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46,分124頁顯示  上一頁  55  56  57  58  59  61  62  63  64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天臺山伎
天臺宗
天上中臺
天子三臺
鹽臺
演臺
演易臺
陽臺暮歸
璇霄丹臺
旋臺骨
旋臺九重
煙雨臺
壓臺戲
一臺二絕
一臺二妙
《分類字錦》:天臺山伎
齊書樂志:永明六年,赤城山云霧開朗,見石橋瀑布,山道士朱僧標以聞。上遣主書董仲民案視,以為神瑞。太樂令鄭羲恭奏:案孫興公賦,造天臺山伎,作莓苔石橋,道士捫翠屏之狀,尋又省焉。
分類:雜戲
《國語辭典》:天臺宗  拼音:tiān tái zōng
中國佛教宗派之一。隋僧智顗所創(chuàng),因智顗晚年居住天臺山,故稱為「天臺宗」。以《法華經(jīng)》為主要教義根據(jù),故也稱為「法華宗」。強調(diào)止觀雙修的原則,發(fā)明一心三觀、圓融三諦、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時八教判釋整體佛法。在傳承系譜上,尊龍樹為初祖,以北齊慧文為二祖,慧思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來,代代相傳。十一世紀初,因爭論智顗《金光明玄義廣本》的真?zhèn)?,分為山家和山外兩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傳者都是山家派?/div>
《分類字錦》:天上中臺
白居易司徒令公分守東洛,移鎮(zhèn)北都,一心勤王,三月成政,形容盛德,實在歌詩。輒奉五言四十韻寄獻,以抒下情詩:天上中臺正,人間一品高。自注:中書令上應(yīng)中臺,司徒官一品。
分類:貴盛
《分類字錦》:天子三臺(天子三臺)
五經(jīng)異義:天子有三臺:靈臺,以觀天文;時臺,以觀四時施化;囿臺,以觀鳥獸魚鱉。
分類:
《駢字類編》:鹽臺(鹽臺)
宋史河渠志:順安軍兵馬都監(jiān)馬濟復(fù)請自靜戎軍東擁鮑河開渠入順安軍,又自順安軍之西引入威虜軍,置水陸營田于渠側(cè)。濟等言役成可以達糧漕,隔遼騎,帝許之。獨鹽臺淀稍高,恐決引非便,不從其議。又符彥卿傅:清泰初,改易州,兼領(lǐng)北面騎軍,賜戎服介胄戰(zhàn)馬,嘗射獵遂城鹽臺淀,一日射獐彘狼狐兔四十二,觀者神之。
《漢語大詞典》:演臺(演臺)
舞臺。 魯迅 《書信集·致王喬南》:“我的意見,以為《阿Q正傳》,實無改編劇本及電影的要素,因為一上演臺,將只剩了滑稽?!?/div>
分類:舞臺
《漢語大詞典》:演易臺(演易臺)
(1).臺名。在今 河南省 湯陰縣 北。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 相里 湯陰縣 北有 羑里城 ,周回可三百餘步,其中平實,高于城外地丈餘,北開一門,相傳 文王 演之所。”《清一統(tǒng)志·河南九》:“ 演易臺 在 湯陰縣 北 羑里城 ,即 文王 演處。本朝 乾隆 十五年圣駕巡幸 河南 ,經(jīng)此,有御製《演易臺謁文王祠》詩勒石。”
(2).臺名。在今 四川省 云陽縣 北。《清一統(tǒng)志·四川十三》:“ 演易臺 在 云陽縣 北三十里地,名 向陽坪 , 宋 邵康節(jié) 於此注, 明 御史 盧雍 立石表之?!?/div>
《分類字錦》:陽臺暮歸(陽臺暮歸)
徐安貞 喜雨賦 如泰岳之朝下,似陽臺之暮歸。
分類:
《漢語大詞典》:璇霄丹臺(璇霄丹臺)
見“ 璇霄丹闕 ”。
《漢語大詞典》:璇霄丹闕(璇霄丹闕)
指仙境。 宋 洪邁 《夷堅志補·禮斗僧》:“吾比者夜禮北斗,若有感遇,今神識所游,蓋鈞天紫府中,至所受用,乃天漿甘露,其去璇霄丹闕不遠矣?!币嘧鳌?璇霄丹臺 ”。 明 宋濂 《〈詹學(xué)士文集〉序》:“謫仙之辭,飄飄然游戲璇霄丹臺,吹鸞笙而食紫霞,絶去人間塵土?!?/div>
分類:仙境
《漢語大詞典》:旋臺骨(旋臺骨)
頭后頸骨。《醫(y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旋臺骨》:“旋臺骨,又名玉柱骨,即頭后頸骨三節(jié)也?!?/div>
《分類字錦》:旋臺九重(旋臺九重)
張協(xié)七命:應(yīng)門八襲,旋臺九重。
分類:
《漢語大詞典》:煙雨臺(煙雨臺)
亦作“煙雨臺”。 見“ 煙雨樓 ”。
《國語辭典》:煙雨樓(煙雨樓)  拼音:yān yǔ lóu
位于浙江省嘉興縣鴛鴦湖中,為吳越錢元璙所建,樓四面臨湖,景色迷濛,為城南勝景。
《漢語大詞典》:壓臺戲(壓臺戲)
見“ 壓軸戲 ”。
《國語辭典》:壓軸戲(壓軸戲)  拼音:yā zhóu xì
稱戲劇表演的倒數(shù)第二個劇目。比喻最精彩、最引人注目的節(jié)目或事件。如:「今晚的壓軸戲是由當今最紅的歌星表演獻唱?!挂卜Q為「壓軸」。
《漢語大詞典》:一臺二絕(一臺二絶)
同“ 一臺二妙 ”。 南史·儒林傳·伏曼容:“﹝ 曼容 ﹞為尚書外兵郎,嘗與 袁粲 罷朝相會言玄理,時論以為一臺二絶?!卑矗?袁 時任尚書僕射,與 伏 同官,故稱。
《漢語大詞典》:一臺二妙(一臺二妙)
晉 衛(wèi)瓘 與 索靖 俱善草書, 瓘 為尚書令, 靖 為尚書郎,時人號為“一臺二妙”。見《晉書·衛(wèi)瓘傳》。后用以泛稱同官而俱負時名之二人。 唐韋應(yīng)物《路逢崔元二侍御避馬且招以詩戲贈》詩:“一臺稱二妙,歸路望行塵。” 元 范槨 《寄友人》:“如此一臺兼二妙,令人萬里破千愁?!?清 錢謙益 《送詹葉二御史赴南臺》詩之二:“帝遣 雄班 重 鎬京 ,一臺二妙遂先鳴?!?/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