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錢古訓(xùn) 朝代:明初

人物簡介

中國歷代人名大辭典
【介紹】: 明浙江馀姚人。洪武二十七年進士。授行人。奉使云南,說服土司思倫發(fā)與緬甸息兵。官至湖廣布政司參政。有《百夷傳》。
維基
錢古訓(xùn),浙江余姚人,明朝初期政治人物。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甲戌科三甲第三十六名進士。洪武末年任福建漳州府知府一職,政績有聲。后官湖廣布政司參政,麓川百夷酋思倫發(fā)與緬甸人構(gòu)兵,其奉旨前往,使思倫發(fā)聽命返回。其并述當(dāng)?shù)厣酱ㄈ宋镲L(fēng)俗并寫成《百夷傳》上奏。
《國語辭典》:古訓(xùn)(古訓(xùn))  拼音:gǔ xùn
1.可為后世師法準則的古語。如:「古訓(xùn)必有其道理,不可恣意詆毀?!?br />2.先王的遺典?!稌?jīng)。畢命》:「不由古訓(xùn),于何其訓(xùn)?」《詩經(jīng)。大雅。烝民》:「古訓(xùn)是式,威儀是力?!?br />3.古代文字的訓(xùn)詁?!肚迨犯濉>硭陌艘?。儒林列傳二。戴震列傳》:「求之古經(jīng)而遺文垂絕,今古懸隔,必求之古訓(xùn)。古訓(xùn)明則古經(jīng)明,古經(jīng)明則賢人圣人之義理明?!?/div>
《國語辭典》:遺言(遺言)  拼音:yí yán
人在臨終前所遺留的言辭?!堆θ寿F征遼事略》:「懷玉曰:『父死有遺言,臣當(dāng)戰(zhàn)之?!弧埂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肝覂嚎陕犖业倪z言,將來娶妻生子,守著我的墳?zāi)梗灰鋈プ龉??!挂卜Q為「遺囑」。
《漢語大詞典》:故訓(xùn)(故訓(xùn))
(1).古訓(xùn)。先代留下的法則。詩·大雅·烝民“古訓(xùn)是式,威義是力” 漢 鄭玄 箋:“故訓(xùn),先王之遺典也?!?南朝 梁武帝 《謚始興王憺冊》:“方軌往賢,稽擇故訓(xùn);鴻名美義,允臻其極?!?br />(2).訓(xùn)詁。漢書·藝文志:“《毛詩故訓(xùn)傳》三十卷?!?宋 洪邁 容齋四筆·諸家經(jīng)學(xué)興廢:“毛詩者出於 河間 人 大毛公 ,為之故訓(xùn),以授 小毛公 。” 清 曾國藩 《圣哲畫像記》:“百年以來,學(xué)者講求形聲故訓(xùn),專治説文,多宗 許 鄭 ,少談 杜 馬 ?!?嚴復(fù) 《譯〈天演論〉自序》:“夫如是,則雖有故訓(xùn)疏義之勤,而於古人詔示來學(xué)之旨,愈益晦矣。”
《國語辭典》:訪古(訪古)  拼音:fǎng gǔ
探訪古跡。《宋史。卷四三六。儒林傳六。鄭樵傳》:「久之,乃游名山大川,搜奇訪古,遇藏書家,必借留讀盡乃去?!埂度辶滞馐贰返谖迦兀骸改切┘榔返钠髅螅际窃L古購求的?!?/div>
《漢語大詞典》:守古
遵守古訓(xùn)。 漢 王充 論衡·程材:“守古循志,案禮修義,輒為將相所不任?!?/div>
《國語辭典》:諺語(諺語)  拼音:yàn yǔ
流傳的俗語。形式上,句子簡短,音調(diào)和諧,內(nèi)容包含食衣住行,各行各業(yè),人情世態(tài)等,能反映出道理。如「有志者事竟成」、「聰明一世,糊涂一時」等屬之。
《國語辭典》:廣雅疏證(廣雅疏證)  拼音:guǎng yǎ shū zhèng
書名。清朝王念孫著,二十卷。博搜漢以前古訓(xùn),由古音以求古義,頗多創(chuàng)見。以《廣雅》向無善本,訛文脫字甚多,乃旁考諸書,加以訂正。
《漢語大詞典》:事不師古(事不師古)
謂作事而不遵守古訓(xùn)。《書·說命下》:“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説攸聞?!?孔 傳:“事不法古訓(xùn),而以得長世,非説所聞?!?span id="viulijg" class="book">《隋書·百官志上》:“ 秦始皇 廢先王之典……事不師古,始罷封侯之制,立郡縣之官。”