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53詞典 6分類詞匯 347
《國語辭典》:火牌令箭  拼音:huǒ pái lìng jiàn
古代主將發(fā)布命令用的符信。如:「將軍手持火牌令箭,調(diào)了各方兵馬,立即備戰(zhàn)?!?/div>
《國語辭典》:緊急命令(緊急命令)  拼音:jǐn jí mìng lìng
國家遇有緊急事變時,頒布命令,取消原有的國民自由權(quán),稱為「緊急命令」。
《國語辭典》:將士用命(將士用命)  拼音:jiàng shì yòng mìng
軍官與士兵無不服從命令?!度龂萘x》第三八回:「將軍承父兄遺業(yè),兼六郡之眾,兵精糧足,將士用命?!?/div>
《國語辭典》:令行如流水  拼音:lìng xíng rú liú shuǐ
命令的推行像水向下流一樣的迅疾。比喻教令的通行順利?!稌?jīng)。召誥》:「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固?。孔穎達。正義:「圣王為政,當使易從而難犯,故令行如流水,民從如順風?!?/div>
《國語辭典》:雞毛當令箭(雞毛當令箭)  拼音:jī máo dàng lìng jiàn
令箭,古時軍中主將用來發(fā)布命令的箭。雞毛當令箭比喻以假作真,玩弄權(quán)術(shù)。如:「經(jīng)理不過是要他幫忙管理員工勤惰,他卻把雞毛當令箭,竟然使喚我們替他做事?!?/div>
《國語辭典》: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拼音:qí shēn bù zhèng,suī lìng bù cóng
語出《論語。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乖谏衔徽呷舨恍奚碚海瑒t在下者不服從其命令?!度龂?。卷四。魏書。三少帝記。齊王芳紀》:「所習正則其身正,其身正則不令而行;所習不正則其身不正,其身不正則雖令不從?!挂沧鳌钙渖聿徽m令不行」。
《國語辭典》:官差吏差,來人不差(官差吏差,來人不差)  拼音:guān chā lì chā,lái rén bù chā
(諺語)所來的人是奉上級的命令行事,即使上級有所差錯,也不是來人的責任?!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一:「好個殺人害命的儒家子弟!官差吏差,來人不差。你自到太爺面前去講?!?/div>
《國語辭典》:三分匠人,七分主人  拼音:sān fēn jiàng rén,qī fēn zhǔ rén
比喻下級部屬依照上級命令行事?!?a target='_blank'>兒女英雄傳》第二回:「但是三分匠人,七分主人,無法,只得含含糊糊的,核了二三百金的錢糧,報了出去?!?/div>
《國語辭典》:挾主行令(挾主行令)  拼音:xié zhǔ xíng lìng
挾持君主,發(fā)布命令?!赌淆R書。卷二八。劉善明傳》:「魏挾主行令,實逾二紀。晉廢立持權(quán),遂歷四世?!?/div>
《國語辭典》:委任立法  拼音:wěi rèn lì fǎ
立法機關(guān)在制定法律時,授權(quán)行政機關(guān)發(fā)布命令,以補充法律。也稱為「行政立法」。
《國語辭典》:政令不一  拼音:zhèng lìng bù yī
政府所發(fā)布的命令不統(tǒng)一,形容政務(wù)混亂?!度龂?。卷一。魏書。武帝紀》:「吾知紹之為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為吾奉也。」《晉書。卷七○。應(yīng)詹傳》:「時政令不一,諸蠻怨望,并謀背叛?!?/div>
《國語辭典》:一聲令下(一聲令下)  拼音:yī shēng lìng xià
一發(fā)出命令。如:「老師一聲令下,全班馬上開始大掃除?!?/div>
《國語辭典》:布達式(布達式)  拼音:bù dá shì
軍中宣布人事委任命令的儀式。
《國語辭典》:打信號(打信號)  拼音:dǎ xìn hào
代替語言來傳達命令報告的符號。如:「只要你一打信號,我們就開始行動?!箘印!?/div>
《國語辭典》:點召令(點召令)  拼音:diǎn zhào lìng
為因應(yīng)臨時重大變故,儲備平時戰(zhàn)力及日常演習而下達的點召命令。如:「國防部發(fā)下點召令,通令全國后備軍人分批赴管區(qū)參加軍事演習?!?/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