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656—710 【介紹】: 唐朝皇帝。高宗第七子。既嗣位,母武后臨朝稱制,廢之為廬陵王,遷均州,又遷房州。武周圣歷二年,復(fù)為太子。神龍元年,張柬之等以羽林兵討亂,始復(fù)帝位及唐國號。復(fù)位后,皇后韋后與武三思等專權(quán),安樂公主賣官鬻爵。前后在位七年,為韋后及安樂公主毒死。謚孝和皇帝。全唐文·卷十六
帝諱顯。高宗第七子。顯慶元年生。二年封周王。儀鳳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永隆元年八月立為皇太子。宏道元年十二月即位。嗣圣元年。武后廢帝為廬陵王。房州安置。圣歷元年復(fù)立為皇太子。仍名顯。神龍元年正月復(fù)辟。十一月上尊號應(yīng)天皇帝。三年八月加尊號應(yīng)天神龍皇帝。立二年被廢。復(fù)位四年。年五十五。謚曰孝和皇帝。廟號中宗。追尊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集四十卷。
人物簡介
【生卒】:916—961 【介紹】: 五代南唐國君。初名景通,改名瑤,又改名璟,以避后周廟諱,復(fù)改名景,字伯玉。李昪子。嗣昪為南唐國王,破閩滅楚。后周南征,璟割江北地稱臣,去帝號,稱南唐國主。好詩詞。在位十九年。廟號元宗,世稱南唐中主。與子李煜合有《南唐二主詞》。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916—961 初名景通,改名瑤,又改璟,曾避后周諱改景。字伯玉,徐州(今屬江蘇)人。南唐烈祖李昪之長子。早年在廬山讀書,后至江都輔政。李昪受禪后,歷封吳王、齊王,任諸道兵馬大元帥。升元七年(943)嗣南唐皇帝位。保大末,為后周擊敗,失淮南之地,被迫去帝號,稱國主,奉后周正朔。后卒于南都。廟號元宗,又稱中主。兩《五代史》、兩《南唐書》皆有傳,今人夏承燾有《南唐二主年譜》。李璟多才藝,工為詩詞。其詞僅存4首,但蘊藉含蓄,深沉動人。與李煜齊名,世稱南唐二主。后人輯二人詞為《南唐二主詞》?!?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2首、斷句3聯(lián)。唐詩匯評
李璟(916-961),初名景通,字伯玉,徐州(今屬江蘇)人。南唐先主李昪長子。保大元年(943)嗣位。中興元年(958)奉表附周,去帝號,稱南唐國主。在位十九年卒,廟號元宗。璟多才藝,好文學(xué),善詩詞?!?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二首。全唐文·卷一百二十八
景本名璟。字伯玉。先主昪長子。年十歲官駕部郎中。累進諸衛(wèi)將軍。拜司徒平章事知中外諸軍事都統(tǒng)。先主受禪。封吳王。徙封齊王。為諸道兵馬大元帥。先主殂。襲位。改元。保大。十三年。周世宗南侵。遣使請奉正朔。不許。中興元年。周再南侵。表請獻江北郡縣。避周諱更今名。下令去帝號。奉正朔。顯德七年。宋受周禪。遣使如宋賀即位。建隆二年六月殂。年四十六。告哀于宋。請追復(fù)帝號。僭謚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廟號元宗。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浙江蘭溪人,字維良。隆慶二年進士。官至光州知州。有《重輯金華正學(xué)編》。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字惟良,蘭溪人。隆慶戊辰進士,知泰和縣歷如皋儀真入為刑部主事謫外終光州知州有比部集維基
唐邦佐(1541年—1592年),字惟良,號中廓,浙江金華府蘭溪縣人,民籍。隆慶元年(1567年)丁卯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九名舉人。隆慶二年(1568年)聯(lián)捷戊辰科會試第三百五十五名,三甲第五十五名進士。初授太和縣知縣,以病未赴任,痊愈后除如皋知縣,調(diào)任儀真縣。因?qū)彴竾?yán)明,人號神君。擢升刑部主事,歷郎中,因星變考察,貶為兩浙鹽運司判官,稍遷贛州府通判,擢光州知州,未之官,以考察被劾去職。
人物簡介
唐公靖(1572年—1614年),原名唐一相,字君平,號中臺,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人。乙酉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二十八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第三甲第七十四名進士。授戶部觀政。本年八月授山西太原府推官,四十一年考察免官,四十二年(1614年)卒。
人物簡介
唐中醒(1579年—1610年),字亞先,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晚明進士。丙午浙江鄉(xiāng)試六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一百四十三名,第三甲第一百五十三名進士。吏部觀政。不久卒。
人物簡介
唐暉(1583年—?年),字文季,號中楫,直隸徽州府歙縣人,軍籍,晚明政治人物。癸卯應(yīng)天府鄉(xiāng)試第六十三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五十二名,第三甲第十三名進士。禮部觀政,授湖廣武昌府推官,四十年本省同考,本年丁內(nèi)艱,次年接丁外艱,四十三年復(fù)除河南開封府推官,四十六年本省同考。累升吏部郎中。天啟五年(1625年),因四川道御史王時英參劾其「貪婪不簡、倚仗門戶」,削籍為民。崇禎時,官至湖廣巡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