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司馬(司馬)  拼音:sī mǎ
1.職官名:(1)參見「大司馬」條。(2)郡佐之屬。魏晉時為刺史屬官,理軍事。隋唐節(jié)度使之下皆置行軍司馬之官,為佐吏之屬,具參謀性質(zhì)。又每州置州司馬一人,多以貶斥之官員任之,徒具虛銜無實際職掌。清代府同知亦俗稱「司馬」,其實不同。
2.星名。《晉書。卷一一。天文志上》:「傳舍南河中五星曰造父,御官也,一曰司馬,或曰伯樂。」
3.復(fù)姓。如漢代有司馬遷、三國魏有司馬懿。
《國語辭典》:大司馬(大司馬)  拼音:dà sī mǎ
職官名。周代為主掌武事之官,漢代則為三公之一,后世也常以大司馬稱兵部尚書?!蹲髠?。僖公二十二年》:「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zhàn)。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軍將興之,弗可赦也已!』」也稱為「司馬」。
《國語辭典》:司馬法(司馬法)  拼音:sī mǎ fǎ
1.書名。戰(zhàn)國時齊威王命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一部兵書,一卷。因附司馬穰苴所著的兵法,故稱為「司馬法」。
2.周時司馬穰苴的兵法。
《國語辭典》:司馬光(司馬光)  拼音:sī mǎ guāng
人名。(西元1019~1086)字君實,宋陜州夏縣涑水鄉(xiāng)人。哲宗初,入朝為相,罷王安石新法,恢復(fù)舊制。卒贈溫國公,謚文正,世稱為「涑水先生」。著有《資治通鑒》、《稽古錄》、《涑水紀聞》等。
《國語辭典》:司馬遷(司馬遷)  拼音:sī mǎ qiān
人名。(西元前145~前86)字子長,西漢人。生于龍門,年輕時游歷宇內(nèi),后以四十二歲之齡繼承父親司馬談為太史令,并承遺命著述。后因李陵降匈奴事,遷為之辯護,觸怒武帝下獄,受腐刑。后為中書令,以刑后馀生完成太史公書(后稱《史記》),上起黃帝,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馀言,為紀傳體之祖,亦為通史之祖。因具良史之才,所作史記又為正史之宗,故后世稱司馬遷為「史遷」。又《漢書藝文志》載有所著之賦八篇,今僅見悲士不遇賦。
《國語辭典》:司馬門(司馬門)  拼音:sī mǎ mén
王宮的外門。因司馬主武事,宮門有士兵守衛(wèi),故稱為「司馬門」?!妒酚?。卷七。項羽本紀》:「至咸陽,留司馬門三日,趙高不見,有不信之心。」《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div>
《漢語大詞典》:兩司馬(兩司馬)
(1).官名。管理二十五個士兵的軍士。周禮·夏官·司馬上:“二十五人為兩,兩司馬皆中士?!敝袊焚Y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軍目》:“兩司馬管五個伍長,共管二十五人。”
(2). 西漢 的 司馬相如 和 司馬遷 均以文章著稱,后世合稱“兩司馬”。 羅惇曧 《文學(xué)源流·總論》:“ 西京 巨子,溯兩 司馬 。 子長 原出《左》、《國》,俊宕其神; 長卿 系出《騷》,麗密其體?!庇纸裼小拔恼?西漢 兩 司馬 ”之說。
《漢語大詞典》:狂司馬(狂司馬)
指 晉 謝奕 。晉書·謝奕傳:“﹝ 奕 ﹞與 桓溫 善。 溫 辟為安西司馬,猶推布衣好…… 奕 每因酒,無復(fù)朝廷禮,嘗逼 溫 飲, 溫 走入 南康主 門避之。主曰:‘君若無狂司馬,我何由得相見!’”后用為典實,多指狂放不羈的州府佐吏。 宋 蘇軾 《明日重九亦以病不赴述古會再用前韻》:“可憐吹帽狂司馬,空對親舂老 孟光 。”
《國語辭典》:司馬懿(司馬懿)  拼音:sī mǎ yì
人名。(西元179~251)字仲達,三國魏溫縣人。有雄才,多權(quán)變,文帝甚親重之,屢出師與蜀相諸葛亮相抗,使亮不能得志于中原,后以丞相執(zhí)國政。其孫司馬炎終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宣帝。
《漢語大詞典》:八司馬(八司馬)
唐順宗 即位,擢任 王叔文 、 王伾 等,謀奪中官兵權(quán),實行改革。失敗后,舊派官僚與宦官對參予其事者皆予斥逐:貶 韋執(zhí)誼 為 崖州 司馬, 韓泰 為 虔州 司馬, 陳諫 為 臺州 司馬, 柳宗元 為 永州 司馬, 劉禹錫 為 朗州 司馬, 韓曄 為 饒州 司馬, 凌準 為 連州 司馬, 程異 為 郴州 司馬,時稱“八司馬”。 宋 王安石 《讀柳宗元傳》:“余觀八司馬,皆天下之奇材也。”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五三:“揮手 唐朝 八司馬,頭銜老署退鋒郎?!眳㈤?span id="1xpwubi" class="book">《舊唐書·憲宗紀上》。
《國語辭典》:司馬牛(司馬牛)  拼音:sī mǎ niú
人名。名耕,一名犁,字子牛,生卒年不詳,春秋宋人??鬃拥茏?,向魋之弟,個性多言而急躁,曾問仁及君子于孔子。
分類:人名
《漢語大詞典》:小司馬(小司馬)
周 官名。司馬的屬官,為司馬的副貳。見《周禮·夏官·小司馬》。參見“ 五大夫 ”。
《國語辭典》:五大夫  拼音:wǔ dà fū
1.授賞有功者的爵位。戰(zhàn)國時楚魏始設(shè),秦漢因之,為二十等爵的第九級?!稇?zhàn)國策。楚策一》:「楚杜赫說楚王以取趙。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jié)h。晁錯論貴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fù)一人耳?!?br />2.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風(fēng)雨,在松樹下休息,因而封此松為五大夫。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后借指松樹。也稱為「大夫松」。
3.越王句踐的五大夫。為舌庸、苦成、大夫種、范蠡、皋如。
4.戰(zhàn)國時魏的五大夫。為吳起、西門豹、北門可、樂羊、李克。
《漢語大詞典》:左司馬
司馬是古代的軍官,分左右司馬,執(zhí)掌軍政。例如: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a target='_blank'>史記·項羽本紀》左司馬曹無傷言之。
《漢語大詞典》:司馬樹(司馬樹)
晉 大司馬 桓溫 所植之柳樹。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桓公 北征,經(jīng) 金城 ,見前為 瑯邪 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枝執(zhí)條,泫然流淚?!焙笠蛞杂鲿r光流逝,年華易失。 明 高啟 《題大黃癡天池石辟圖》詩:“當時同游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人生擾擾嗟何為,不達但為高人嗤。 漢南 已老司馬樹, 峴首 已仆 羊公 碑?!?/div>
《國語辭典》:司馬昭(司馬昭)  拼音:sī mǎ zhāo
人名。(西元211~265)字子上,三國魏溫縣人。司馬懿的次子,司馬師之弟。曹髦在位時,繼其兄司馬師之后為大將軍,專擅國政,自為丞相,后封為晉公,加九錫。死后,其子司馬炎篡魏稱帝,建立晉朝,追尊為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