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欽察汗國(欽察汗國)  拼音:qīn chá hán guó
國名。元代四個大汗國之一。拔都西征時,建立于窩瓦河下游的東岸,統(tǒng)轄鄂畢河以西,包括今獨立國協的大部分和波蘭的東南部。十五世紀末,失去對莫斯科大公國的控制。十六世紀分裂為喀山汗國、阿斯特拉罕汗國、克里米亞汗國,先后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俄羅斯帝國并吞。
《國語辭典》:薩爾瓦多(薩爾瓦多)  拼音:sà ěr wǎ duō
Salvador
國名。位于中美洲中部,南濱太平洋。參見「薩爾瓦多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賽普勒斯(賽普勒斯)  拼音:sài pǔ lè sī
Cyprus
國名。位于地中海東部。參見「賽普勒斯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貴霜王朝(貴霜王朝)  拼音:guì shuāng wáng cháo
國名。貴霜民族于西元一至五世紀間所建的王朝。統(tǒng)有印度西北及中亞細亞,后被波斯薩珊王朝所滅。
《國語辭典》:瓜地馬拉(瓜地馬拉)  拼音:guā dì mǎ lā
Guatemala
國名。位居中美洲中部。參見「瓜地馬拉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宏都拉斯  拼音:hóng dū lā sī
Honduras
國名。位于中美洲。參見「宏都拉斯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花剌子?! ?span id="cgvyd9v" class='label'>拼音:huā là zǐ mó
國名。在中亞西部伊朗阿姆河三角洲地區(qū),宋代突厥族建國于此,初為塞爾柱朝的外藩,后滅塞爾柱,并有波斯之地,勢甚強,旋為元太祖所滅。也稱為「回回國」。
《國語辭典》:格瑞那達(格瑞那達)  拼音:gé ruì nà dá
Grenada
國名。位于加勒比海之東,大西洋之西,為小安地列斯群島之一,面積三百四十四平方公里。首都為圣喬治市(Saint George's)。人民多信仰天主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原為英國殖民地,于西元一九七四年二月七日獨立,故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Eastern Caribbean Dollar。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日,與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也譯作「格瑞內達」。
《國語辭典》:拉脫維亞(拉脫維亞)  拼音:lā tuō wéi yà
Latvia
國名。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位于歐洲北部。參見「拉脫維亞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賴比瑞亞(賴比瑞亞)  拼音:lài bǐ ruì yà
Liberia
國名。位于非洲西部,面臨大西洋。參見「賴比瑞亞共和國」條。
《國語辭典》:吉里巴斯  拼音:jí lǐ bā sī
kiribati
國名。位于亞太地區(qū)。參見「吉里巴斯共和國」條。
分類:國名
《國語辭典》:基輔公國(基輔公國)  拼音:jī fǔ gōng guó
國名。俄羅斯第一個有組織的國家,主要民族為斯拉夫人,因國都為基輔,故稱為「基輔公國」。建于西元第九世紀中葉,十世紀中葉傳入基督教,貿易發(fā)達。十三世紀滅于蒙古人之手,建為欽察汗國,至十五世紀方獨立為莫斯科公國。
《國語辭典》:日耳曼帝國(日耳曼帝國)  拼音:rì ěr màn dì guó
國名。西元九六二年,羅馬教皇加冕撒克森尼王鄂圖一世為「羅馬皇帝」時正式成立的中歐國家。一一七六年改稱為「神圣羅馬帝國」,至十九世紀初才瓦解。其范圍大致在今日的德國、義大利及鄰近的小邦。
《國語辭典》:索羅門群島(索羅門群島)  拼音:suǒ luó mén qún dǎo
Solomen Island
1.群島名。位于太平洋西南新幾內亞島之東,共有數十小島,多由火山形成,間有珊瑚島,氣候溫和。也作「所羅門群島」。
2.國名。位于太平洋西南。面積約二萬七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三十萬。首都為荷尼阿拉(Honiara)。主要語言為英語、Pidgin語。原為英國的屬地,西元一九七八年七月七日獨立,并訂該日為國慶日。幣制為S.I.Dollar。
《國語辭典》:列支敦斯登  拼音:liè zhī dūn sī dēng
Liechtenstein
國名。位于奧地利與瑞士之間。參見「列支敦斯登侯國」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