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四面玲瓏(四面玲瓏)  拼音:sì miàn líng lóng
比喻人的手段圓滑,善于應(yīng)付各方面。如:「他馳騁在商場(chǎng)上,手腕高明,四面玲瓏,很吃得開!」
《國語辭典》:四面體(四面體)  拼音:sì miàn tǐ
由四個(gè)三角形合成的角錐??梢匀我幻鏋榈祝灿兴拿?。也稱為「三棱錐」、「三角錐」。
《漢語大詞典》:楚歌四面
見“ 楚歌四合 ”。
《漢語大詞典》:楚歌四合
比喻四面被圍,陷入孤立危急的困境。 唐 李白 《擬恨賦》:“若乃 項(xiàng)王 虎鬭,白日爭(zhēng)輝。拔山力盡,蓋世心違。聞 楚 歌之四合,知 漢 卒之重圍?!币嘧鳌?楚歌四起 ”、“ 楚歌四面 ”。 元 馬致遠(yuǎn) 《慶東原·嘆世》曲之二:“帳前滴盡英雄淚, 楚 歌四起,烏騅漫嘶。” 清 陳維嵩 《河傳·虞美人花》詞:“ 楚 歌四面,戰(zhàn)旗一片,歲歲 江 東?!眳⒁姟?楚歌 ”。
《分類字錦》:刻銘四面(刻銘四面)
見上注。
分類:
《國語辭典》:四壁  拼音:sì bì
四邊的墻?!稇?zhàn)國策。秦策二》:「妾以無燭故,常先至,掃室布席,何愛馀明之照四壁者?」
《國語辭典》:四顧(四顧)  拼音:sì gù
1.環(huán)視四周。唐。李白行路難〉:「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2.四面?!都t樓夢(mèng)》第二五回:「一望園中,四顧無人,惟見花光柳影,鳥語溪聲?!?/div>
《國語辭典》:方面  拼音:fāng miàn
1.事物的某一部分。如:「在音樂上,他對(duì)聲樂方面特別擅長。」
2.方向。《后漢書。卷五九。張衡傳》:「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br />3.獨(dú)當(dāng)一面的職務(wù)。后稱封疆大吏為「方面」?!稏|觀漢記。卷九。馮異傳》:「今專命方面,施行恩德。」
《國語辭典》:海內(nèi)(海內(nèi))  拼音:hǎi nèi
天下,四海之內(nèi)?!睹献印A夯萃跎稀罚骸负?nèi)之地,方千里者九。」唐。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詩:「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挂沧鳌负S睢埂?/div>
《漢語大詞典》:四圍(四圍)
(1).四面環(huán)繞。 宋 周密 《癸辛雜識(shí)續(xù)集下·西湖好處》:“﹝ 西湖 ﹞青山四圍,中涵緑水,金碧樓臺(tái)相間,全似著色山水。” 元 貢奎 《偶成》詩:“瀲瀲橫塘柳四圍,雨餘來看緑陰肥。”《冷眼觀》第七回:“遠(yuǎn)遠(yuǎn)的看見有一所莊院,烏壓壓四圍樹木,遙見幾縷炊煙?!?br />(2).四周,周圍。 唐 牟融 《登環(huán)翠樓》詩:“云樹四圍當(dāng)戶暝,煙嵐一帶隔簾浮?!?元 王實(shí)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郭沫若 《夕暮》詩:“四圍蒼老的荒山,好像瘦獅一樣?!?/div>
《漢語大詞典》:拋梁
舊時(shí)營造房室上梁時(shí),總匠師以饅頭從梁上向四面上下拋擲,而誦上梁文。 宋 王禹偁 《單州成武縣行宮上梁文》:“拋梁東,東去金根御六龍,祥云未出參天岳,喜氣先生見日峯?!逼湎逻€有“拋梁西”、“拋梁南”、“拋梁北”、“拋梁上”、“拋梁下”等語。 宋 范成大 《贈(zèng)壽老》詩:“ 眉菴壽老 長隨喜,好箇拋梁祝愿文?!眳⒁姟?上梁文 ”。
《國語辭典》:上梁文  拼音:shàng liáng wén
文體名。建屋上梁時(shí)用來頌祝的駢文,末尾附詩,分東西南北上下,共計(jì)六章。始于六朝,后世多仿行。
《漢語大詞典》:靈巖(靈巖)
(1).指仙山。 晉 庾闡 《孫登隱居》詩:“靈巖霞蔚,石室鱗構(gòu),青松標(biāo)空,蘭泉吐牖?!?br />(2).山名。指 山西省 大同市 云岡 ,又名 武周山 , 北魏 建石窟于此。
(3).山名。在 江蘇省 吳縣 木瀆鎮(zhèn) 西北。一名 硯石山 。 春秋 末 吳王 夫差 建離宮于此,今 靈巖寺 即其地。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外郡·靈巖山:“ 靈巖山 有 夫差 館娃宮 、 響屧廊 、 浣花池 、 采香徑 等勝,固 吳中 麗矚也。” 清 張怡 《入山聞鶯》詩:“不識(shí) 靈巖 路,行行轉(zhuǎn)欲迷?!?br />(4).山名。在 浙江 樂清 雁蕩山 ,為 雁蕩 第一峰。 明 張煌言 《吳子佩遠(yuǎn)游雁蕩歸備述名勝因?yàn)樵娪浡浴?/a>:“ 靈巖 割元?dú)?,陰洞礙朝曦。巖中何所有,萬象迸葳蕤?!?br />(5).山名。在 江蘇 六合 東。峰巒回抱,有 瑪瑙澗 ,出五色石卵,世稱靈巖石。參閱《嘉慶一統(tǒng)志·江寧府》
(6).山名。在 山東 長清 東南。四面方正,又名 方山 。
《漢語大詞典》:四出
(1).向四面延伸;從四處長出。《周禮·春官·典瑞》“四圭有邸” 鄭玄 注引 漢 鄭司農(nóng) 云:“圭本著於璧,故四圭有邸,圭末四出故也?!?宋 王安石 《揖仙閣》詩:“水花紅四出,山竹翠相圍?!?br />(2).指到各處去。后漢書·董卓傳:“ 卓 先遣將 徐榮 、 李蒙 四出虜掠?!?span id="igtvs6f" class="book">《明史·顧清傳》:“營差四出,海內(nèi)騷然?!?王汶石 《大木匠》:“如今 桃葉 自己挑中了一個(gè)人,媽媽四出訪問,盤根究底?!?br />(3).指四出文錢。古代貨幣名,因錢背有紋四出,故稱。 清 顧炎武 《錢法論》:“﹝ 漢 ﹞逮于 靈獻(xiàn) ,為四出,為小錢, 漢 錢凡九變?!?/div>
《國語辭典》:三門(三門)  拼音:sān mén
1.古代諸侯都城有三道門,即庫門、雉門、路門。《禮記。明堂位》漢。鄭玄。注:「天子五門,皋庫稚應(yīng)路,魯有庫雉路,則諸侯三門?!?br />2.本指空門、無相門與無作門。后泛指寺院的大門。元。武漢臣《老生兒》第一折:「休道立下寺,我連三門都與你蓋了?!乖?。王實(shí)甫《破窯記》第二折:「呀!他在我三門下寫下兩句詩,男兒未遇氣沖沖,懊惱阇黎齋后鐘?!?br />3.地名。位于浙江省境東部,瀕三門灣。
《國語辭典》:阿閣(阿閣)  拼音:ē gé
四面有柱子的樓閣?!段倪x。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晉。陸機(jī)君子有所思行〉:「甲第崇高闥,洞房結(jié)阿閣?!?/div>
《國語辭典》:四垂  拼音:sì chuí
1.四方邊境。《漢書。卷七三。韋賢傳》:「四垂無事,斥地遠(yuǎn)境,起十馀郡。」
2.自四方下垂。三國魏。曹丕彈棋賦〉:「滑石霧散,云布四垂?!固?。白居易有木〉詩八首之一:「漸密陰自庇,轉(zhuǎn)高梢四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