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白臉兒(白臉兒)  拼音:bái liǎn ér
相傳唐太宗時(shí),魏徵在夢中斬下龍王的頭,龍王便向太宗索命,鬧得鬼哭神號(hào)。幸有秦叔寶和尉遲恭全身披掛,把守宮門,才鎮(zhèn)住邪祟。后太宗便將二人的像繪在門上,以代真人守衛(wèi),二人乃成為門神。后世遂稱秦叔寶為「白臉兒」。也稱為「白將軍」。
《國語辭典》:紅將軍(紅將軍)  拼音:hóng jiāng jūn
相傳唐太宗時(shí),魏徵在夢中斬下龍王的頭,龍王便向太宗索命,鬧得鬼哭神號(hào)。幸有秦叔寶和尉遲敬德全身披掛,把守宮門,才鎮(zhèn)住邪祟。后來太宗便將二人之像繪在門上,以代真人守衛(wèi),二人乃成為門神。后世即稱尉遲敬德為「紅將軍」。也稱為「黑臉兒」。
《國語辭典》:樊江關(guān)(樊江關(guān))  拼音:fán jiāng guān
戲曲劇目。隋唐故事戲。唐太宗、薛仁貴被困,柳迎春至樊江關(guān)調(diào)取樊梨花解圍。薛金蓮后至,怪樊不即馳救,怒詰之,言語失和,竟至動(dòng)武。柳迎春急出呵止,樊負(fù)氣收回發(fā)兵將令,薛無奈請罪,姑嫂言歸于好,同往解圍。
《漢語大詞典》:杜萊公(杜萊公)
指 唐太宗 時(shí)名臣 杜如晦 。因其封 萊國公 ,故稱。 唐 劉禹錫 《辯跡論》:“若 杜萊公 者,在相位日淺,將史失其傳?!?/div>
《國語辭典》:房謀杜斷(房謀杜斷)  拼音:fáng móu dù duàn
語本《舊唐書。卷六六。房玄齡等傳。史臣曰》:「世傳太宗嘗與文昭圖事,則曰:『非如晦莫能籌之?!患叭缁拗裂?,竟從玄齡之策也。蓋房知杜之能斷大事,杜知房之善建嘉謀?!固铺跁r(shí),宰相房玄齡和杜如晦共掌朝政,房氏多謀略,杜氏善決斷,因此有「房謀杜斷」之稱。
《漢語大詞典》:定武蘭亭(定武蘭亭)
《〈蘭亭序〉帖》石刻名。 唐太宗 喜 晉 王羲之 父子書法,得《蘭亭序》真跡,命人臨拓,刻于學(xué)士院。 五代 梁 時(shí)移置 汴都 ,后經(jīng)戰(zhàn)亂而遺失, 北宋 慶歷 間發(fā)現(xiàn),置于 定州 州治。 大觀 中, 徽宗 命取其石,置于 宣和殿 。 北宋 亡,石亦散失不傳。 定州 在 宋 時(shí)屬 定武軍 ,故稱此石刻及其拓本為“定武蘭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簡稱“定本”。一說《〈蘭亭序〉帖》原本為 唐 人所作,非 王羲之 書。參閱 宋 桑世昌 蘭亭考、 郭沫若 等《蘭亭論辨》。
《漢語大詞典》:十八學(xué)士(十八學(xué)士)
(1). 唐太宗 開文學(xué)館,命 杜如晦 、 房玄齡 、 于志寧 、 蘇世長 、 薛收 ( 收 卒, 劉孝孫 補(bǔ)入)、 褚亮 、 姚思廉 、 陸德明 、 孔穎達(dá) 、 李玄道 、 李守素 、 虞世南 、 蔡允恭 、 顏相時(shí) 、 許敬宗 、 薛元敬 、 蓋文達(dá) 、 蘇勗 十八人并以本官兼文學(xué)館學(xué)士,令 閻立本 繪象 褚亮 題贊。號(hào)《十八學(xué)士寫真圖》。參閱舊唐書·褚亮傳
(2). 唐玄宗 開元 年間,以 張說 、 徐堅(jiān) 、 賀知章 、 趙冬曦 、 馮朝隱 、 康子元 、 侯行果 、 韋述 、 敬會(huì)真 、 趙玄默 、 毋煚 、 呂向 、 咸廙業(yè) 、 李子釗 、 東方顥 、 陸去泰 、 余欽 、 孫季良 十八人為學(xué)士,命 董萼 繪象。參閱 宋 王應(yīng)麟 小學(xué)紺珠·名臣、 元 白珽 湛淵靜語卷二。
《漢語大詞典》:剪須燒藥(翦鬚燒藥)
唐太宗 與 李勣 君臣間的故事。 李勣 遇暴疾,驗(yàn)方云須灰可以療之, 太宗 乃自剪須為其和藥。 勣 頓首見血,泣以懇謝,帝曰:“吾為社稷計(jì)耳,不煩深謝?!币?a href='Query.aspx?type=poem&id=15135' target='_blank'>《舊唐書·李勣傳》。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詩:“翦鬚燒藥賜功臣, 李勣 嗚咽思?xì)⑸?。?/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