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商鞅 朝代:戰(zhàn)國衛(wèi)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約前390—前338 【介紹】: 即公孫鞅,亦稱衛(wèi)鞅。戰(zhàn)國時衛(wèi)國人。在秦以戰(zhàn)功封于商,亦稱商鞅、商君。少好刑名之學(xué),初為魏相公叔痤家臣。痤死,入秦,初任左庶長,實行變法,取消分封制和世襲制。令民為什伍,有罪連坐;有軍功受爵,私斗者判刑;耕織得粟帛多者免徭役;經(jīng)商及怠而貧者,連其妻子沒為官奴婢;宗室無軍功者無爵位。行之十年,民勇于公戰(zhàn),怯于私斗,鄉(xiāng)邑大治。升大良造,進一步變法,遷都咸陽。全國推行縣制,凡三十一縣。開阡陌封疆,平賦稅。統(tǒng)一度量衡制,頒布標(biāo)準(zhǔn)器。秦孝公二十二年,智擒魏將公子卬,大破魏軍。相秦十年,為秦奠定富強基礎(chǔ)。孝公卒,為公子虔等誣害,被車裂。有《商君書》。
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一
鞅姓公孫,衛(wèi)之庶孽公子,故稱衛(wèi)鞅。初事魏相公叔痤,為中庶子。痤死,去魏入秦,秦孝公以為左庶長,進大良造,封之商于,號為商君。相秦十年,秦以富強。惠王即位,公子虔之徒誣以謀反,亡還魏,魏弗受,復(fù)入秦,秦獲之,車裂以徇。有《商君書》五卷。
《漢語大詞典》:鞅斯
戰(zhàn)國 時 商鞅 和 李斯 的并稱。《文選·班固〈答賓戲〉》:“若夫 鞅 斯 之倫,衰 周 之兇人,既聞命矣?!?李周翰 注:“ 鞅 斯 ,謂 商鞅 、 李斯 也。”
分類:商鞅李斯
《漢語大詞典》:商管
商鞅 與 管仲 的并稱。韓非子·五蠹:“今境內(nèi)之民皆言治,藏 商 管 之法者家有之,而國愈貧,言耕者眾,執(zhí)耒者寡也?!?/div>
分類:商鞅管仲
《漢語大詞典》:秦學(xué)(秦學(xué))
指 商鞅 、 李斯 的刑名學(xué)。宋史·陳次升傳:“﹝ 次升 ﹞入太學(xué)時,學(xué)官始得 王安石 《字説》,招諸生訓(xùn)之, 次升 作而曰:‘丞相豈 秦 學(xué)邪?美 商鞅 之能行仁政,而為 李斯 解事,非 秦 學(xué)而何?’”
《漢語大詞典》:商夷
指 商鞅 與 管仲 。 管仲 ,名 夷吾 。 唐 陳子昂 《為朝官及岳牧賀慈竹再生表》:“色厲內(nèi)荏,心僻行堅,弄措刑之文,為 商 夷 之法?!?/div>
分類:商鞅管仲
《國語辭典》:秦孝公  拼音:qín xiào gōng
戰(zhàn)國時秦君,名渠梁。任用商鞅為相,變法改制,布惠政,恤孤寡,招戰(zhàn)士,明功賞,行之十年,國勢大振,在位二十四年而卒。
《漢語大詞典》:捐灰
棄灰。 商鞅 立法,棄灰于道者受刑。后因以“捐灰”為典,指刑罰荷刻。《文選·潘岳〈西征賦〉》:“簡良人以自輔,謂 斯 忠而 鞅 賢。寄苛制於捐灰,矯 扶蘇 於朔邊?!?李善 注:“ 商君 之法,刑棄灰於道者。”
《漢語大詞典》:邑斗(邑鬭)
謂與本邑人私斗。 商鞅 之法,邑斗有刑。《商君書·戰(zhàn)法》:“故王者之政,使民怯於邑鬭,而勇於寇戰(zhàn)?!?span id="cjyrhat" class="book">《韓非子·八奸》:“軍旅之功無踰賞,邑鬭之勇無赦罪?!?陳奇猷 集釋:“舊注:邑鬭勇者,謂恃力與邑人私鬭?!?/div>
《漢語大詞典》:鞅儀韋斯(鞅儀韋斯)
戰(zhàn)國 時 商鞅 、 張儀 、 呂不韋 和 李斯 的并稱,四人皆為 秦 相。《文選·揚雄〈劇秦美新〉》:“并吞六國,遂稱乎 始皇 ,盛從 鞅 儀 韋 斯 之邪政,馳騖 起 翦 恬 賁 之用兵。” 呂向 注:“ 始皇 盛從 商鞅 、 張儀 、 呂不韋 、 李斯 之計以邪為政?!?/div>
《國語辭典》:徙木之信  拼音:xǐ mù zhī xìn
本為商鞅變法時,募民徙木,而予金以示信的故事。見《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后用為取信于民的手段。唐。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徙木之信必行,則民不惑,此政之先也?!挂沧鳌羔隳玖⑿拧?、「移木之信」。
《漢語大詞典》:法勢(法勢)
法令與威勢。 商鞅 重法, 慎到 重勢。 漢 桓寬 鹽鐵論·申韓:“無法勢,雖賢人不能以為治?!?/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