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趨避(趨避)  拼音:qū bì
急速歸附或趕緊走避?!段饔斡洝返谌呋兀骸钢堋兑住分畷?,極其玄妙,斷盡天下吉兇,使人知所趨避?!?/div>
分類:疾走回避
《漢語大詞典》:趨辟(趨辟)
(1).謂走在前面驅趕行人,使之回避車駕。周禮·秋官·條狼氏:“掌執(zhí)鞭以趨辟。” 鄭玄 注:“趨辟,趨而辟行人?!?孫詒讓 正義:“注云‘趨辟,趨而辟行人’者,前馬而趨御行人,使辟王及諸侯之車,無有干犯也?!?br />(2).速行以避退。周禮·秋官·司儀:“君答拜,客趨辟?!?/div>
《國語辭典》:回護(回護)  拼音:huí hù
包庇、袒護。元。李致遠《還牢末》第一折:「這是他自犯下來的,教我怎生回護他?」《金瓶梅》第五八回:「若是在家藏著,你進去對他媽說,教他快收拾一答兒來。俺就與你替他回護兩句言語兒,爹就罷了。」也作「回護」。
《國語辭典》:回護(迴護)  拼音:huí hù
袒護、包庇?!独蠚堄斡洝返谝涣兀骸竸傚龅溃骸耗愎珯M豎已死,你何必替他回護呢?』」也作「回護」。
《漢語大詞典》:控避
退避,回避。 宋 曾鞏 《代皇子延安郡王謝表》:“知隆名之難冒,迫大號之既行。控避莫從,震惶滋集?!?宋 葉適 《郭處士墓志銘》:“人急難求假,必隨其力以應,未嘗控避。”
分類:退避回避
《國語辭典》:避忌  拼音:bì jì
因有所忌諱而回避?!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傅珖医钏冢膊豢刹恢芗?。」《紅樓夢》第六四回:「原來賈璉、賈珍素日親密,又是弟兄,本無可避忌之人,自來是不等通報的?!?/div>
《漢語大詞典》:回隱(迴隱)
回避,隱藏。南史·顏延之傳:“ 延之 性既褊激,兼有酒過,肆意直言,曾無回隱。”后漢書·任隗傳:“﹝ 隗 ﹞獨與司徒 袁安 同心畢力,持重處正,鯁言直議,無所回隱?!?宋 曾鞏 《撫州顏魯公祠堂記》:“夫既自比於古之任者矣,乃欲睠顧回隱,以市於世,其可乎?”
迂遠幽隱。 唐 柳宗元 《愚溪對》:“今汝之託也,遠王都三千餘里,側僻迴隱?!?/div>
《漢語大詞典》:鞭聲(鞭聲)
(1).抽鞭的聲音,指古代官員出行,衙役等執(zhí)鞭驅令行人回避,以示官威。 宋 黃庭堅 《賈天錫惠寶熏乞詩予以兵衛(wèi)森畫戟燕寢凝清香十字作詩報之》:“雉尾映鞭聲,金鑪拂太清?!?br />(2).策馬揚鞭時的響聲。亦借指征戰(zhàn)。 宋 陸游 《出朝天門由小西門歸》詩:“澹日向人供帽影,微風傍馬助鞭聲。” 宋 陸游 《題醉中所作草書卷后》詩:“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虜運盡行當平;何時夜出 五原 塞,不聞人語聞鞭聲?!?/div>
《漢語大詞典》:避馬(避馬)
(1).見“ 避驄馬 ”。
(2).謂下馬回避。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史八:“余在南翰林,獨吏部各司以孔目是中見官,欲其避馬。余曰:‘豈有朝廷司筆札文翰之臣,乃下馬入委巷小人之家避一郎署耶?’” 明 于慎行 《穀山筆塵·制典上》:“大明會典:官員隔一品避馬,隔三品跪?!?/div>
分類:下馬回避
《漢語大詞典》:避驄馬(避驄馬)
后漢書·桓典傳:“是時宦官秉權, 典 執(zhí)政無所回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后以“避驄馬”指回避侍御史。 唐 孟浩然 《與黃侍御北津泛舟》詩:“本欲避驄馬,何如同鷁舟?!?明 徐渭 《祭張御史母》:“爰對大廷,寵命首仙鳧之選;入班蘭省,行人避驄馬之鞭?!币嗍∽鳌?避驄 ”、“ 避馬 ”。 唐 白居易 《見蕭侍御憶舊山草堂詩因以繼和》:“晚起慵冠豸,閑行厭避驄?!?唐 王維 《為人祭某官文》:“時無寃人,路多避馬?!?元 薩都剌 《送僉事王君實之淮東》詩:“ 淮 上有官皆避馬, 竹西 無處不題詩?!?明 何景明 《送李體仁按云南》詩:“九霄看鳳下,萬里避驄行?!?/div>
《漢語大詞典》:諱避(諱避)
亦作“ 諱辟 ”。 隱匿回避。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書事時,詭其實以有避也;其書人時,易其名以有諱也。故詭 晉文 得志之實,以代諱避致王也?!?晉 杜預 《〈春秋經傳集解〉序》:“三曰婉而成章,曲從義訓,以示大順,諸所諱辟,璧假 許 田之類是也。”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辨史:“ 漢文帝 紀年有 后元 , 景帝 有 中元 ,有 后元 。 葛勝仲 曰:‘謂之后,則疑若有極,乃不諱避,何耶?’”
分類:隱匿回避
《漢語大詞典》:避讎(避讎,避讐)
亦作“避仇2”。亦作“ 避仇 ”。
(1).回避與自己有仇隙的人。荀子·成相:“尚得推賢不失序,外不避仇,內不阿親,賢者予!”呂氏春秋·去私:“外舉不避讎,內舉不避子, 祁黃羊 可謂公矣?!?span id="syqkwaa" class="book">《晉書·劉頌李重傳論》:“至於緣其私議,不平 劉友 ,異夫憎而知善,舉不避讐者歟!”
(2).躲避仇人,以免受害。史記·項羽本紀:“ 項梁 殺人,與 籍 避仇於 吳中 ?!?span id="4kywmcu" class="book">《后漢書·馬武傳》:“少時避讎,客居 江夏 ?!?唐 韓愈 《東都遇春》:“深居疑避仇,默臥如當瞑?!?明 馮夢龍 《女丈夫·洪客祈雨》:“聞他避讐 西京 ,不免往彼相訪?!?清 龔煒 巢林筆談·摘菜者:“或云幾日前,曾有使來,蓋一官人也,避仇至此,仇死故去,不知其姓名?!?/div>
《國語辭典》:回忌  拼音:huí jì
1.回避忌諱?!缎绿茣?。卷一八五。王徽傳》:「書二十馀上,言無回忌,公議浩然歸重?!?br />2.人死后一周年的忌日。
分類:回避避忌
《漢語大詞典》:避回(避迴)
亦作“ 避迴 ”。 回避;避忌。漢書·酷吏傳·王溫舒:“稍遷至 廣平 都尉,擇郡中豪敢往吏十餘人為爪牙,皆把其陰重罪,而縱使督盜賊,快其意所欲得。此人雖有百罪,弗法;即有避回,夷之,亦滅宗?!?顏師古 注:“避回,謂不盡意捕擊也。” 三國 蜀 諸葛亮 《便宜十六策·斬斷》:“期會不到,聞鼓不行,乘寬自留,避迴自止,初近后遠,喚名不應,車甲不具,兵器不備,此為輕軍,輕軍者斬?!?章炳麟 《致袁世凱書》:“曩者 孫公 草創(chuàng) 金陵 ,綱紀未具,政事小有凌亂;其於 炳麟 ,又有同義肺府之親,然猶奮筆彈射,無所避回?!?/div>
分類:回避避忌
《漢語大詞典》:避隱(避隱)
(1).遮蔽;隱蔽。史記·大宛列傳論:“《禹本紀》言: 河 出 崑崙 。 崑崙 其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 宋 葉適 《宿覺庵記》:“稍種竹樹,有所避隱出沒,以為風雨晦明之地?!?br />(2).避世隱居。后漢書·陳寔傳:“后令復召為吏,乃避隱 陽城山 中?!?三國 魏 曹植 《夏禹贊》:“避隱 商山 ,示不敢蒞,諸侯向己,乃奉天秩。” 元 袁桷 《安先生墓表》:“素多疾,嘗避隱 封龍山 ,然卒不得年?!?br />(3).回避躲藏。 宋 洪邁 《夷堅支志景·黃陂丞》:“縣宰 建昌 李德叟 率主簿尉偕視之,二婦了不避隱?!?br />(4).避忌隱瞞。 明 盧象升 《特舉俸深賢能道臣疏》:“臣所言所行,有費商榷者,本官無不直披心胸,未嘗瞻顧避隱?!?/div>
《漢語大詞典》:避驄馬(避驄馬)
后漢書·桓典傳:“是時宦官秉權, 典 執(zhí)政無所回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焙笠浴氨茯嬹R”指回避侍御史。 唐 孟浩然 《與黃侍御北津泛舟》詩:“本欲避驄馬,何如同鷁舟?!?明 徐渭 《祭張御史母》:“爰對大廷,寵命首仙鳧之選;入班蘭省,行人避驄馬之鞭?!币嗍∽鳌?避驄 ”、“ 避馬 ”。 唐 白居易 《見蕭侍御憶舊山草堂詩因以繼和》:“晚起慵冠豸,閑行厭避驄。” 唐 王維 《為人祭某官文》:“時無寃人,路多避馬?!?元 薩都剌 《送僉事王君實之淮東》詩:“ 淮 上有官皆避馬, 竹西 無處不題詩?!?明 何景明 《送李體仁按云南》詩:“九霄看鳳下,萬里避驄行?!?/div>
《國語辭典》:取巧  拼音:qǔ qiǎo
1.求取工巧。南朝梁。劉協《文心雕龍。隱秀》:「或有晦塞為深,雖奧非隱,雕削取巧,雖美非秀矣?!?br />2.找機會。《金瓶梅》第三七回:「你閑了,到他那里取巧兒和他說,就說我上覆他?!?br />3.以狡猾的手段避免繁難或謀得利益。如:「為了新產品的暢銷,公司每個同仁無不竭盡心力,沒有人取巧?!埂镀缏窡簟返谌幕兀骸溉粼僦v他們色子場中,如何取巧弄詭之處,真正一言難罄,抑且掛一漏萬?!?/div>
《漢語大詞典》:避走
(1).因回避而走開。晏子春秋·外篇上一:“ 晏子 避走,立乎門外。公令人糞灑改席,召 晏子 ,衣冠以迎?!?br />(2).因避害而逃跑。 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七:“婢驚怖返走,人狗亦隨婢后,至家庭中,舉家避走?!?元 楊梓《豫讓吞炭》第二折:“ 智伯 攻圍甚急,某避走 晉陽 ?!?清 趙紹祖 《宿田家書所見》詩:“老翁急避走,入門肆督促?!?/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