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0詞典 4分類詞匯 56
《漢語大詞典》:走為上計(走爲(wèi)上計)
謂遇到強敵或陷于困境時,以離開回避為最好的策略。語本南齊書·王敬則傳:“ 檀公 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水滸傳》第十八回:“ 晁蓋 道:‘卻才 宋押司 也教我們走為上計,卻是走那里去好?’”亦作“ 走為上著 ”、“ 走為上策 ”。《洪秀全演義》第十回:“ 錢江 道:‘黑暗官吏擅威作福,為足下計,倒是走為上著?!?span id="eccmeeu" class="book">《廿載繁華夢》第一回:“又見查辦拿人的風(fēng)聲,一天緊似一天,計不如走為上著?!?蔣子龍 《機電局長的一天》:“他感到,內(nèi)心的一些想法擺到桌面上是站不住腳的,還是走為上策?!眳⒁姟?三十六策,走是上計 ”。
《漢語大詞典》:梗避
謂設(shè)法回避。 唐 孫樵 《與高錫望書》:“為史官者,明不顧刑辟,幽不愧神怪,若梗避于其間,其書可燒也?!?/div>
《漢語大詞典》:諱掩(諱掩)
回避掩飾。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人事亦然,衣食家室邦國之爭,形現(xiàn)既昭,已不可諱掩?!?/div>
分類:回避掩飾
《國語辭典》:背光性  拼音:bèi guāng xìng
有些動物或微生物具有回避光的照射并喜歡藏在陰暗地方的特性。
《國語辭典》:避而不談(避而不談)  拼音:bì ér bù tán
刻意回避、隱藏而不說。如:「對于記者的詢問,他一概避而不談。」
《漢語大詞典》:避毀就譽(避毀就譽)
回避詆毀而追求稱譽。墨子·耕柱:“且 翟 ( 墨翟 )聞之:‘為義非避毀就舉。’去之茍道,受枉何傷?”
《漢語大詞典》:避君三舍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楚子 饗之,曰:‘公子若反 晉國 ,則何以報不穀?’……﹝ 重耳 ﹞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 晉國 , 晉 楚 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庇?span id="cmgggwo" class="book">《僖公二十八年》:“ 子犯 曰;‘師直為壯,曲為老,豈在久乎?微 楚 之惠不及此,退三舍辟之,所以報也?!?杜預(yù) 注:“一舍,三十里。初, 楚子 云:‘若反國何以報我?’故以退三舍為報?!焙笠浴氨芫帷薄ⅰ氨苘娙帷敝竿俗尯突乇堋?宋 劉克莊 《題蔡炷主簿詩卷》詩:“放子一頭嗟我老,避君三舍與之平?!?邢院生 《叛女》十七:“但是笑聲過后,越想越不是滋味,因為那個 夕佳軒主 總是不冷不熱,避軍三舍,實在令人惱火。”亦省作“ 避三舍 ”。 宋 王十朋 《除館職謝宰相啟》:“某性資愚鈍,術(shù)業(yè)空踈,避三舍於廣場,屢聞筆硯;終一星於太學(xué),始脫虀鹽。” 元 姚燧 《趙溫甫自汴托人求詩》詩:“定將餘有易所無,莫畏先聲避三舍。”
分類:退讓回避
《漢語大詞典》:避溺山隅
《漢語大詞典》:屈避
屈身回避。 宋 洪邁 容齋四筆·臺諫分職:“供奉官惟宰相外無屈避?!?/div>
分類:屈身回避
《國語辭典》:勢在必行(勢在必行)  拼音:shì zài bì xíng
形容事情迫于情勢,非做不可。如:「為了維護食品安全,這項法令勢在必行?!?/div>
分類:躲開回避
《漢語大詞典》:開鑼喝道(開鑼喝道)
(1).古代官吏出行時,衙役在前面敲鑼,吆喝行人回避。《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二回:“每逢出門,定要開鑼喝道,叫人家認(rèn)得他是官?!痹絼?span id="bqcpmeb" class="book">《二度梅》第二場:“我枉為七尺男子漢,到何時開鑼喝道到墳前。”
(2).比喻替人炫耀張揚。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隱士》:“一到掛上隱士的招牌,則即使他并不‘飛去飛來’,也一定難免有些表白、張揚;或是他的幫閑們的開鑼喝道?!?/div>
《漢語大詞典》:愧避
因羞愧而回避。 唐 李朝威 《柳毅》:“然而恨貫肌骨,亦何能媿避,幸一聞焉?!?/div>
分類:羞愧回避
《漢語大詞典》:焦坎
陰陽家所稱應(yīng)當(dāng)回避的兇神之一。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一日之中,則有白虎、黑殺……焦坎、游禍、滅門、的呼等兇神?!?/div>
《國語辭典》:鳴鑼開道(鳴鑼開道)  拼音:míng luó kāi dào
古時官吏出行,轎前有人敲鑼清道?!段拿餍∈贰返谝换兀骸溉藭R,立刻鳴鑼開道,齊奔西門外高升店而來?!?/div>
《漢語大詞典》:離世遁上(離世遁上)
超脫世俗,回避君上。韓非子·八說:“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陳奇猷 集釋:“《難一篇》:‘ 齊桓公 時,有處士曰 小臣稷 , 桓公 三往而弗得見,五往乃得見之?!措x世遁上而高傲者?!?/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