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45詞典 1分類詞匯 44
《漢語大詞典》:云仍(雲(yún)仍)
亦作“ 云礽 ”。
(1).遠孫。爾雅·釋親:“晜孫之子為仍孫,仍孫之子為云孫?!?郭璞 注:“言輕遠如浮云。” 宋 范成大 《次諸葛伯山贍軍贈別韻》:“我家 鴟夷子 ,竹帛照 吳 越 。云仍無肖似,頫首媿前哲。” 明 李東陽 《贈闕里孔以昌》詩:“已向云仍占圣澤,還從伯仲識風標?!?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九:“端門受命有云礽,一脈微言我敬承?!?劉逸生 注:“云礽,遙遠的孫輩?!?br />(2).比喻后繼者。 清 譚嗣同 《仁學》三一:“ 顧 ( 顧炎武 )出於 程 ( 程顥 、 程頤 )、 朱 ( 朱熹 ), 程 朱 則 荀 ( 荀卿 )學之云礽也。”
(3).沿襲;因襲。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引:“譌謬云仍,詖淫展轉(zhuǎn),稱名日戾,取義日淆?!?姚華 《曲海一勺·駢史上》:“考其命筆,取便直言,文情弗宣,率爾易盡,枝葉於而非云礽于也。”
《漢語大詞典》:陳陳(陳陳)
(1).指陳年的糧食。 唐 杜牧 《早秋》詩:“銖秤與縷雪,誰覺老陳陳?” 宋 蘇軾 《用前韻再和孫志舉》:“期子如太倉,會當發(fā)陳陳?!?br />(2).沿襲;因襲。 清 惲敬 《與王廣信書》:“ 退之 恥蹈之,故破壞文體而不顧,蓋陳陳之惡,甚于破壞?!?br />(3).久遠。 唐 歐陽詹 《甘露述》:“覩者爭取,或食或翫,噫,天冥冥其間蓄靈,地陳陳其間蓄神?!?/div>
《國語辭典》:倚傍  拼音:yǐ bàng
1.取法、承襲?!稌x書。卷七六。王廙傳》:「公阿衡皇家,便當倚傍先代耳?!?br />2.依靠?!冻蹩膛陌阁@奇》卷二○:「假如那王孫公子倚傍著祖宗勢耀,頂戴著先人積攢下的錢財,不知稼穡,又無甚事業(yè),只圖快樂,落得受用。」
《國語辭典》:沿習(沿習)  拼音:yán xí
依循向來的習慣。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上》:「士大夫家祭多不同,蓋五方風俗沿習,與其家法所從來各異?!?/div>
《漢語大詞典》:緣習(緣習)
猶因襲。 宋 姚寬 西溪叢語卷上:“被紫荷橐。按荷橐,即持荷之荷也?;蛞詾樽虾砷遥且?。 宋之京 云:‘猥挈荷橐,預從豹乘?!跃壛曋`?!?/div>
分類:因襲
《漢語大詞典》:襲因(襲因)
猶因襲。承繼。 漢 李尤 《云臺銘》:“ 周氏 舊居,維 漢 襲因。崇臺嶒峻,上礙蒼云?!?/div>
分類:因襲承繼
《漢語大詞典》:襲履(襲履)
因襲;沿襲。 明 吳從善 《〈郁離子〉序》:“闡天地之隱,發(fā)物理之微……反覆以盡乎古今,懇到以中乎要會,不襲履陳腐,而於圣賢之道,若合符節(jié)。”
分類:因襲沿襲
《漢語大詞典》:依襲(依襲)
因襲。
分類:因襲
《國語辭典》:復禮(復禮)  拼音:fù lǐ
實踐禮義。《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為仁?!埂稌x書。卷九二。文苑傳。李充傳》:「室有善言,應在千里,況乎行止復禮克己。」
《國語辭典》:因革  拼音:yīn gé
因襲變革?!端螘?。卷三。武帝本紀下》:「雖遭遇異涂,因革殊事。」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明詩》:「宋初文詠,體有因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div>
《漢語大詞典》:因仍
猶因襲,沿襲。三國志·魏志·程昱傳:“轉(zhuǎn)相因仍,莫正其本?!?宋 王禹偁 《五哀詩》:“文自 咸通 后,流散不復雅,因仍歷 五代 ,秉筆多艷冶。” 鄭觀應 《盛世危言·治河》:“天下事因仍者易為功,創(chuàng)始者難為力。”
分類:因襲沿襲
《漢語大詞典》:憑風(憑風)
因襲其風尚。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夸飾:“自 宋玉 、 景差 ,夸飾始盛; 相如 憑風,詭濫愈甚?!?/div>
分類:因襲風尚
《國語辭典》:饾饤(餖飣)  拼音:dòu dìng
1.堆疊的食品。宋。郭應祥 好事近。今歲度元宵詞:「客來草草辦杯盤,饾饤雜蔬果?!挂沧鳌付佛棥?、「饤饾」。
2.堆積。宋。王觀〈慶清朝慢。調(diào)雨為酥〉詞:「晴則個,陰則個,饾饤得天氣,有許多般?!骨濉?咨腥巍短一ㄉ?。凡例》:「詞中所用典故,信手拈來,不露饾饤堆砌之痕?!?/div>
《國語辭典》:饤饾(飣餖)  拼音:dìng dòu
供陳列、堆砌而不吃的食品。唐。韓愈喜侯喜至贈張籍張徹〉詩:「呼奴具盤餐,饤饾魚菜贍。」也作「饾饤」、「斗饤」。
《漢語大詞典》:承用
因襲,沿用。 齊治平 《〈拾遺記〉前言》:“這個說法直到現(xiàn)在還有人承用,但實際考察起來,是站不住腳的?!?/div>
分類:因襲沿用
《漢語大詞典》:習故(習故)
(1).指親近的人和故舊。韓非子·孤憤:“凡當涂者之於人主也,希不信愛也,又且習故?!?陳奇猷 集釋:“習故,謂近習故舊也?!?span id="6j2re6w" class="book">《呂氏春秋·求人》:“故賢主之於賢者也,物莫之妨,戚愛習故,不以害之,故賢者聚焉?!?br />(2).謂因襲成規(guī)。后漢書·仲長統(tǒng)傳:“中世之選三公也,務於清慤謹慎,循常習故者,是婦女之檢柙,鄉(xiāng)曲之常人耳?!?宋 周密 齊東野語·誅韓本末:“殊不知時移事久,人情習故,一旦騷動,怨嗟并起?!?梁啟超 《敬告我國民》:“蹈常習故,聊以自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