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60詞典 4分類詞匯 56
《漢語大詞典》:回隱(迴隱)
回避,隱藏。南史·顏延之傳:“ 延之 性既褊激,兼有酒過,肆意直言,曾無回隱?!?span id="5fh5vvn" class="book">《后漢書·任隗傳》:“﹝ 隗 ﹞獨(dú)與司徒 袁安 同心畢力,持重處正,鯁言直議,無所回隱。” 宋 曾鞏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夫既自比於古之任者矣,乃欲睠顧回隱,以市於世,其可乎?”
迂遠(yuǎn)幽隱。 唐 柳宗元 《愚溪對》:“今汝之託也,遠(yuǎn)王都三千餘里,側(cè)僻迴隱?!?/div>
《漢語大詞典》:鞭聲(鞭聲)
(1).抽鞭的聲音,指古代官員出行,衙役等執(zhí)鞭驅(qū)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 宋 黃庭堅(jiān) 《賈天錫惠寶熏乞詩予以兵衛(wèi)森畫戟燕寢凝清香十字作詩報(bào)之》:“雉尾映鞭聲,金鑪拂太清?!?br />(2).策馬揚(yáng)鞭時(shí)的響聲。亦借指征戰(zhàn)。 宋 陸游 《出朝天門由小西門歸》詩:“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風(fēng)傍馬助鞭聲?!?宋 陸游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詩:“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虜運(yùn)盡行當(dāng)平;何時(shí)夜出 五原 塞,不聞人語聞鞭聲。”
《漢語大詞典》:避馬(避馬)
(1).見“ 避驄馬 ”。
(2).謂下馬回避。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八:“余在南翰林,獨(dú)吏部各司以孔目是中見官,欲其避馬。余曰:‘豈有朝廷司筆札文翰之臣,乃下馬入委巷小人之家避一郎署耶?’” 明 于慎行 《穀山筆塵·制典上》:“大明會(huì)典:官員隔一品避馬,隔三品跪。”
分類:下馬回避
《漢語大詞典》:避驄馬(避驄馬)
后漢書·桓典傳:“是時(shí)宦官秉權(quán), 典 執(zhí)政無所回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后以“避驄馬”指回避侍御史。 唐 孟浩然 《與黃侍御北津泛舟》詩:“本欲避驄馬,何如同鷁舟。” 明 徐渭 《祭張御史母》:“爰對大廷,寵命首仙鳧之選;入班蘭省,行人避驄馬之鞭。”亦省作“ 避驄 ”、“ 避馬 ”。 唐 白居易 《見蕭侍御憶舊山草堂詩因以繼和》:“晚起慵冠豸,閑行厭避驄?!?唐 王維 《為人祭某官文》:“時(shí)無寃人,路多避馬?!?元 薩都剌 《送僉事王君實(shí)之淮東》詩:“ 淮 上有官皆避馬, 竹西 無處不題詩?!?明 何景明 《送李體仁按云南》詩:“九霄看鳳下,萬里避驄行?!?/div>
《漢語大詞典》:諱避(諱避)
亦作“ 諱辟 ”。 隱匿回避。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書事時(shí),詭其實(shí)以有避也;其書人時(shí),易其名以有諱也。故詭 晉文 得志之實(shí),以代諱避致王也?!?晉 杜預(yù) 《〈春秋經(jīng)傳集解〉序》:“三曰婉而成章,曲從義訓(xùn),以示大順,諸所諱辟,璧假 許 田之類是也?!?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辨史:“ 漢文帝 紀(jì)年有 后元 , 景帝 有 中元 ,有 后元 。 葛勝仲 曰:‘謂之后,則疑若有極,乃不諱避,何耶?’”
分類:隱匿回避
《漢語大詞典》:避讎(避讎,避讐)
亦作“避仇2”。亦作“ 避仇 ”。
(1).回避與自己有仇隙的人。荀子·成相:“尚得推賢不失序,外不避仇,內(nèi)不阿親,賢者予!”呂氏春秋·去私:“外舉不避讎,內(nèi)舉不避子, 祁黃羊 可謂公矣?!?span id="jxpzz75" class="book">《晉書·劉頌李重傳論》:“至於緣其私議,不平 劉友 ,異夫憎而知善,舉不避讐者歟!”
(2).躲避仇人,以免受害。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 項(xiàng)梁 殺人,與 籍 避仇於 吳中 ?!?span id="577rdnp" class="book">《后漢書·馬武傳》:“少時(shí)避讎,客居 江夏 。” 唐 韓愈 《東都遇春》:“深居疑避仇,默臥如當(dāng)瞑?!?明 馮夢龍 《女丈夫·洪客祈雨》:“聞他避讐 西京 ,不免往彼相訪?!?清 龔煒 巢林筆談·摘菜者:“或云幾日前,曾有使來,蓋一官人也,避仇至此,仇死故去,不知其姓名?!?/div>
《國語辭典》:回忌  拼音:huí jì
1.回避忌諱?!缎绿茣>硪话宋?。王徽傳》:「書二十馀上,言無回忌,公議浩然歸重?!?br />2.人死后一周年的忌日。
分類:回避避忌
《漢語大詞典》:避回(避迴)
亦作“ 避迴 ”。 回避;避忌。漢書·酷吏傳·王溫舒:“稍遷至 廣平 都尉,擇郡中豪敢往吏十餘人為爪牙,皆把其陰重罪,而縱使督盜賊,快其意所欲得。此人雖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回,夷之,亦滅宗?!?顏師古 注:“避回,謂不盡意捕擊也?!?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斬?cái)唷?/span>:“期會(huì)不到,聞鼓不行,乘寬自留,避迴自止,初近后遠(yuǎn),喚名不應(yīng),車甲不具,兵器不備,此為輕軍,輕軍者斬?!?章炳麟 《致袁世凱書》:“曩者 孫公 草創(chuàng) 金陵 ,綱紀(jì)未具,政事小有凌亂;其於 炳麟 ,又有同義肺府之親,然猶奮筆彈射,無所避回?!?/div>
分類:回避避忌
《漢語大詞典》:避隱(避隱)
(1).遮蔽;隱蔽。史記·大宛列傳論:“《禹本紀(jì)》言: 河 出 崑崙 。 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宋 葉適 《宿覺庵記》:“稍種竹樹,有所避隱出沒,以為風(fēng)雨晦明之地?!?br />(2).避世隱居。后漢書·陳寔傳:“后令復(fù)召為吏,乃避隱 陽城山 中?!?三國 魏 曹植 《夏禹贊》:“避隱 商山 ,示不敢蒞,諸侯向己,乃奉天秩?!?元 袁桷 《安先生墓表》:“素多疾,嘗避隱 封龍山 ,然卒不得年?!?br />(3).回避躲藏。 宋 洪邁 《夷堅(jiān)支志景·黃陂丞》:“縣宰 建昌 李德叟 率主簿尉偕視之,二婦了不避隱?!?br />(4).避忌隱瞞。 明 盧象升 《特舉俸深賢能道臣疏》:“臣所言所行,有費(fèi)商榷者,本官無不直披心胸,未嘗瞻顧避隱?!?/div>
《漢語大詞典》:避驄馬(避驄馬)
后漢書·桓典傳:“是時(shí)宦官秉權(quán), 典 執(zhí)政無所回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焙笠浴氨茯嬹R”指回避侍御史。 唐 孟浩然 《與黃侍御北津泛舟》詩:“本欲避驄馬,何如同鷁舟?!?明 徐渭 《祭張御史母》:“爰對大廷,寵命首仙鳧之選;入班蘭省,行人避驄馬之鞭?!币嗍∽鳌?避驄 ”、“ 避馬 ”。 唐 白居易 《見蕭侍御憶舊山草堂詩因以繼和》:“晚起慵冠豸,閑行厭避驄?!?唐 王維 《為人祭某官文》:“時(shí)無寃人,路多避馬?!?元 薩都剌 《送僉事王君實(shí)之淮東》詩:“ 淮 上有官皆避馬, 竹西 無處不題詩?!?明 何景明 《送李體仁按云南》詩:“九霄看鳳下,萬里避驄行?!?/div>
《國語辭典》:取巧  拼音:qǔ qiǎo
1.求取工巧。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隱秀》:「或有晦塞為深,雖奧非隱,雕削取巧,雖美非秀矣?!?br />2.找機(jī)會(huì)?!督鹌棵贰返谌呋兀骸改汩e了,到他那里取巧兒和他說,就說我上覆他?!?br />3.以狡猾的手段避免繁難或謀得利益。如:「為了新產(chǎn)品的暢銷,公司每個(gè)同仁無不竭盡心力,沒有人取巧。」《歧路燈》第三四回:「若再講他們色子場中,如何取巧弄詭之處,真正一言難罄,抑且掛一漏萬。」
《漢語大詞典》:避走
(1).因回避而走開。晏子春秋·外篇上一:“ 晏子 避走,立乎門外。公令人糞灑改席,召 晏子 ,衣冠以迎。”
(2).因避害而逃跑。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七:“婢驚怖返走,人狗亦隨婢后,至家庭中,舉家避走?!?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 智伯 攻圍甚急,某避走 晉陽 。” 清 趙紹祖 《宿田家書所見》詩:“老翁急避走,入門肆督促?!?/div>
《國語辭典》:拋躲(拋趓)  拼音:pāo duǒ
拋開、遺棄。元。無名氏《貨郎旦》第一折:「你教我可憐見,你待敢是無奈之何。……只為婚姻事成拋躲。」也作「拋躲」。
《國語辭典》:拋躲(拋躲)  拼音:pāo duǒ
拋開、遺棄。宋。向滈〈如夢令。誰伴明窗獨(dú)坐〉詞:「燈燼欲眠時(shí),影也把人拋躲?!姑鳌@祖《還魂記》第一六出:「斷煙中見水閣摧殘,畫船拋躲,冷鞦韆尚掛下裙拖。」也作「拋躲」、「拋亸」、「拋離」。
分類:回避拋棄
《漢語大詞典》:亸避(軃避,嚲避)
躲避。 宋 陳元靚 《事林廣記戊集·圓社市語》:“把金銀錠打旋起,花星臨照我,怎嚲避?”
軃避:避開;回避。五燈會(huì)元·臨濟(jì)宗·興化存獎(jiǎng)禪師:“昨日赴箇村齋,中途遇一陣卒風(fēng)暴雨,卻向古廟里軃避得過?!?span id="7dvpp5h" class="book">《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國祚之所以長短,盜賊之所以生發(fā),皆有個(gè)一定的數(shù)在其間,終是軃避不得。” 明 呂坤 《好人歌》:“惡人打好人,好人只軃避?!?/div>
《漢語大詞典》:諱隱(諱隱)
回避隱瞞。魏書·楊昱傳:“ 靈太后 嘗從容謂 昱 曰:‘自薄德化不能感親姻,在外不稱人心,卿有所聞,慎勿諱隱。’” 宋 洪邁 《夷堅(jiān)丙志·饒氏婦》:“妾有過,則對主人顯言,雖數(shù)十里外田疇出納為欺亦即日舉白,無一諱隱。”
《漢語大詞典》:賤陰(賤陰)
謂回避陰濕之地。孫子·行軍:“凡軍好高惡下,貴陽而賤陰。”
分類:回避陰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