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47,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拒命
還令
頒詔
乞命
命人
嚴令
奉令
信命
順命
責令
特敕
申令
王教
墨敕
密令
《漢語大詞典》:拒命
抗命,不服從命令。太平廣記卷一九○引 唐 無名氏《王氏見聞·溫造》:“﹝ 梁 人﹞又懼朝廷討伐,因團集拒命者歲餘?!?span id="h1pbtq2" class="book">《新五代史·漢臣傳·史弘肇》:“ 高祖 建號于 太原 , 代州 王暉 拒命, 弘肇 攻破之?!?清 葉廷琯 《吹網錄·陳夫人年譜》:“ 宗伯 已納款, 宗宣 方在 桂林 拒命?!?/div>
《漢語大詞典》:還令(還令)
(1).收回成命;改變命令。 漢 黃石公 《三略》卷上:“將之所以為威者,號令也;戰(zhàn)之所以全勝者,軍政也;士之所以輕戰(zhàn)者,用命也。故將無還令,賞罰必信,如天如地,乃可御人?!?br />(2).猶還旨。梁書·武帝紀上:“二月辛酉,府僚重請曰:‘近以朝命藴策,冒奏丹誠,奉被還令,未蒙虛受,縉紳顒顒,深所未達?!?/div>
分類:命令
《國語辭典》:頒詔(頒詔)  拼音:bān zhào
發(fā)布皇帝的詔書、命令?!冻蹩膛陌阁@奇》卷二:「高宗聽得甚是慘然,頒詔特加號福國長公主,下降高世綮,做了駙馬都尉。」
《國語辭典》:乞命  拼音:qǐ mìng
1.請求寬饒活命?!侗笔?。卷三一。高允傳》:「殿下以臣侍講日久,哀臣乞命耳?!埂读凝S志異。卷六。馬介甫》:「婦叩頭乞命,但言知悔。」
2.請示命令?!睹魇?。卷二七五。左懋第傳》:「必用臣經理,則乞命弘范同紹愉出使,而假臣一旅,偕山東撫臣收拾山東以待。」
《國語辭典》:命人  拼音:mìng rén
命令、差使他人?!?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六七回:「忙命人盛殮,送往城外埋葬?!?/div>
《漢語大詞典》:嚴令(嚴令)
(1).嚴厲的命令。《商君書·修權》:“數加嚴令而不致其刑,則民傲死?!?span id="gz2gcui" class="book">《荀子·議兵》:“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勝……嚴令繁刑不足以為威?!?br />(2).嚴厲命令。 姚雪垠 《長夜》二九:“從前 吳佩孚 坐鎮(zhèn) 洛陽 的時候,曾經嚴令鎮(zhèn)守使和駐軍進行清鄉(xiāng)。”
《國語辭典》:奉令  拼音:fèng lìng
遵照、接受上級的命令。如:「他奉令出使美國?!?/div>
《漢語大詞典》:信命
顯揚君命。信,通“ 伸 ”。《漢書·馮奉世傳》:“ 奉世 圖難忘死,信命殊俗,威功白著,為世使表。” 顏師古 注:“圖難,謀除國難也。信讀曰伸。”
分類:顯揚君命
《國語辭典》:順命(順命)  拼音:shùn mìng
1.服從命令。《史記。卷六二。管晏傳》:「國有道,即順命;無道,即衡命。」
2.順從天命?!兑捉洝ER卦。象曰》:「咸臨吉,無不利,未順命也。」《漢書。卷五六。董仲舒?zhèn)鳌罚骸竿跽呱现斢诔刑煲?,以順命也?!?/div>
《漢語大詞典》:責令(責令)
責成并命令。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 范文正公 知 蘇州 ,年饑,召諸寺主僧,責令處處修造,官亦大興工役,由是饑民餬口於公私者,日以千數。”《水滸傳》第三六回:“都頭 趙能 、 趙得 押解 宋江 出官,知縣 時文彬 見了大喜,責令 宋江 供狀?!?徐興業(yè) 《金甌缺》第三章:“ 王黼 的這句,可能出自官家的授意或修改,他引經據典地為它辯解,還責令攻擊者回答?!?/div>
《漢語大詞典》:特敕
亦作“特勅”。 帝王的特別命令。 唐 韓愈 《御史臺上論天旱人饑狀》:“今年已來,京畿諸縣夏逢亢旱,秋又早霜……伏乞特勑京兆府:應今年稅錢及草粟等,在百民腹內徵未得者,并且停徵?!?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放老:“詔選中有孤平屈人,宜令以名聞,特敕授官。”
《國語辭典》:申令  拼音:shēn lìng
1.命令、號令?!妒酚?。卷六五。孫子吳起傳》:「約束不明,申令不熟,將之罪也。」
2.下命令?!赌鲜贰>砹?。樊毅傳》:「擊鼓申令,眾乃定焉?!?/div>
《漢語大詞典》:王教
(1).王者的教化。 漢 劉向 列女傳·楚平伯嬴:“夫婦之道,固人倫之始,王教之端?!?晉 皇甫謐 《三都賦》序:“昔之為文者,非茍尚辭而已,將以紐之王教,本乎勸戒也?!?明 何景明 《龍灣草堂記》:“昔者王教之一也,國有學,鄉(xiāng)有序而已矣?!?br />(2).王者的命令。太平廣記卷三七九引 唐 戴孚 《廣異記·崔明達》:“須臾,內傳王教召 明達 師, 明達 隨入大廳?!?/div>
《漢語大詞典》:墨敕
亦作“ 墨勅 ”。 由皇帝親筆書寫,不經外廷蓋印而直接下達的命令。《宋書·王曇首傳》:“既無墨敕,又闕幡棨,雖稱上旨,不異單刺?!?宋 司馬光 《論夜開宮門狀》:“雖陛下慈愛至深,然門闕之禁,不可不嚴。若以式律言之,夜開宮殿門及城門者,皆須有墨勅魚符?!?宋 沈括 夢溪筆談·官政一:“ 河北 鹽法, 太祖皇帝 嘗降墨勑,聽民間賈販,唯收稅錢,不許官榷。”
《國語辭典》:密令  拼音:mì lìng
機密的命令。如:「部隊在接獲上級的密令之后,立即開往指定地點部署作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