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9
詞典
2
分類詞匯
7
分類詞匯
嗅感
氣味
鼻觀
觸鼻
腦死
品酒師
嗅覺器
《漢語大詞典》:
嗅感
即嗅覺。 陳望道
《修辭學發(fā)凡》
第九篇:“例如我們用‘馬’這一個辭,這辭就含有我們經由視感、聽覺、齅感,及其他感覺等等呈現到我們意識上來的一切印象?!眳⒁姟?嗅覺 ”。
分類:
嗅覺
《國語辭典》:
嗅覺(嗅覺)
拼音:
xiù jué
人體或一些動物鼻腔上的黏膜有嗅細胞,空氣中的氣味分子刺激嗅細胞,其神經沖動由嗅神經傳到大腦而產生嗅覺,能辨別物的香臭。也作「臭覺」。
分類:
嗅覺
鼻腔
黏膜
客觀事物
氣味
辨別
感覺
能力
敏感
感性
《國語辭典》:
氣味(氣味)
拼音:
qì wèi
1.芳香或臭惡的味道。唐。
杜甫
謝嚴中丞送青城山道士乳酒一瓶
詩:「山瓶乳酒下青云,氣味濃香幸見分?!埂都t樓夢》第六回:「只聞一陣香撲了臉來,竟不辨是何氣味。」
2.景況、情形。唐。
白居易
寒食江畔
詩:「還似往年春氣味,不宜今日病心情?!?br />3.脾氣與志趣。宋。
范成大
元日山寺
詩:「少年豪壯今如此,略與殘僧氣味同。」
4.神態(tài)。《老殘游記》第二回:「但覺那人氣味倒還沉靜,出得臺來,并無一語?!?br />5.中醫(yī)指藥的寒熱溫涼為氣,辛酸甘苦為味。
分類:
氣味
滋味
神態(tài)
喻意
意趣
嗅覺
情調
味道
結論
《國語辭典》:
鼻觀(鼻觀)
拼音:
bí guàn
鼻孔。宋。
仲并
〈
八聲甘州。正西山
〉詞:「風外青鞋未熟,鼻觀已先知。」元。白樸〈清平樂。碧云葉底〉詞:「馀生牢落江南,幽香鼻觀曾參?!?/div>
分類:
佛教
鼻孔
觀想
想法
嗅覺
《漢語大詞典》:
鼻端白
佛教修行法之一。注目諦觀鼻尖,時久鼻息成白。
《楞嚴經》
卷五:“世尊教我及 拘絺羅 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動世界,徧成虛浄,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 宋
黃庭堅
《謝曹方惠物》
詩:“注香上褭褭,映我鼻端白。”
分類:
佛教
修行
行法
注目
鼻尖
時久
鼻息
《國語辭典》:
觸鼻(觸鼻)
拼音:
chù bí
氣味攻鼻。即鼻子吸入氣味。南朝梁。
武帝
凈業(yè)賦
:「至如香氣馞起,觸鼻發(fā)識,婉娩追隨,氤氳無極。」《西游記》第四三回:「你如今為求經,念念在意;怕妖魔,不肯舍身;要齋吃,動舌;喜香甜,觸鼻;……招來這六賊紛紛,怎生得西天見佛?!?/div>
分類:
刺激
嗅覺
《國語辭典》:
腦死(腦死)
拼音:
nǎo sǐ
醫(yī)學上稱腦部失去生命力為「腦死」。一般認定的條件為腦的反應消失、腦波沒有電位以及檢波器上都沒有聽覺、視覺和嗅覺的反應。
分類:
醫(yī)學
上稱
腦部
失去
生命力
認定
反應
消失
檢波
上都
有聽
聽覺
視覺
嗅覺
《國語辭典》:
品酒師(品酒師)
拼音:
pǐn jiǔ shī
在酒廠中專門品評酒的師傅。其視覺、嗅覺及味覺相當,可以準確定出酒在顏色、氣味、及口感上的優(yōu)劣。
分類:
中專
專門
品評
師傅
視覺
嗅覺
味覺
《國語辭典》:
嗅覺器(嗅覺器)
拼音:
xiù jué qì
主司嗅覺的器官。由鼻腔、嗅細胞、嗅神經、大腦皮質部等構成。
分類:
主司
嗅覺
器官
鼻腔
細胞
大腦皮質
構成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