為哈薩克語、俄語。西元一九二○年于俄羅斯共和國內成立自治共和國,一九三六年加入蘇聯(lián),一九九○年十二月十六日發(fā)表獨立宣言,正式獨立,并簽署加入經濟共同體及獨立國家國協(xié)。幣制為Kazak Tenge。
《國語辭典》:菲律賓共和國(菲律賓共和國)  拼音:fēi lǜ bīn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國名。位于亞洲東南部,介于太平洋與南海之間,面積三十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六千三百萬,華僑人口一百萬,首都為馬尼拉市(Manila)。居民多信仰天主教,以菲律賓語、英語為主要語言。于西元一九四六年七月四日獨立,國慶日訂為六月十二日,幣制為Peso。
《國語辭典》:吉爾吉斯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  拼音:jí ěr jí sī gòng hé guó
Kyrgyz Republic
國名。位于中亞天山山脈北側,面積十九萬八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約四百四十萬。首都為比斯凱克(Bishkek)。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遜尼派,主要語言為吉爾吉斯語、俄語。西元一九二六年成立自治共和國,一九三六年成為蘇聯(lián)的一員。一九九一年八月三十一日正式獨立,簽署「經濟共同體條約」及「獨立國家國協(xié)」。幣制為Kyrgyzstani Som。
《國語辭典》:新加坡共和國(新加坡共和國)  拼音:xīn jiā pō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Singapore
國名。位于馬來半島南端、麻六甲海峽口,為一島國。面積約六百二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二百七十萬,首都為新加坡(Singapore)。居民以華人為主,多信仰佛教、回教、印度教及基督教,主要語言為英語、華語及馬來語。于西元一九六五年八月九日獨立,遂以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Singapore Dollar。也稱為「新加坡」、「星洲」。
《國語辭典》: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拼音:yà lì shān dà dì guó
國名。由亞歷山大大帝統(tǒng)治,領土包括希臘本土原來的波斯帝國,東至印度河西岸。疆界廣大,文化差異又深。在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后分裂為托勒密、塞流卡斯、安提哥內等三國。
《國語辭典》:塔吉克共和國(塔吉克共和國)  拼音:tǎ jí kè gòng hé guó
Republic of Tajikistan
國名。位于中亞,面積十四萬三千一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五百三十萬。首都為杜尚貝(Dushanbe)。人民多信仰伊斯蘭教游尼派,主要語言為塔吉克語、俄語。西元一九二四年于烏茲別克共和國內創(chuàng)立自治國,一九二九年升格為蘇聯(lián)的一員,一九九○年發(fā)表主權宣言,一九九一年九月九日正式獨立并簽署經濟共同體條約及獨立國家國協(xié)創(chuàng)立協(xié)定。幣制為Somoni。
《國語辭典》:安地卡及巴布達(安地卡及巴布達)  拼音:ān dì kǎ jí bā bù dá
Antigua and Barbuda
國名。位于東加勒比海小安地列斯群島中背風群島的北部,面積四百四十一平方公里,人口約八萬。首都為圣約翰(St. John's)。人民多信仰英國國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原為英國殖民地。于西元一九八一年十一月一日獨立,所以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East Caribbean Dollar。
《國語辭典》:巴布亞紐幾內亞(巴布亞紐幾內亞)  拼音:bā bù yà niǔ jī nèi yà
Papua New Guinea
國名。位于南太平洋,隔著托雷斯海峽與澳大利亞相望。由巴布亞(Papua)及紐幾內亞(New Guinea)兩個殖民地合并組成。面積四十六萬一千六百九十平方公里,人口約三百六十九萬。首都為摩爾斯貝港(Port Moresby),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原始宗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巴布亞、紐幾內亞原為英、德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由聯(lián)合國交給澳大利亞合并托管治理,改名為巴布亞紐幾內亞。西元一九七五年九月十六日托管結束,正式獨立,并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單位為Kina。
《國語辭典》:象牙海岸  拼音:xiàng yá hǎi àn
C?te d'Ivoire
國名。位于非洲西部。參見「象牙海岸共和國」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