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53詞典 6分類詞匯 347
共353,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分類詞匯(續(xù)上)
假傳圣旨
誡命
指揮
圣旨
詔書
受命
號令
成命
宣撫
奉詔
休命
書令
宣諭
朝旨
出納
《漢語大詞典》:假傳圣旨(假傳聖旨)
(1).假傳皇帝的旨意。 清 李玉 《清忠譜·鬧詔》:“今日是 魏太監(jiān) 假傳圣旨,殺害忠良?!?span id="hr4e2ig" class="book">《括蒼山恩仇記》第九回:“ 咸豐 元年, 青浦縣 知縣 余龍光 看見當年的收成稍為好了一點兒,想趁機撈一票,就假傳圣旨,征收已經(jīng)豁免的 道光 三十年以前災年中的那份兒錢糧?!?br />(2).指偽傳上級的命令。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六:“他們假傳圣旨,說是奉了第三廳廳長 郭沫若 的命令搜查書店?!?/div>
《漢語大詞典》:誡命(誡命)
命令。司馬法·天子之義:“雖交兵致刃,徒不趨,車不馳,逐奔不踰列,是以不亂軍旅之固,不失行列之政,不絶人馬之力,遲速不過誡命?!?/div>
分類:命令
《國語辭典》:指揮(指揮)  拼音:zhǐ huī
1.發(fā)號施令,指示別人行動。《薛仁貴征遼事略》:「薛仁貴指揮士卒,欲立云梯。」《三國演義》第一○二回:「吾水陸并進,若蜀兵大至,只看吾指揮而擊之?!挂沧鳌钢各狻?。
2.發(fā)令調(diào)度的人。如:「樂團指揮」、「交通指揮」。
3.職官名。由唐至明有都指揮使等,明清京城有兵馬司指揮。《儒林外史》第二二回:「他那管家都是錦衣衛(wèi)指揮五品的前程,到我下處來了幾次,我只得到他家盤桓了幾天。」
《國語辭典》:圣旨(聖旨)  拼音:shèng zhǐ
古時對天子詔命的專稱。唐。杜甫江陵望幸〉詩:「甲兵分圣旨,居守付宗臣?!埂度辶滞馐贰返谌呕兀骸钙缴俦5昧耸ブ?,星飛出京,到了松藩駐劄?!?/div>
《國語辭典》:詔書(詔書)  拼音:zhào shū
皇帝通告臣民的文書?!段倪x。李密。陳情表》:「詔書特下,拜臣郎中。」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詔策》:「漢初定儀則,則命有四品: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敕?!?/div>
《國語辭典》:受命  拼音:shòu mìng
1.受天之命?!稌?jīng)。召誥》:「惟王受命,無疆惟休,亦無疆惟恤?!埂妒酚洝>硪蝗稹L饭孕颉罚骸笣h興以來,至明天子,……受命于穆清,澤流罔極。」
2.承教。漢。劉向《說苑。卷一○。敬慎》:「敬受命,愿聞馀教?!鼓铣?。顏延之白鸚鵡賦〉:「思受命于黃發(fā),獨含辭而采言。」
3.獲得生命?!肚f子。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獨也在,冬夏青青?!埂妒酚洝>砥呶?。孟嘗君列傳》:「人生受命于天乎?將受命于戶邪?」
4.接受命令?!蹲髠鳌O骞吣辍罚骸甘瘣簩沃?,受命而出?!谷龂?。諸葛亮出師表〉:「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挂沧鳌甘诿埂?/div>
《國語辭典》:號令(號令)  拼音:hào lìng
1.傳呼命令。如:「號令三軍」?!度辶滞馐贰返谌寤兀骸缚偙柫钜宦?,那些兵一齊渡過河去了?!?br />2.傳呼的命令?!度龂萘x》第一○○回:「既令進兵,今又教休進,何其號令不明!」
3.發(fā)號施令的政權?!妒酚洝>硪涣?。秦楚之際月表》:「初作難,發(fā)于陳涉;虐戾滅秦,自項氏;撥亂誅暴,平定海內(nèi),卒踐帝祚,成于漢家。五年之閒,號令三嬗?!?/div>
《國語辭典》:號令(號令)  拼音:hào ling
將犯人裍綁游街示眾。《水滸傳》第五一回:「立等知縣差人,把雷橫捉拿到官。當廳責打,取了招狀,將具枷來枷了,押出去號令示眾?!埂度龂萘x》第九回:「王允命縛赴市曹斬之,又將董卓尸首,號令通衢?!?/div>
《國語辭典》:成命  拼音:chéng mìng
1.已發(fā)布的命令。如:「收回成命」?!顿Y治通鑒。卷二七六。后唐紀五。明宗天成四年》:「福自刺史無功建節(jié),尚復何求!且成命已行,難以復改?!?br />2.已定的天命?!稌?jīng)。召誥》:「王厥有成命治民,今休?!箷x。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奉上天之成命,師圣人之遺書?!?/div>
《國語辭典》:宣撫(宣撫)  拼音:xuān fǔ
1.朝廷派遣大臣傳達命令,安撫軍民。
2.職官名。宋代逢軍旅大事時,派遣前往鎮(zhèn)撫的軍政長官。明清時改為常設武職,多由邊地土人世襲。也稱為「宣撫使」。
《國語辭典》:奉詔(奉詔)  拼音:fèng zhào
奉承命令?!度龂萘x》第三回:「今雖奉詔,中間多有暗昧。何不差人上表,名正言順,大事可圖。」
《國語辭典》:休命  拼音:xiū mìng
美好的命令。多指天子或神明的旨意?!段倪x。潘勖。冊魏公九錫文》:「時亮庶功用,終爾顯德,對揚我高祖之休命?!鼓铣?。劉協(xié)《文心雕龍。正緯》:「原夫圖錄之見,乃昊天休命,事以瑞圣,義非配經(jīng)?!?/div>
《漢語大詞典》:書令(書令)
文書,命令。晉書·儒林傳·孔衍:“﹝ 衍 ﹞避地 江 東, 元帝 引為安東參軍,專掌記室。書令殷積,而 衍 每以稱職見知。”
分類:文書命令
《國語辭典》:宣諭(宣諭)  拼音:xuān yù
宣示皇帝的旨意,使人曉諭?!端鍟>硭牧?。長孫平傳》:「上使平持節(jié)宣諭,令其和解。」《三國演義》第一○回:「帝在樓上宣諭曰:『王允既誅,軍馬何故不退?』」
《漢語大詞典》:朝旨
(1).朝廷的旨意。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朝旨以董司岳牧,敷興邦教。”南史·王鎮(zhèn)之傳:“有 鮮于文粲 與 晏 子 德元 往來,密探朝旨,告 晏 有異志?!?br />(2).朝廷的命令。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其公試省試考官,則臨時委朝士及監(jiān)司太守舉儒醫(yī),取朝旨點差,庶幾人知習學,不至以庸醫(yī)殺人?!?清 趙翼 甌北詩話·陸放翁年譜:“自註‘予將赴 僰道 ,被命東歸。’蓋史部選 敘州 ,而朝旨令赴行在也。”
《國語辭典》:出納(出納)  拼音:chū nà
1.傳達君王的命令,反映群眾的意見。《書經(jīng)。舜典》:「命汝作納言,夙夜出納朕命,惟允?!箷x。賈謐〈荅賈長淵〉詩:「祗承皇命,出納無違?!?br />2.財物的收入和支出。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七出:「出納之際,吏緣為奸?!?br />3.負責管理銀錢收支的職務,或擔任此種職務的人。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四?;蔽麟s志四》:「鄰人前世為巨室,君為司出納,因其倚信,侵食其多金。」
4.泛指發(fā)出和收進的管理工作。宋。秦觀安都〉:「大賈之室,斂散金錢以逐什一之利;出納百貨以收倍稱之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