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維基鄭升,字臺擢,號龍幽,福建泉州府同安縣軍籍,福州府長樂縣人。原名鄭階陛。萬歷十六年(1588年)中式戊子科福建鄉(xiāng)試舉人,改名鄭升。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登甲辰科進士,兵部觀政,初授歸善知縣,三十七年除番禺知縣,四十一年考察,補恩縣知縣,四十二年調(diào)棗強縣,四十三年升刑部主事,四十六年升員外,四十七年升郎中,本年升廣西平樂府知府,天啟二年(1622年)升兩淮運使,三年京察免官。
人物簡介
維基徐騰芳(1580年—?年),字云卿,號玉臺,直隸寧國府宣城縣人,儒籍。丙午應天府鄉(xiāng)試三十二名舉人,萬歷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科會試九十九名,第三甲第一百一十七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四川成都府新津縣知縣,四十年調(diào)富順縣,四十二年升江西九江府同知,四十五年升戶部員外郎。天啟初,任直隸真定府知府,二年(1622年)八月升山西易州兵備副使,擒賊黨于宏志等,破其眾六千人,條議十余事,悉中肯。綮朝廷欲以邊才進用,遷參政卒。
人物簡介
維基仇夢臺,字泰符,南直隸徽州府歙縣匠籍。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應天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進士,初授平鄉(xiāng)縣知縣,三韓用兵,檄征車鐵,咄嗟立辦,先期馳納,未嘗斂民間一錢。會山東白蓮教亂起,蹂躪曹、滕,震逼長垣,乃調(diào)夢臺于長垣,至則增陴浚隍,繕兵布諜,渠寇于丁欒等望風遠遁,長垣安堵。入計考最,得戶部山西司主事。尋榷淮安清江廠稅,夢臺為參新舊,酌存減收,稅時一一驗放,并立木榜以示,使吏不敢欺商,永著為令。兩載足額,余溢悉解佐邊。積勞成疾,卒于官邸。
人物簡介
全粵詩·卷三八九戴記,字儀周,號梧臺。東莞人。銑子。明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一五六五)進士,歷官楚雄知府。有《游滇稿》。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二七九、民國《東莞縣志》卷五八有傳。
維基戴記(1528年—?年),又作戴紀,字儀周,號梧臺,廣東廣州府東莞縣人,軍籍。戊子十月初九日生,治《春秋》,由縣學生中式廣東鄉(xiāng)試第七十五名舉人,會試中式第六十二名。年三十八歲中式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第三甲第三百零九名進士。吏部觀政,隆慶四年(1570年)十二月授戶部主事,萬歷二年(1574年)正月升員外,六月升郎中,四年四月升贛州知府,八年正月調(diào)簡,五月補楚雄府,十四年正月致仕。
人物簡介
維基費兆元(?—1628年),字元禎,號臺簡。浙江烏程縣人。萬歷二十三年(1595)乙未科進士,授刑部主事,升員外郎,出知湖廣荊州府,進廣東副使,左遷南康府。歷官福建副使、參政、按察使,廣東、山東左右布政使,官至刑部左侍郎。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浙江海寧人,字孺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官揚州知府。有《留都武學志》。
維基徐伯徵,字吉臣,號譽星,浙江杭州府海寧縣人,同進士出身。祖徐鶴齡,嘉靖十七年戊戌進士。父徐紹志,字魯源,官鉛山縣丞。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浙江鄉(xiāng)試舉人,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仕至揚州府知府。著有《資敬堂集》、《留都武學志》。
人物簡介
維基沈維堡(16世紀—17世紀),字純臺,號心南,浙江杭州府仁和縣籍,南直隸鎮(zhèn)江府金壇縣人。萬歷四十年(1612年),沈維堡中式壬子科浙江鄉(xiāng)試第八十六名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成進士,之后復姓史,授江西永新知縣,在當?shù)赝亟ㄎ膹R、設(shè)立義倉,聲譽良好,教授的士子都有成就;之后他升任順天府通判,轉(zhuǎn)官工部都水司主事,崇禎二年(1629年)因修筑都城的懸簾過薄而和張鳳翔、唐昌世下獄,著有《尚書晚訂》。
人物簡介
維基薛玉衡,初名三臺,字六符,浙江寧波府定??h(今屬浙江省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人,明朝末年政治人物。寄籍寧波府定??h(今鎮(zhèn)海)。治詩經(jīng)。于明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登己未科進士。天啟二年起,歷任工部主事、員外郎。曾在山東任御史,后任歸德(今屬河南)知府。明末農(nóng)民起義紛繁,曾鎮(zhèn)壓齊魯白蓮教起義。后辭官歸里。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介紹】:
明福建莆田人,字兆清。天啟元年舉人。能詩畫。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92—1652
【介紹】:
明末清初河南孟津人,字覺斯。明天啟二年進士,授編修,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入清,又授禮部尚書。博學好古,工詩文,善書,兼畫山水梅竹。有《儗山園帖》。卒謚文安。
簡介字覺斯,河南孟津人。明萬歷二十年(一五九二)生,天啟二年(一六二二)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弘光立,授東閣大學士。入清,官禮部尚書。順治九年(一六五二)卒,謚文安。有《擬山園詞集》。
晚晴簃詩匯·卷二十一王鐸,字覺斯,孟津人。明天啟壬戌進士,累官禮部尚書。入國朝,仍原官。謚文安。有《擬山園詩集》。
清詩別裁集字覺斯,河南孟津人。天啟壬戌進士。國朝官至大學士,謚文安。
維基王鐸(1592年—1652年4月28日—Wang王鐸),字覺斯,一字覺之,號嵩樵、十樵、石樵、癡庵、東皋長、癡庵道人、煙潭漁叟、雪塘漁隱、癡仙道人、蘭臺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巖漫士等,生于河南孟津縣(今河南孟津),籍平陽府洪洞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世稱「王孟津」,明末清初官員,進士出身,書畫家。王鐸幼時家境貧寒,“不能一日兩粥”,母親陳氏曾將陪嫁的“釧珥鏈柎鬻之市,以供朝夕”。聰穎慧敏,十八歲就學于山西蒲州河東書院,明天啟二年(1622年)成進士,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少詹事,累擢禮部尚書。南明弘光朝任東閣大學士、次輔。順治二年(1645)五月,清軍攻佔南京后,降清。順治六年(1649年),授禮部左侍郎,充《太宗文皇帝實錄》副總裁,官至弘文院大學士,授禮部尚書。順治八年(1651年),晉少保兼太子太保。順治九年(1652年),三月十八日病逝于孟津,賜祭葬,謚文安?!百浱?。蔭一子為中書舍人”(據(jù)《清實錄順治朝實錄》)。葬于偃師縣城東山化鄉(xiāng)石家莊村南。錢謙益作《故宮保大學士孟津王公墓志銘》,張鏡心為其作《王文安公神道碑銘》?!?a target='_blank'>清史稿》卷七十九有傳。寫書法主張「一日臨帖,一日應請索」,非常專注于書法上。書風傾向「剛強」。
人物簡介
維基陳民情,字含賾,號春臺,遼東都司官籍江西撫州府臨川縣人。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乙卯科江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壬戌科進士。授武清縣知縣,三年調(diào)遵化縣,六年擢兵部職方司主事,本年管理山海關(guān),七年升員外郎,崇禎元年(1528年)升郎中,二年升陜西副使,四年考察,八年京察。
人物簡介
維基南有臺(16世紀—17世紀),字南山,湖廣黃州府蘄水縣人。南有臺是萬歷四十年(1612年)的舉人,擔任句容教諭,講學課士都有法則,崇習經(jīng)術(shù)而品德端正。崇禎七年(1634年)他中進士,獲授諸暨知縣,多方安撫體恤百姓,轉(zhuǎn)任紹興府推官,判決公允,沒有冤情,再調(diào)東昌,很快升為南京戶部度支員外郎,期間廉潔奉公,晉郎中致仕,再家去世。兒子南州士為庠生、南宏士為縣丞。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生卒】:1593—1657
【介紹】:
明末清初山西陽城人,字六象,號逸齋。明天啟五年進士。歷官為寧前兵備道。崇禎間上疏言與清議和事,觸思宗怒,逮治幾死。清初,任陜西巡撫,又歷荊西道、關(guān)西道。有《石先生詩鈔》。
維基石鳳臺,字翥云,號逸齋,山西澤州陽城縣人。萬歷四十六年(1618年)戊午科山西鄉(xiāng)試舉人,天啟五年(1625年)乙丑科科進士,性格爽朗,富有膽略。初任陜西韓城縣知縣,調(diào)停驛站,使民力獲得舒緩。七年調(diào)任南宮縣知縣,崇禎二年(1639年)調(diào)知良鄉(xiāng)縣,后官至遼東寧前道副使,兵部尚書陳新甲授意他與清軍議和,崇禎皇帝認為私自議和辱國,十四年(1641年)將石鳳臺下刑部大獄。明亡后降清,清軍平定陜西后,以石鳳臺署陜西巡撫,被清廷駁回,改任湖廣布政司參議,分守荊西道,順治五年八月,遷任陜西按察司副使兼布政使司參議、分守關(guān)西道,六年七月因土寇攻陷岐山縣,被令致仕。歸鄉(xiāng)后因當?shù)赜型练藝[聚西山,鳳臺一日單騎入巢穴勸諭,群盜感悟解散,回家種田的有五百人,鄉(xiāng)人白允昌撰寫文章,刻石記錄此事。著有西池、秦邸、秋吟、楚游、隴上、逸齋諸集。
人物簡介
維基許宗禮,別號立臺,直隸大名府長垣縣民籍。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丙辰科進士,初授孝義知縣,歷官戶科給事中、太常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天啟七年十二月,左副都御史許宗禮乞罷,不允。崇禎元年,升吏部左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