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唐并州晉陽人,字茂業(yè),隱居鹿門山,自號鹿門先生。唐持子。師溫庭筠,工七言詩。多通技藝,負(fù)才無所屈。僖宗乾符末,避亂漢南。王重榮鎮(zhèn)河中,辟為從事,累表為節(jié)度副使,歷晉、絳州刺史。光啟末,重榮軍亂,彥謙貶興元參軍事。節(jié)度使楊守亮表為判官,遷副使。官終閬、壁州刺史。有《鹿門先生集》。
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893? 字茂業(yè),自號鹿門先生,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才高負(fù)氣。應(yīng)進(jìn)士舉,10余年不第(一說咸通末登進(jìn)士第,疑誤)。僖宗廣明元年(880)后,避亂漢南,專事著述。中和時,王重榮鎮(zhèn)河中,辟為從事,旋擢為河中節(jié)度副使。二年(882),任晉州刺史,尋轉(zhuǎn)絳州。光啟三年(887),重榮被殺,貶為興元參軍事。后興元節(jié)度使楊守亮署其為判官,遷節(jié)度副使。歷閬、壁二州刺史。昭宗景福二年(893)前后,卒于漢中。生平事跡見鄭貽《鹿門詩集敘》、《舊唐書·文苑傳》、《新唐書·唐儉傳》、《唐詩紀(jì)事》卷六八、《唐才子傳》卷九。彥謙博學(xué)多才,少時詩學(xué)溫庭筠、李商隱,頗纖麗。后尚杜甫,詩風(fēng)乃變?yōu)榇狙?。尤擅七言,文詞壯麗。用事精密,對偶工切,頗得宋代西昆詩人楊億、劉筠之稱賞。《新唐書·藝文志四》錄《唐彥謙詩集》3卷,《郡齋讀書志》卷四中錄《鹿門詩》1卷。今存晨風(fēng)閣叢書本《鹿門集》。然其中混入元人詩40余首。《全唐詩》存詩2卷又11首,《全唐詩續(xù)拾》補詩1首。
唐詩匯評
唐彥謙,生卒年不詳,字茂業(yè),自號鹿門先生,并州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少師溫庭筠為詩。咸通中,應(yīng)進(jìn)士舉,十馀年不第?;蛟葡掏ǘ辏?61)登進(jìn)士第。乾符末,避亂居漢南。中和中,王重榮鎮(zhèn)河中,召為從事,歷河中節(jié)度副使,晉、慈、絳三州刺史。光啟末,重榮遇害,貶漢中掾曹。楊守亮鎮(zhèn)興元,署為判官,累官至副使,閬、壁二州刺史。有《唐彥謙詩集》(一名《鹿門先生集》)三卷?!?a target='_blank'>全唐詩》編詩二卷。中羼入元人戴表元、許謙等詩數(shù)十首。

作品評論

鄭貽《鹿門詩集序》
并山川英淑奇麗……古多豪士,事武功健馬、垂光宇內(nèi),未有鉤錦繡絕擅聲詞翰者。君出其中,翕輕清以為性,結(jié)冷汰以為質(zhì),煦鮮榮以為詞。偏于逸歌長句,駿奔踔厲,往往而劇,李白、杜甫死,非君而誰哉?
舊唐書本傳
彥謙博學(xué)多藝,文詞壯麗,至于書畫音樂博飲之技,無不出于輩流。尤善七言詩,少時師溫庭筠,故文格相類。
后山詩話
唐人不學(xué)杜詩,唯唐彥謙與今黃亞夫庶、謝師厚景初學(xué)之。
《蔡寬夫詩話》
楊文公酷喜唐彥謙詩,至親書以自隨……今太白諸集猶兼行,獨彥謙殆罕有知其姓名者,詩亦不多,格力極卑弱,僅與羅隱相先后,不知文公何以取之?當(dāng)是時以偶儷為工耳。
《洪駒父詩話》
山谷言:唐彥謙詩最善用事。其《過長陵》詩云:“耳聞明主提三尺,眼見愚民盜一杯。千古腐儒騎瘦馬,灞陵斜日重回頭。”又《題浦津河亭》云:“煙橫博望乘槎水,月上文王避雨陵?!苯约丫?。
石林詩話
楊大年、劉子儀皆喜唐彥謙詩,以其用事精巧,對偶親切。黃魯直詩體雖不類,然亦不以楊、劉為過。
唐詩紀(jì)事
鹿門先生唐彥謙,為詩綦慕玉溪,得其清峭感愴,蓋其一體也,然警絕之句亦多有。
唐才子傳
彥謙才高負(fù)氣,毫發(fā)逆意,大怒叵禁。博學(xué)足藝,尤長于詩,亦其道古心雄,發(fā)言不茍,極能用事,如自己出。初師溫庭筠,調(diào)度逼似,傷多纖麗之詞,后變淳雅,尊崇工部。唐人效甫者,惟彥謙一人而已。
升庵詩話
唐彥謙絕句,用事隱僻,而諷諭悠遠(yuǎn)似李義山。如《奏捷西蜀題沱江驛》云:“野客乘軺非所宜,況將儒服報戎機(jī)。錦江不識臨邛酒,幸免相如渴病歸。”即李義山“相如未是真消渴,猶放沱江過錦城”之意也。馀如《登興元城觀烽火》云:“漢川城上角三呼,護(hù)蹕防邊列萬夫。褒姒冢前烽火起,不知泉下破顏無?!薄多嚢瑥R》云:“昭烈遺黎死尚羞,揮刀斫石恨譙周。如何千載留遺廟,血食巴山伴武侯。”此即唐人《題吳中范蠡廟》云“千年宗國無窮恨,只合江邊祀子胥”之句也?!稘h殿》云:“鳥去云飛意不通,夜壇斜月轉(zhuǎn)桐風(fēng)。君王寂慮無消息,卻就真人覓鉅公。”首首有醞藉,堪吟詠,比之貫休、胡曾輩天壤矣。
唐音癸簽
唐彥謙詩律學(xué)溫、李,“下疾不成雙點淚,斷多難到九回腸”,何減“春蠶”、“蠟燭”情藻耶?又“盆稻”篇亦詠物之俊者。
才調(diào)集補注
鈍吟云:此君全法飛卿,時有玉溪之集,皆西昆所祖也。
一瓢詩話
唐茂業(yè)有詩極似玉溪,想亦如李洞之師賈島,故臭味不殊。
《唐詩觀瀾集》
唐彥謙詩秾麗如溫、李,而骨力不如義山,神不如飛唧,然亦雕章間出。
石洲詩話
唐彥謙師溫八叉,而頗得義山風(fēng)致,但稍弱耳。
三唐詩品
其源出于韋蘇州。而氣浮傷骨,辭縟害體。律絕抽秘騁研,清擬杜、岑,艷如溫、李,雖未成后者,亦備一流。
司馬福 朝代:吳越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蘇州人。仕吳越。為水軍游奕都虞侯。錢镠天寶二年,淮南兵圍蘇州,福奉命往援。時內(nèi)外阻絕,福潛水至城中,與援兵夾擊,大敗圍城之兵。進(jìn)官都指揮使。終吳江軍鎮(zhèn)。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河內(nèi)溫人,字表仁。唐末任同州節(jié)度留后。入后梁,太祖開元初拜右武衛(wèi)上將軍。后使于兩浙,時淮路不通,遂走海路,在海上逾年,漂至耽羅國,溺死。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五代時人,別號石司馬。故唐樂工。少為宰相令狐绹所賞,為之延譽,號稱“琵琶石深”。亂后入前蜀,多游顯貴家,以賓客待之。
司馬郊 朝代:南唐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一名凝正,一名守中。五代時人。活動于南唐。常被冠褐,躡屐而行,日可千里。有異術(shù),能詐死而復(fù)活。曾住宣州開元觀,又往歙、洪諸州。后入廬山,卒于簡寂觀。
司馬浩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68—1030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司馬池從兄。累舉不第,遂絕意仕進(jìn)。為人慷慨尚義,篤于宗族累世聚居,食眾田寡,竭力經(jīng)營衣食凡數(shù)十年,始終無纖怨。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80—1041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和中。登進(jìn)士第。授永寧主簿。歷建德、郫縣尉。蜀人傳言戍兵叛,蠻將入寇,邑民爭相出逃。池攝縣事,會上元張燈,縱民游觀三夕,民心遂安。知數(shù)州縣,所至皆有政聲。累擢天章閣待制、知河中府,徙同州,又徙杭州。因不知吳中習(xí)俗,決事不當(dāng),被劾降知虢州,徙晉州。
全宋詩
司馬池(九八○~一○四一),字和中,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光父。真宗景德二年(一○○五)進(jìn)士,授永寧主簿。兼侍御史知雜事,更三司副使。知河中府,歷同州、杭州、虢州、晉州。仁宗康定二年卒,年六十二(《東都事略》卷六○作卒年五十三)。事見《隆平集》卷一四,《宋史》卷二九八有傳。
全宋文·卷三二六
司馬池(九八○——一○四一),字和中,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司馬光父。第進(jìn)士,授永寧主簿,歷建德、郫縣尉。調(diào)鄭州防禦判官、知光山縣。監(jiān)安豐酒稅,徙知小溪縣,改河南府司錄參軍,通判留守司,除群牧判官,出知耀州,擢利州路轉(zhuǎn)運使、知鳳翔府,累遷尚書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擢天章閣待制,歷知河中府、同州、杭州、虢州、晉州。卒,年六十二?!?a target='_blank'>宋史》卷二九八有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998—1066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昭遠(yuǎn)。司馬池從子。登進(jìn)士第。歷大理寺丞、通判鄜州。州將武人,不法,與之正色力爭,不少假借。性廉靜質(zhì)直,所至有惠政。每罷官至京師,未曾有所謁視。官終太常少卿。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06—1087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伯康。司馬池子。以父任為秘書省校書郎。為鄭縣主簿,年少治政有方,上下驚服。歷知祁縣、宜興、安州等,所至有政績。歷官十七遷,至太中大夫。與弟光友愛始終,光平時所論天下事,頗得旦之助。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19—1086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君實。司馬池子。少聰穎好學(xué),以父蔭為將作監(jiān)主簿。仁宗寶元元年進(jìn)士。累官知諫院、翰林學(xué)士、權(quán)御史中丞,復(fù)為翰林兼侍讀學(xué)士。極力反對王安石所行新法,以“祖宗之法不可變”為由,數(shù)與安石、呂惠卿等辯論,因出知永興軍。神宗熙寧四年,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十五年,專修史書,絕口不論時事。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起為門下侍郎,拜左仆射,主持朝政。起用劉摯、范純?nèi)?、范祖禹、呂大防等,悉除新法,恢?fù)舊制。在相位八月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初編撰戰(zhàn)國至秦二世歷史為《通志》八卷,英宗命設(shè)局續(xù)修,神宗改書名為《資治通鑒》,元豐七年成書。另有《溫國文正公文集》、《稽古錄》等。
全宋詩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進(jìn)士。初仕蘇州簽判。父死服除,改武成軍簽判。慶歷六年(一○四六),以龐籍薦授館閣校勘,后受龐籍辟為并州通判。召還為開封府推官,累除知制誥,天章閣待制,知諫院。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神宗即位,擢翰林學(xué)士。熙寧三年(一○七○),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出知永興軍,改判西京留司御史臺。六年,以端明學(xué)士兼翰林侍讀學(xué)士居洛陽,主編《資治通鑒》。哲宗即位,召主國政,元祐元年,拜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卒于位,年六十八。贈溫國公,謚文正。有文集八十卷,雜著多種。事見《東坡全集》卷九○蘇軾《司馬溫公行狀》,《宋史》卷三三六有傳?!∷抉R光詩十四卷,以《四部叢刊》影宋刊《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即宋紹熙刊本,亦即紹興二年本)為底本,參校清乾隆六年陳宏謀??端抉R文正公傳家集》(簡稱陳本)、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司馬文正公傳家集》(簡稱四庫本)等。底本卷二、卷三有若干首有目無詩,分別據(jù)陳宏謀刊本補入。底本卷六《又和諷古》“??途貌貦C(jī)”一首,與卷一《和之美諷古二首》之二重復(fù),已刪略。又輯得集外詩及斷句,另編為一卷。
詞學(xué)圖錄
司馬光(1019-1086) 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屬山西)涑水鄉(xiāng)人,世稱涑水先生。主編《資治通鑒》,有《司馬文正公集》、《稽古錄》。存詞三首,見《苕溪漁隱叢話》及《陽春白雪》。
全宋文·卷一一七二
司馬光(一○一九——一○八六),字君實,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寶元元年登進(jìn)士甲科。歷大理評事、國子監(jiān)直講,累遷開封府推官,為天章閣待制、知諫院。時仁宗未立嗣,數(shù)上疏諫言。英宗朝進(jìn)龍圖閣直學(xué)士,判吏部流內(nèi)銓。神宗即位,擢為翰林學(xué)士,除御史中丞,權(quán)知審官院。王安石行新政,光持異議,與安石數(shù)論辯于帝前。由是以端明殿學(xué)士出知永興軍,判西京御史臺,退居洛陽,專修《資治通鑒》,凡十五年。哲宗立,太皇太后高氏臨朝,召為門下侍郎。元祐元年拜尚書左仆射兼門下侍郎,力廢新政。是年九月卒,年六十八,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著有文集八十卷,《資治通鑒》三百二十四卷,《考異》三十卷,《通歷》八十卷,《稽古錄》二十卷,《涑水紀(jì)聞》十卷等,并注釋《》、《孝經(jīng)》、《老子》、《法言》、《太玄》等。見蘇軾《司馬文正公光行狀》(《東坡集》卷三六),《宋史》卷三三六有傳。
司馬光妻 朝代:北宋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23—1082 【介紹】: 宋信都人。姓張氏。光為小官時,一夕遇盜,衣盡失,天寒,頗嘆惋。張氏言以但愿身安,衣可復(fù)有,光為之釋然。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生卒】:1050—1090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公休。司馬光子。神宗熙寧三年以明經(jīng)擢第。光修《資治通鑒》,奏康為檢閱文字。累官校書郎。父卒,治喪皆用禮經(jīng)家法。服除,為著作佐郎兼侍講,任修《神宗實錄》檢討官。數(shù)進(jìn)言哲宗及太皇太后,語多切至。遷左司諫,以疾提舉宮觀,尋卒。
全宋詩
司馬康(一○五○~一○九○),字公休,陜州夏縣(今屬山西)人。光子。神宗熙寧三年(一○七○)進(jìn)士。五年,監(jiān)西京糧料院。光修《資治通鑒》,為檢閱文字。授簽書山南東道節(jié)度判官公事。元豐八年(一○八五),擢秘書省正字。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為校書郎。四年,為修神宗實錄檢討官。五年,提舉西山崇福宮,卒,年四十一。事見《范太史集》卷四一《直集賢院提舉西京嵩山崇福宮司馬君墓志銘》,《宋史》卷三三六、《東都事略》卷八七有傳。
全宋文·卷二五九四
司馬康(一○五○——一○九○),字公休,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光子。熙寧三年以明經(jīng)及第,釋褐授秘書省校書郎、耀州富平縣主簿,其父奏留國子監(jiān)聽讀。四年奏授守正字,五年監(jiān)西京糧料院。光修《資治通鑒》,奏為檢閱文字,授簽書山南東道節(jié)度判官公事。元豐八年,擢秘書省正字。元祐元年,為校書郎。丁父憂,服除,召為著作佐郎兼侍講。元祐五年九月卒,年四十一。有文集十卷。見范祖禹《司馬諫議康墓志銘》(《范太史集》卷四一),《宋史》卷三三六《司馬光傳》有附傳。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才仲。司馬光從孫。哲宗元祐六年試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賜同進(jìn)士出身。調(diào)關(guān)中幕官,累遷河中府司理參軍,終知杭州,卒于官。喜為宮體詩。有《夏陽集》。
全宋詩
司馬槱,字才仲,陜州夏縣(今山西夏縣)人。光侄孫。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應(yīng)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賜同進(jìn)士出身,官河中府司理參軍(《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四六六)。調(diào)錢塘尉,卒于官。有《夏陽集》二卷,已佚。事見《郡齋讀書志》卷四下。今錄詩十二首。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陜州夏縣人,字文季。司馬宏子。少育于外祖范純?nèi)?,以純?nèi)蔬z恩為官。累擢兵部侍郎?;铡J二帝將北遷,樸貽書金人,請存立趙氏,金人憚之,挾以北去。徽宗死,服斬衰朝夕哭,金主義而不問。授行臺左丞,辭之。后卒于真定。謚忠潔。
全宋詩
司馬樸,字文季,夏縣(今屬山西)人。光從孫,宏子,少育于外祖范純?nèi)?。哲宗紹圣初純?nèi)室栽v黨人貶永州,樸隨行。后以純?nèi)蔬z蔭補官,調(diào)晉寧軍士曹參軍。欽宗靖康初,入為虞部員外郎。都城陷,金人挾以北去,授以官,托疾不受。卒于真定,訃聞,贈兵部尚書,謚忠潔。《東都事略》卷一○九、《宋史》卷二九八有傳。
中州集
樸字文季,溫公之猶子,宋兵部侍郎,以奉使見留,居于祁陽,授以官,托疾不拜,遨游王公之門,以壽終。文季工書翰,有晉人筆意。興陵萬幾之暇,嘗購其遺墨學(xué)之。有雪霽同韓公度登圓福寺閣和李效之詩,今略載于此:積雪日出杲,雪飛梅已殘。朋?要及時,閣鄰有遐觀。乘此蕪穢平,快覽天宇寬。霽色混銀界,曠望連江千。山如白毫相,滉溢清揚端。一氣轉(zhuǎn)浩渺,萬里皆?漫。優(yōu)哉賦梁苑,想像排廣寒。此下不可讀,當(dāng)俟善本考之。
司馬寇 朝代: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宋汝州人。善畫佛像鬼神人物?;兆谛烷g,稱第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